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全境处于藏南的墨脱县交通不便。全长117.28公里墨脱公路(连接波密县扎木镇与墨脱县城)自1961年起勘探,1975年正式动工,历经52年建设,于2013年通车。
墨脱公路为什么这么难修?
原因是地质条件极端复杂,该区域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地处喜马拉雅地震带与雅鲁藏布江断裂带交汇处,发育多条活动断层,岩体破碎且稳定性差,导致地震频发,地质灾害频发,加之山高谷深的地形和恶劣气候,年降水量达3000-4000毫米,年降雨天数在200天以上,导致已建路段反复损坏;嘎隆拉雪山每年有4个月大雪封山,有效施工期仅有半年。总体施工与维护成本极高。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雅下水电)是我国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境内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五级电站方式开发的超级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元,将带动近六百万人的就业规模,在10年内共拉动全国2.04万亿GDP增量,年平均约拉动0.15%。
水电工程隧洞进水口在林芝市派镇,出水口在墨脱县背崩乡西让村,这无疑会在两地形成人口的聚集。再结合墨脱县的重要的战略位置与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工程大上,发展大进,必然要做到交通先行!显然仅靠现有的墨脱公路派墨公路难以适应。
在山区,绝大多数公路、铁路都是沿着河谷建设。然而墨脱县三面是高山,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及其支流山高谷深坡陡,在这里修路,通俗地说是没处挂!加之频繁地震、巨量降雨等产生的地质灾害,挂住的路段也很容易被埋!
这种情况下,难在隧洞,成也在隧洞!
建设隧洞的关键是选址,即避开断层,避开板块运动的垂直方向!
有利因素是,墨脱公路勘探了这么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川藏铁路在穿越横断山脉的建设中对复杂地质条件、多发地震环境的应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遥感技术、勘探技术、材料科学的进步、盾构机与大数据应用,工程技术能力大大提升!
更重要的是对藏南交通的便捷性、规模性投送的战略布局,以雅下水电巨量工程引领下的强有力投入!
川(滇)藏铁路、高速公路由波密县至墨脱县再联通林芝市的路段的规划设计施工要通盘考虑,既要预设将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由帕隆藏布江调水的水位高度,又要兼顾雅下水电施工运行中对便捷性交通的利用。
穿山隧洞尽可能公、铁两用,以减少投资;沿江路段也使用隧洞以防范泥石流;必要的地方公、铁站点就建在隧洞里,保证全天候运行与安全。
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进入墨脱县境受到高山的阻挡,只有少部分沿雅鲁藏布江峡谷穿越上溯。墨脱县境雅鲁藏布江水道海拔和林芝市派镇、波密县扎木镇相差2000米左右,依照烟囱效应,可试验性选择适宜的河道水汽流向建设大直径隧洞,保持大空间,让暖湿气流沿隧洞加速流向派镇扎木上游,增加降水量。这比在喜玛拉雅山炸口子实际。
如果效果可靠,可以路促隧,建成更多的通“汽”隧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