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的不行来硬的?荷兰官员都能来华,德国恼羞成怒要对中国动手?
一场持续38天的跨国芯片博弈落幕,荷兰低头认错,全球汽车产业链松了口气。
荷兰政府于11月7日正式宣布,将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归还给中方。这场持续近40天的跨国博弈,最终以商业理性战胜政治操弄画上句号。
就在全球车企为芯片供应恢复欢呼时,德国却传出了不和谐音。因不满外交受挫,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竟威胁要对中国采取反制措施,与荷兰的务实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
01 荷兰服软
荷兰政府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变。
9月底,荷兰曾援引1952年《物资供应法》,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冻结其全球30个实体的资产,并将中方股份交由第三方托管。
这一举动引发了全球汽车行业的芯片危机。
大众、宝马等车企纷纷减产,本田墨西哥工厂甚至直接停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若危机持续,损失将超过100亿欧元。
在产业链压力下,荷兰最终选择低头。11月6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雷曼斯表示,中荷已进行会谈,“安世芯片供应问题将被终结”。
![]()
02 德国眼红
与荷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的态度。
德国外长此前宣布的访华行程被取消,外媒报道直言,“没人想见他”。
德国不仅未经中国同意擅自宣布访华行程,还在台湾问题上指手画脚,触及中国核心利益。
分析指出,中荷之间是商业不正当竞争,而德国则是“站着要饭”,缺乏求人应有的态度。
![]()
03 要对中国动手?
外交受挫后,德国似乎想“软的不行来硬的”。
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声称,若中欧贸易关系持续恶化,欧洲应采取反制措施,以保护受制于中国稀土的欧洲核心产业。
纳格尔的做法被指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如出一辙。
然而,德国汽车制造、机械设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对中国稀土依赖巨大,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想对中国发起制裁,无疑是以卵击石。
![]()
04 产业链韧性
在这场博弈中,中国展现了强大的产业链韧性。
安世半导体70%的封测产能集中在东莞工厂,掌握着最终成品的核心工艺。
荷兰本以为抢了总部就能掌控全局,却忘了产业链的命脉早就在中国手中。
中国对光刻机核心稀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击中荷兰ASML的软肋。
更关键的是,德国博世、采埃孚等巨头纷纷绕过荷兰,直接向中国提交出口豁免申请。
![]()
随着安世半导体控制权归还,全球芯片供应链正逐步恢复正常。本田加拿大工厂已逐步复产,闻泰科技股价应声上涨近10%。
这场博弈证明,在全球化时代,“脱钩断链”没有赢家。德国若一味追随美国脚步,最终只会让自身经济雪上加霜。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