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一枚未携带弹头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发射。 视觉中国
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北约东扩不止,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战略互信迅速下降。日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核动力巡航导弹“海燕”完成关键试验,随后又称“波塞冬”核动力水下无人潜航器首次完成核动力测试。几乎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要求五角大楼“立即重启核试验”,而美俄两国唯一仍在生效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在2026年2月到期。这一系列事件被视为美俄核军控体系走向崩溃的重要信号,也引起国际社会对新一轮核军备竞赛的担忧。
俄高调展示“决胜能力”
10月21日,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向普京报告称,“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完成试飞,飞行距离达1.4万公里,且并未达到该武器的能力上限。导弹在空中飞行时间约15小时,成功验证其规避反导系统能力。俄方称“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采用超小型核反应堆,可实现几乎无限射程,且飞行轨迹不可预测,其性能特征能够保证该导弹“在几乎任何距离上对受到严密保护的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普京表示,该型巡航导弹全球尚无同类产品。
在宣布“海燕”试验成功的仅一周后,普京又宣布“波塞冬”无人潜航器成功完成首次核动力测试。他强调,其威力远超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萨尔马特”,“它的航行速度和深度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近期可能不会出现类似的装置,并且没有拦截的方法”。这种水下无人系统拥有极快的航行速度和极大的下潜深度,并可以携带巨型核弹头,外界普遍称之为可引发“放射性海啸”的“末日鱼雷”。
11月4日,普京为“海燕”和“波塞冬”研发人员授勋,称这两款武器装备“能够确保未来数十年乃至整个21世纪的安全和战略平衡”。普京强调:“这些新型核动力武器,是俄罗斯面对外部威胁、维护全球战略平衡的必要回应。”
俄罗斯此次高调公开新一代核动力武器,不仅展示其技术战力的提升,更释放了强烈的政治信号:即便在传统军备与经济承压之下,俄罗斯仍可凭“决胜能力”持续参与全球战略大棋局。这一姿态客观上增加了全球战略威慑的不确定性,促使部分国家重新评估自身核态势。
美对等回应“重启核试验”
西方对此高度关注。10月3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由于其他国家正在进行核试验,他已命令五角大楼立即对等启动核武器试验,“这一过程将立即开始”。11月2日,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对此进行说明,表示特朗普下令重启的核试验“不包含核爆炸”,而是“系统测试”。5日,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试射一枚未携带弹头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同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美方在发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之前,提前向俄罗斯通报了相关信息,俄方将继续履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中规定的义务。
美方高层认为,俄罗斯在新型核武器问题上的“不透明与拖延”行为,迫使美方重启核武器试验,并认为俄罗斯的新型核武器意在“反制北约导弹防御、打破西方警戒链”。此外,美方还认为俄罗斯的新型武器装备加剧了地区乃至全球的军备竞赛风险,倡导进一步加强集体防御及战略核报复能力。
西方舆论普遍认为,“海燕”“波塞冬”的实战化既是意图对北约形成战略震慑与谈判筹码,也反映出俄常规军力受俄乌冲突消耗、急需寻求通过新型核武器塑造威慑新平衡。
与此同时,俄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续签问题陷入僵局。普京此前曾表示,俄罗斯将在该条约到期后一年内继续遵守该条约规定的核心限制,但前提是美方必须同样遵守;美方则要求将“新类型武器”纳入核控体系。外界担忧,如果美俄无法建立新的核控机制,全球将失去最基本的战略约束,核扩散及误判风险将会骤增。
俄美核军备或“全部零约束”
俄方在核动力巡航导弹和无人潜航器方面取得突破,其关于可以突破美国反导系统的表态,加大了华盛顿推进“金穹”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动力,可能引发双方围绕超高音速武器、核动力武器和天基拦截系统的新竞赛。这种互相刺激很可能导致新的军备竞赛,削弱以往的减核成果。
此外,如果俄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无法完成续签导致条约被终止,意味着俄美之间可能首次出现“核数量、部署、透明度全部零约束”的局面。一旦军备竞赛重返,全球风险系数将剧增。北约、美国核防御与新型核武器部署互为刺激,极易引发新一轮“误判-升级-对抗”螺旋式风险。
在全球多极化、地区核扩散压力增加背景下,俄美对称扩军,特别是“战术核、低当量核、海基和天基核平台创新”,将严重削弱《核不扩散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实际权威,也使全球安全治理更加碎片化。其中,亚太、欧洲特别是波罗的海、东欧地区,核态势将会剧烈震荡。一旦俄美两极失控,则区域核化冲动将难以抑制。
俄美核博弈已进入相互极限试探阶段,俄新核武的高调公布、军控框架濒临失效和美欧强势应对相互交织。俄方以安全平衡为底线展开武备升级,西方则强化联合威慑。全球正站在战略误判、军控崩解与恢复合作的三岔口,亟需重建互信、强化条约框架与透明度以避免全球安全失控。
未来两年对于全球核秩序至关重要。美国和俄罗斯有必要重启战略对话,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期前达成新的或临时性限制方案,至少维持现有的透明度和核弹头上限。其次,双方有必要在新型核动力武器的统计和核查方面达成原则性共识,避免技术漏洞成为核竞赛的借口。再次,国际社会应加强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支持,防止任何国家以“系统测试”名义恢复核爆炸试验。最后,应推动多边核裁军谈判,讨论“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及降低核武器作用的承诺,以适应多极化时代的安全需求。
然而总体来看,当前一切态势极不乐观。目前各方缺乏共同安全认知的基础,客观上还在制造对抗的恶性升级。能否度过这种潜在的核危机,对世界是一个巨大挑战。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学者)
原标题:《美俄唯一生效核军控条约即将到期,双方核对抗近乎零约束,人类面临挑战!》
栏目主编:刘畅
文字编辑:刘佳雯
本文作者:郑润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