1951年冬,朝鲜汉江南岸的雪下得没个停。
![]()
余新发趴在战壕里,棉裤冻得硬邦邦,像裹了层铁皮。他盯着远处美军阵地的铁丝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新缴获的重机枪——这是昨天反击战从美军坦克上拆下来的,枪管还泛着冷光,枪身上的“M2”字样清晰可见。
“余哥,等会儿你开第一枪,给咱震震这帮敌人!”旁边的新兵小李凑过来,眼里满是期待。谁都知道,余新发是连里的神枪手,以前用步枪打狙击,百米外能击中敌人的钢盔扣,战友们都叫他“余准星”。
可余新发心里却发慌。早上试枪时,他对着500米外的树干连打三发,子弹全飞了,最远的偏了能有一米。当时他以为是天太冷,手冻得没力气,可现在战壕里的风刮得更猛,他的手心却攥出了汗。
“准备!”连长的吼声从战壕那头传来。美军的炮火开始延伸,炮弹在不远处炸开,雪沫子溅了余新发一脸。他深吸一口气,把脸颊贴在重机枪的枪托上,瞄准镜里的美军碉堡射口清晰起来——那是个绝佳的射击位置,换以前用步枪,他有十足把握一枪打爆里面的机枪手。
手指扣动扳机,重机枪“哒哒哒”的吼声震得他肩膀发麻。可硝烟散去,碉堡的射口依旧喷着火舌,美军的机枪还在响。
“怎么回事?”小李的声音带着疑惑。余新发没说话,又调整瞄准镜,对着另一个暴露的美军士兵开火。结果还是一样,子弹擦着对方的脚边飞进雪地里,只溅起一小团雪雾。
美军的火力更猛了,炮弹接二连三地落在战壕附近。余新发的额头渗出冷汗,他盯着重机枪的枪管,脑子里全是问号:“难道是这枪有问题?还是我用法错了?”
他想起昨天缴获这枪时的情景。当时美军坦克被炸毁,一个美军士兵还抱着这挺机枪想跑,被他一枪托砸倒。他检查过枪身,没发现损坏,弹链也是满的,怎么到了战场上就不管用了?
“余哥,换我试试!”小李抢过机枪,对准目标就是一梭子。结果和余新发一样,子弹全打偏了。小李挠挠头:“这美国枪咋这么难用?”
![]()
余新发蹲在战壕里,把重机枪的零件拆下来又装上,反复检查。雪落在他的睫毛上,冻成了霜花。他忽然想起出发前,老兵说过的话:“美国鬼子的武器看着先进,其实毛病不少,得摸清脾气。”
可这枪的脾气到底在哪?他看着瞄准镜,忽然发现一个细节——瞄准镜里的刻度线,好像比步枪的密很多。他以前用的步枪,刻度线每格代表10米,可这重机枪的刻度线,每格似乎只有5米?
“难道是瞄准镜的单位不一样?”余新发心里一动。他重新调整瞄准镜,把刻度往后调了两格,对准远处的一个美军火力点。
“哒哒哒!”又是一梭子子弹。这次,硝烟里传来美军的惨叫声,火力点瞬间哑了。
“中了!余哥你太牛了!”小李兴奋地喊起来。余新发却长长舒了口气,后背的冷汗顺着脊梁骨往下流——刚才要是再找不到问题,美军的冲锋就快到跟前了。
后来他才知道,这挺M2重机枪的瞄准镜,刻度单位是码,不是米。1码约等于0.914米,他之前按米来算距离,自然打不准。就因为这个小小的单位差异,差点让他这个神枪手在战场上栽了跟头。
那天的战斗打了四个小时,余新发摸清了重机枪的脾气后,像开了挂。他用这挺美制重机枪,压制了美军三个火力点,还打坏了一辆美军卡车。战斗结束后,连长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小子,不仅会用咱的枪,还能玩转美国鬼子的家伙!”
余新发坐在雪地里,擦着重机枪的枪管。夕阳透过硝烟照在枪身上,泛着温暖的光。他想起刚才的惊险,心里琢磨着:“不管是啥枪,都得摸透它的门道。在战场上,一点小疏忽,就能要命。”
![]()
后来,这挺重机枪成了连里的“宝贝”,余新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重机枪高手”。他还把自己摸索出的使用技巧,教给了连里的其他战士。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这挺缴获的美制重机枪,成了志愿军打击美军的有力武器,立下了不少战功。
很多年后,余新发回忆起汉江南岸的那场战斗,还会笑着说:“那回可真是吓出我一身冷汗。不过也多亏了那挺枪,让我明白一个理——不管啥武器,只要用好了,都能揍敌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