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出海,雷诺求技,欧洲车企低头了
2025年10月,吉利与雷诺达成一项重要合作,吉利收购了雷诺巴西公司26.4%的股份,双方共同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线,雷诺提供工厂、销售渠道和本地政策支持,吉利则负责电池、电驱和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巴西电动车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占有率不足8%,雷诺难以独立推进项目,因而选择与吉利联手,这一合作并非首次,此前在欧洲,雷诺就已采用吉利SEA平台开发下一代电动车。
英国市场成了吉利打开局面的关键点,2025年上半年电动车销量增长了34.6%,势头比德国还要强劲,英国没有跟随欧盟对中国汽车加征关税,吉利的星愿和极氪001在英国售价仅为2.5万英镑,比德国便宜很多,英国本土缺乏有竞争力的电动车品牌,消费者对新品牌的接受度较高,吉利从2006年起就通过LEVC进入公共服务领域,与政府和出租车公司建立了长期关系,比亚迪选择挪威和荷兰作为目标市场,而吉利则采取技术合作与公共服务双线推进的策略,绕开直接竞争。
李书福这些年不断收购,确实不是为了面子,他在2010年买下沃尔沃,主要是为了获得安全架构、欧洲认证体系和供应链网络,后来在2018年投资戴姆勒百分之九点六九的股份,为极氪使用奔驰MBUX系统打下了基础,2020年收购路特斯,目的是在欧洲开展智能驾驶测试,每一次收购都围绕新能源出海的底层需求展开,涉及合规、认证、人才和供应链,这不是简单抄底捡便宜,而是提前铺好道路。
![]()
如今中国车企向海外发展,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出口整车这么单一了,今年前八个月里,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卖出43万辆,比之前增长了74%,不过销售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比亚迪依然主要做整车出口,吉利却不一样,它和雷诺合作建设工厂,对外输出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还把智能座舱软件授权给其他厂商使用,蔚来在阿联酋设立了智能驾驶研发中心,吉利又在埃及建厂,目标直指北非市场,这些做法已经不是单纯卖车,而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前十个月里,吉利在海外卖了33.77万辆车,占它总销量的将近12%,增长速度还超过了比亚迪。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开始向外输出,极氪001使用了吉利自己研发的SEA架构,这套架构与雷诺共享电池包和热管理系统设计,星愿车型的智能座舱系统已经获得欧盟ETSI认证,被拉丁美洲多个国家用作招标项目的底层技术支持,这意味着中国汽车不再只是价格便宜的替代选择,而是成为海外车企推动电动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供应商,简单来说,他们自己做不好,只能依赖我们的技术。
欧洲车企没有自己研发技术,可能是因为暂时没有投入足够精力,也可能是出于其他考虑,现在吉利的技术被他们看中并且主动寻求合作,过去我们向他们学习技术,如今他们反过来向我们借用技术,这种转变确实很有意思,技术能够输出到国外,说明我们的产品有真实实力,不是依赖政府补贴,也不是靠压低价格,而是凭借实实在在的技术水平。
市场表现说明一切,雷诺选择与吉利合作,英国市场接受吉利车型,拉美国家采用吉利系统,都因为产品可靠,价格只是因素之一,更关键在于技术能够实际应用并适应当地需求,吉利的策略扎实推进,在别人还在讨论关税和品牌认知时,它已经着手建立标准和生态了。
说实话,这种变化比空喊口号来得有意思,没有谁能突然变强,都是一步步积累出来的,吉利从收购沃尔沃开始,到如今让雷诺愿意合作,中间经过好多年,但结果就摆在眼前,你没法否认这一点,吉利走技术输出这条路,走得比谁都顺利,别的车企还在琢磨怎么把车卖出去,它已经在考虑怎么让别人依赖它的系统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