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苏联一架伊尔-12运输机在中国吉林被4架美军战机击落,21人当场死亡!次日,苏联人扬言,要在“适当的时候,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万万没想到,发表宣言后的第二天,两架苏联米格—17就盯上了一架正在日本海飞行的美军B-50A轰炸机。
1953年7月27日,一架由大连飞往苏联的伊尔-12运输机到达了吉林省吉林市的上空。这是苏联的一款中型运输机,被改装成一架客机,飞机上共有乘客15名,机组成员6名。
12点18分,旅顺苏联基地的远程雷达突然发现在伊尔-12的周边出现了4个目标,雷达操作员当时不知为何,竟忽略了这个信息,没有第一时间将这一关键信息通报给客机机组。
谁知仅过了2分钟,这四个目标突然疯狂袭击苏联客机,不消片刻,支离破碎的伊尔-12就带着大火一头栽了下去,机上21人,无一生还......
![]()
事后,经调查,苏联人这才知道,袭击自己客机的飞机,竟然是美国的4架F-86战斗机!F-86是二战后美国研制的一型单座单发后掠翼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是一款和米格-15对标的战斗机,别说4架,就是一架,手无缚鸡之力的伊尔-12也吃不消!
那么,美国空军为什么对客机下如此狠手呢?
这不得不提一个叫拉尔夫·帕尔的人。
拉尔夫是美国的王牌飞行员(击落5架飞机即“王牌”),朝鲜战场,他总共出动47次,击落9架飞机,只要击落一架,他就达成“双料王牌”的荣誉。然而,当天就是停战协定签订的日子,拉尔夫自知留给他的时间不多,所以才拉着他的小队,做最后的挣扎。
![]()
正因如此,当拉尔夫发现伊尔-12后,急红了眼的他明明看到了红星图案,知道那是苏联的飞机,仍将这架飞机识别为北朝鲜的飞机,不管不顾对着伊尔-12开火。
知道原委后,苏联人岂能咽不这一口气!当即对美国提出了严厉的抗议,并要求美方缴纳186万美金,作为对击落苏联伊尔-12的补偿。
谁知美国人死活不承认,竟然想用“误会”二字敷衍了事。愤怒的苏联人扬言:适当的时候,我们会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
美国人万万没想到,报复竟然会来得如此之快!
1953年7月29日早晨6点40分,苏联太平洋舰队雷达站突然发现一架身份不明的飞机,正大摇大摆从莫夫海角以南240公里处向海参崴方向飞行。
苏联空军马上派出飞行中队长雷巴科夫大尉,及其副手亚布洛诺夫斯基军上尉,驾驶着米格-17PF防空歼击机前往拦截。
![]()
距离苏联阿斯科尔德岛已不足10公里处,雷巴科夫终于追上了这架飞机,令他怒火中烧的是,这竟然是一架美国的B-50A轰炸机。
地面指挥所收到消息后,随即下达了驱逐敌机的命令。雷巴科夫和副手虽然恨不得当即将其击毁,收到命令后也只能咬紧银牙,对着B-50A做了几个摇动机翼的动作,警告它离开苏联领空。
令雷巴科夫意外的是,B-50A竟然无视他的警告,仍大摇大摆向前飞去。
雷巴科夫强忍怒火,只得再次靠近,准备再次警告B-50A。谁知雷巴科夫一靠近,B-50A却突打开了机关炮,疯狂向雷巴科夫倾泻火力。雷巴科夫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驾驶座舱的玻璃当即被击碎,差点就控制不了飞机。
![]()
雷巴科夫稳定摇摇欲坠的飞机后不怒反喜,他反手就给了美机两梭子航弹,并命令副手不惜一切代价,消灭敌方飞机。
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早就迫不及待的亚布洛诺夫斯基迅速接B-50A,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水平,近切入B-50A的内侧,对着其腹部猛然发射了一串串炮弹。
早就进入战斗状态的B-50A反应很快,以迅雷不及之势,瞬间改变航向,并向下机动,完美躲过了亚布洛诺夫斯基的炮弹!
亚布洛诺夫斯基没有气馁,当即减速,采取固定观察角接近轰炸机,在计算好遭遇点后,一个拉杆,猛然扑向了B-50A!
![]()
电光火石之间,米格-17PF再次射出一串串炮弹,B-50A避无可避,结结实实吃了一顿炮弹盛宴,最终冒着一股浓烟,从7000米的高空中一头栽了下去......
干掉了B-50A,亚布洛诺夫斯基和雷巴科夫纷纷吐出一口恶气。而后,在洛诺夫斯基的护航下,雷巴科夫有惊无险地降落在苏联空军基地。
与此同时,美国也收到了B-50A坠毁的消息,很快就出动了救援飞机赶赴B-50A坠毁海域营救,然而海面雾气太大,美国空军忙活了一上午,仍一无所获。
就在美国空军一筹莫展之际,当天下午却传来一条好消息,美国一位轰炸机驾驶员他在事发海域发现一只随波逐流的救生筏,上面还趴着7个人,生死不知,极有可能是B-50A的机组成员。
![]()
美军大喜过望,马上派出4艘驱逐舰和一艘巡洋舰前往营救,结果经过一天一夜地毯式地搜寻,仍未找到所谓的救生筏。
巧合的是,美军却在事发地发现一艘苏联的拖网渔船,可由于没人能听懂渔民的俄语,即便美国人登上了这艘渔船,也费尽了口舌,仍没得到有用的信息。
一直到7月30日早上6点,美国一艘巡洋舰终于找到了乘坐在救生筏上B-50A副机长罗格,尽管罗格奄奄一息,但至少保住了一条命,而B-50上的其他17名机组成员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都葬身大海,尸骨无存。
消息传回美国后,美国人无不义愤填膺,他们纷纷指责苏联不顾道义,公然制造事端。美国政府反应也颇为激烈,向苏联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并怒斥苏联是“空中强盗”。幸存的B-50A副机长罗格也现身说法,称己方轰炸机压根没进入国际海洋法规定的22公里空域。
![]()
然而,苏联人根本不在乎,在美国向国际法庭提出控告的同时,他们也马上向国际法庭控告美国击落己方飞机,最终,双方很快地就默契地不再强调这一事件,这笔糊涂账也只能不了了之。
至于为了所谓“双料王牌”荣誉,而罔顾道义,毫无底线攻击客机的拉尔夫,虽然他逃过一劫,但他终其一生,也无缘美军的勋章提名,所谓的双料王牌,终究成为一个笑话。
回顾苏美两国之间的缠斗,不得不说,拳头大,始终是硬道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