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交往中,技术和装备的买卖往往带着各自的考量,有些时候甚至会掺杂着偏见和封锁。英国在航母交易上的态度转变,就很直观地展现了这种变化,从当初的坚决不卖到后来的主动推销,背后是两国实力此消彼长的真实写照。
2005年,英国皇家海军的“无敌”号航母到了退役年限。这艘“无敌”级航母在英国海军服役了几十年,虽然不算全新装备,但对于当时正迫切需要航母技术的我国来说,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我国当时正全力推进海军现代化,航母作为海军实力的核心装备,相关技术积累还比较薄弱,看到“无敌”号退役拍卖,就主动参与竞拍,并且以350万英镑的价格竞拍成功。
我们的想法很明确,把这艘航母买回来后,让科研人员拆解研究,从中学习航母的设计思路和建造技术,为我国自主研发航母积累经验。
可就在双方已经签订协议,就等着后续交接的时候,英国政府突然变卦,撕毁了已经签好的协议。他们给出的理由含糊其辞,核心就是不愿意让我国获得这艘航母。
![]()
为了不让我国拿到,英国宁愿接受更低的价格,把“无敌”号转手卖给了土耳其一家废品收购公司,最终这艘航母被拆解成废铁处理。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针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他们怕我国通过研究这艘退役航母,快速掌握航母相关技术,进而威胁到他们所谓的海上优势。那时候的英国,即便已经没有了当年“日不落帝国”的鼎盛,在军事技术领域对我国的偏见和戒心却一点没少。
被拒绝后,我国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更加坚定了自主研发的决心。靠人不如靠己,既然别人不愿意分享技术,我们就自己钻研。其实早在1998年,我国就从乌克兰买回了“瓦良格”号航母,只不过那时候的“瓦良格”号只是个空壳子,连发动机都没有,西方国家还嘲笑我们买了一堆废铁。
但他们不知道,我国科研人员早就做好了充分准备,要把这个“废铁”变成宝贝。从2002年“瓦良格”号抵达大连,到2012年正式改装完成服役,命名为“辽宁舰”。
这十年间,科研人员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一点点把缺失的部分补全,把落后的系统升级,终于让这艘旧航母焕发新生,也为我国积累了宝贵的航母改装和建造经验。
![]()
在“辽宁舰”的基础上,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很快下水服役,再到后来配备电磁弹射技术的“福建舰”亮相,我国航母技术一步步实现跨越,从改装到仿造再到完全自主研发,只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
除了航母,我国驱逐舰技术也实现了突破,055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达到1.2万吨,技术先进,性能全面,跻身世界顶级驱逐舰行列。就连“深圳”舰这样的老旧舰艇,经过现代化改造后,战斗力也大幅提升,完全能满足现代化海战需求。
与此同时,英国的境遇却逐渐下滑。脱欧之后,英国经济状况越来越差,军费开支连年缩减,海军装备维护都成了难题。
他们新一代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2017年服役时看着很风光,没多久就问题不断,漏水、船员罢工、部署推迟等问题接连出现,常年趴在港口维修,真正能执行任务的时间少之又少。手里的旧巡洋舰也成了负担,维护成本高,性能又跟不上,只能想着出售变现,缓解经济压力。这时候,他们想到了我国这个曾经被他们拒绝的“潜在买家”。
![]()
近几年,英国多次主动接触我国,想要推销他们的旧巡洋舰,甚至给出了不低的技术支持承诺。可今时不同往日,我国海军早就不是当年那个需要靠拆解旧航母学习技术的阶段了。
英国想卖的那些巡洋舰,大多是上世纪的产物,技术落后不说,维护起来还得花大价钱,就算买过来,也不符合我国海军的装备体系,根本派不上用场。面对英国的推销,我国专家直言不讳:“你们这东西,白送我们都不要。”
当年英国宁愿把航母拆成废铁也不卖给我国,本质上是对我国技术能力的轻视和封锁。可他们没料到,正是这种封锁,倒逼我国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并且在短短十几年里实现了超越。
现在英国反过来求着我国购买他们的旧装备,不是我国故意刁难,而是他们的装备确实已经满足不了我国海军的发展需求。这一转变,说到底是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提升的必然结果,也是对那些曾经轻视我们的国家最有力的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