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后,68岁的李大爷又像往常一样,端着一杯冰镇饮料坐在小区凉亭。旁边的老友张叔悄悄劝道:“你天天喝这些甜饮,是不是没事?”李大爷满不在意地笑了笑:“天热嘛,喝点冰凉的舒服!”
谁料,两个月后的体检里,李大爷发现自己的血脂水平猛增,血管弹性也大不如前,这让他一脸疑惑:难道真的是常喝饮料惹的祸?医生一句话点醒了他:“喝得越多,血管越堵,这不是危言耸听。”
很多中老年人和他一样,把喝饮料当小事。可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却似乎成了一把“无形的刀”,在慢慢削弱心脑血管的健康。喝饮料竟然和血管堵塞有关?
![]()
很多人一提起血管堵塞,就想到高油高盐,却往往忽略了饮料中的“隐形杀手”——高糖和添加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对2万名中老年人进行追踪研究,发现长期饮用含糖饮料者,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提升了34.5%。
为什么?饮料中的高果糖和精制糖分,进入体内,易导致血糖快速飙升,引发动脉内皮损伤,加快脂质沉积,让血管像水管被反复灌入粘稠杂质,日益堵塞。
![]()
此外,部分饮料中添加的大量磷酸盐、色素、甜味剂,会加重肾脏和肝脏代谢负担,促使小血管发生慢性炎症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无糖饮料,其代谢副作用也不容小觑。
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刊登的多中心研究指出:每天饮用330毫升甜饮料的人,罹患慢性心血管病的风险较不喝者高出19%。而含有咖啡因和高钠的饮料,更会诱发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对中老年血管健康“雪上加霜”。
![]()
在门诊里,很多患者反复反馈:“我从没抽烟喝酒,怎么血管还是堵!”医生追溯生活习惯,发现5类饮料成了“幕后黑手”:
高糖碳酸饮料
可乐、雪碧等市售高糖饮料,每罐含糖量多达35-45克,长期过度摄入,血脂、甘油三酯快速升高,血管内斑块形成率增加约28%。美国心脏协会推荐:每日糖摄入最好不超25克,而一杯饮料往往早已超标。
瓶装果汁饮料
“果汁号称健康”?但绝大部分瓶装果汁含有大量添加糖,维生素C损失严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称,每日喝2杯果汁型饮料,血脂异常风险提升13%。
![]()
运动功能饮料
部分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却隐藏高钠高糖。过量钠摄入使血压波动,诱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中老年高血压血管损伤的“加速器”。
奶茶、甜咖啡
奶茶以高糖、高脂肪著称。一份500毫升奶茶,综合热量高达300千卡以上,其中多数为精制糖与反式脂肪。超过64%的奶茶连续饮用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
无糖饮料(含甜味剂)
无糖≠健康。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研究发现,某些甜味剂可能扰乱肠道菌群,并诱导胰岛素抵抗,间接增加心脑血管风险。无糖饮料虽然热量低,但长期依赖依然对血管健康构成威胁。
![]()
饮料成瘾不是一时之快,而是悄悄损害血管的慢刀。观察发现,饮用上述5类饮料过多,身体可能出现以下变化:
血脂和血糖显著升高
连续八周每日饮用一罐高糖饮料,实验组人群平均血糖水平上升15%,甘油三酯升高22%,这些是血管斑块形成的“底肥”。
血管弹性下降
德国弗莱堡大学监测,连续三个月饮料摄入超标者,动脉硬化程度比日常仅喝白开水对照组高出12.6%,早期出现血压波动、头晕、乏力。
![]()
体重和内脏脂肪增加
饮料中的“液体热量”难以被察觉,容易导致能量过剩,某城市20-60岁成年人中,饮料习惯者腹部肥胖率高达41.7%。
肾脏和肝脏指标异常
高糖饮料对肾小球和肝脏代谢构成持续压力,导致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转氨酶指数异常。
![]()
心血管事件风险上升
哈佛大学心脏健康项目发现,饮料摄入量每周增加350毫升,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递增7%。
戒掉不等于绝对禁止,而是科学替换和适量饮用。医生建议:
优先选择白开水和淡茶水
白开水就是血管“最温柔的清道夫”,每天保证1500-2000毫升摄入,能稀释血液,加速新陈代谢。绿茶、乌龙茶富含多酚,适量饮用有益血管弹性。
![]()
合理选择自然果蔬汁(现榨,不加糖)
如要补充维生素,可选择自榨橙汁、胡萝卜汁,即榨即喝,不额外加糖。
明确区分无糖与低糖诱惑
不要单纯相信“无糖”标签,而要看实际配料表,关注是否含有人工甜味剂。
饮品次数和量要控制
可用250毫升小杯替代大瓶,原则上每周饮用高糖饮料不超1次。
特别情况个体化管理特别情况个体化管理
糖尿病、高血脂及有心脑血管病高风险人群,建议基本不喝市售高糖饮料,如有口渴等生理渴求,优先用白水或淡盐水替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