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奴隶之子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的春天,平阳侯府的槐花开得正盛。十五岁的卫青蹲在马厩旁的角落里,小心翼翼地用一块粗布擦拭着一副青铜马鞍。他的手指关节粗大,布满老茧,与那张尚显稚嫩的脸庞极不相称。
![]()
"卫青!你这贱奴又偷懒!"一声厉喝突然从背后传来。卫青还未来得及转身,一条皮鞭已经狠狠抽在他的背上,单薄的麻衣顿时裂开一道口子,露出下面红肿的皮肉。
他咬着牙没有出声,只是迅速站起来,低头行礼:"见过二管家。"
满脸横肉的二管家曹德冷哼一声:"侯爷的客人马上就要到了,马匹准备好了吗?还有这些马具,都要擦得锃亮!若是有一点差池,看我不剥了你的皮!"
"是,小的这就去。"卫青低声应道,转身快步走向马厩。他能感觉到背后曹德阴冷的目光,以及周围其他奴仆或同情或幸灾乐祸的眼神。
平阳侯府的奴仆们都知道,卫青是个"没爹的野种"。他的母亲卫媪是侯府的婢女,年轻时与一个来府中办事的小吏私通生下了他。那小吏早已不知所踪,只留下这个耻辱的印记。卫青随母姓卫,从小在侯府中做着最卑贱的活计,受尽欺凌。
傍晚时分,卫青终于忙完了所有活计,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奴仆居住的偏院。刚进门,就听见屋里传来姐姐卫子夫轻柔的歌声。他不由得露出一丝微笑——这是他在这个冷漠的侯府中唯一的温暖。
"青儿回来了?"卫子夫听见动静,从里屋走出来。她比卫青大五岁,生得眉目如画,是侯府中最出色的歌姬。"我给你留了晚饭,快吃吧。"
卫青看着姐姐放在桌上的半碗粟米饭和几根咸菜,喉咙有些发紧:"姐,你又把自己的饭省给我了。"
"我今日在宴席上已经吃过了。"卫子夫温柔地笑着,伸手抚平弟弟凌乱的头发,"你正在长身体,多吃些。"
卫青低头扒饭,忽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紧接着,侯府的总管带着几个侍卫闯了进来。
"卫子夫!快收拾一下,皇上驾临侯府,侯爷命你即刻前去献舞!"
姐弟二人同时愣住了。当今圣上汉武帝竟然亲临平阳侯府?卫子夫很快回过神来,匆忙整理了一下衣裙,跟着总管离去。临走时,她回头看了卫青一眼,眼中满是忐忑与期待。
那一夜,卫青辗转难眠。直到天蒙蒙亮时,卫子夫才回来,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喜色。
"青儿,皇上...皇上看中了我,要带我入宫!"她紧紧抓住弟弟的手,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卫青瞪大了眼睛:"姐,这是真的吗?"
"千真万确!皇上已经向侯爷要了我,明日就启程回长安。"卫子夫眼中闪着泪光,"青儿,我们的苦日子就要到头了。侯爷答应,会给你安排个正经差事,不再做奴仆了。"
卫青呆呆地站在原地,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入宫?那可是天大的机遇!但随即,一阵不安涌上心头——皇宫那地方,比侯府复杂千百倍,姐姐那样单纯善良的人,真的能适应吗?
然而命运的车轮已经开始转动,不容他们多想。次日清晨,卫青站在侯府大门外,目送姐姐登上华丽的马车,随皇帝仪仗远去。马车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尘土飞扬的官道尽头。
二、祸福相依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长安城建章宫。
二十四岁的卫青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任人欺凌的奴隶少年。得益于姐姐卫子夫在宫中的地位,他脱离了奴籍,在建章宫当了一名侍卫。虽然职位不高,但总算有了正经身份,能够昂首挺胸地走在阳光下了。
![]()
这日清晨,卫青正在宫门处值守,忽然看见一队气势汹汹的侍卫押着几个衣衫不整的宫女经过。其中一名宫女看见卫青,突然哭喊起来:"卫大人救命啊!皇后娘娘要杀我们!"
卫青心头一震。陈皇后阿娇素来善妒,自从卫子夫得宠后,更是视卫氏一族为眼中钉。他刚要上前询问,却被同僚一把拉住。
"别多管闲事!"同僚低声道,"陈皇后抓了几个据说给卫夫人下咒的宫女,正要严刑拷问呢。"
卫青眉头紧锁。他太了解宫廷斗争的残酷了——这分明是陈皇后借题发挥,矛头直指自己的姐姐。正思索间,一名太监匆匆跑来:"卫侍卫长,皇后娘娘召你即刻前往椒房殿!"
同僚们投来同情的目光。卫青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跟随太监向皇后寝宫走去。他知道此行凶险,但皇命难违,只能见机行事。
椒房殿内,陈皇后端坐在凤椅上,面容冷峻。见卫青进来,她冷笑一声:"好个卫青,你姐姐在宫中兴风作浪,你们卫家好大的胆子!"
卫青跪伏在地:"微臣不知娘娘何意,家姐一向谨守本分,绝不敢有半分逾矩。"
"还敢狡辩!"陈皇后猛地拍案,"来人,把这贱奴拖下去,重打五十大板!"
卫青大惊,刚要辩解,已被如狼似虎的侍卫拖到殿外,按在了刑凳上。厚重的板子一下下砸在他的背上、臀上,剧痛如潮水般袭来。他咬紧牙关,不让自己发出一声呻吟,心中却是一片冰凉——皇后这是要置他于死地啊!
打到三十多板时,卫青已经意识模糊。就在他即将昏死过去的瞬间,一阵骚动从远处传来。
"皇上驾到!"
板声戛然而止。卫青勉强抬起头,看见汉武帝刘彻龙行虎步而来,身后跟着一脸焦急的姐姐卫子夫。
"这是怎么回事?"武帝怒视陈皇后,"朕的侍卫犯了何罪,要受如此重刑?"
陈皇后脸色煞白:"陛下,这贱奴..."
"陛下!"卫子夫哭着跪倒在地,"臣妾弟弟无辜受刑,求陛下明鉴!"
武帝看着奄奄一息的卫青,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受了这么重的刑,这年轻人竟然一声不吭,倒是个硬骨头。他转身冷冷地对陈皇后道:"皇后滥用私刑,禁足三月!卫青忠心可嘉,擢升为建章监,随侍朕左右!"
三、龙城飞将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未央宫宣室殿。
汉武帝将一卷竹简重重摔在案几上:"匈奴又犯我边境,云中郡损失惨重!这些蛮夷,当真以为我大汉无人吗?"
殿中群臣噤若寒蝉。自高祖刘邦白登之围以来,汉朝对匈奴多以和亲纳贡换取和平,屡战屡败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
"陛下。"丞相公孙弘出列道,"匈奴骑兵来去如风,我军难以应对。不如继续和亲之策..."
"荒谬!"武帝怒斥,"年年纳贡,岁岁和亲,匈奴却愈加猖狂!朕意已决,此次必出兵讨伐!"
这时,一直站在殿侧的卫青上前一步:"陛下,臣愿领兵出征。"
"好!朕封你为车骑将军,率三万骑兵出上谷,直捣匈奴腹地!"
这一决定引起朝野哗然。让一个毫无实战经验的"外戚"领兵,简直是儿戏!但武帝力排众议,坚持己见。
一个月后,边塞风雪交加。卫青站在军营前,望着整装待发的将士们,心中既激动又忐忑。这是他第一次领兵,也是汉朝多年来第一次主动出击匈奴。
"将军,探马来报,匈奴主力正在雁门一带劫掠。"副将李息上前禀报。
卫青沉思片刻,突然道:"传令下去,改变行军路线,我们不去雁门。"
"啊?那去哪里?"
"龙城。"卫青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匈奴祭天圣地,守备必然空虚。"
李息大惊:"可那里深入匈奴腹地,一旦有失..."
"正因为如此,匈奴才想不到我们会去。"卫青坚定地说,"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此战关系重大,必须取胜!"
在卫青的坚持下,汉军改变路线,冒着风雪向龙城秘密进发。七日后,当汉军铁骑突然出现在龙城外围时,匈奴守军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防御。不到两个时辰,龙城陷落,匈奴守军死伤惨重,残部仓皇北逃。
"将军,我们胜了!"李息满脸血污却掩不住兴奋,"自高祖以来,这是我军第一次攻入匈奴腹地啊!"
卫青却没有丝毫放松:"立刻清点战果,焚烧粮草,然后迅速撤离。匈奴主力得知消息,必定回援。"
果然,就在汉军撤离龙城次日,匈奴大单于亲率大军赶到,却只看到一片废墟和汉军早已远去的烟尘。
龙城之战的捷报传回长安,举国欢腾。汉武帝亲自出城三十里迎接凯旋的卫青,拉着他的手对群臣道:"朕得卫青,如得十万雄兵!"
此战后,卫青被封为关内侯,正式跻身朝廷重臣之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