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迎来一项重大决定:美国主导的涉叙决议最终获得14票赞成、中国1票弃权,成功通过。
这意味着叙利亚过渡总统沙拉和内政部门负责人哈塔卜,不再被列入针对“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制裁名单。
这场关于叙利亚局势的表决在国际舞台上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尤其是中国的弃权决定,引发了外界不少遐想。
![]()
大家或许都很关心,中国为何在几乎全票通过的情况下选择弃权,而不是直接支持或者反对。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随后的解释给出了答案——这个决定有着微妙的平衡和考量。
一方面,中国认为决议草案没有完全吸收中方关切,比如对叙利亚安全形势的整体把控、平衡现实与长远利益,以及回应各方诉求等都不够完善。
![]()
所以对这份方案本身抱有遗憾。但另一方面,如果在分歧还没消除的当口就强行推动表决,这种做法也让中方颇感无奈。
有意思的是,中方其实始终在强调一个原则——叙利亚人民有权选择自己国家的路,外部世界应该更多提供帮助和支持,而不是削弱联合国制裁机制的作用。
尽管中方牵挂安理会权威,但也希望决议不要沦为空谈。
![]()
因此,即便美国等提案国并未完全采用中国建议,比如加强恐怖活动监督机制之类的,最终的决议还是将打击境内外恐怖组织、尤其是“伊斯兰国”写了进去,这点戳中了中国的安全神经。
对于中国来说,是否解除制裁并不是唯一关键,关键是叙利亚官方以后会怎么做——如果真的能切实清剿恐怖势力、履行相关承诺,那么国际社会就有理由提供进一步的发展援助。
![]()
而且,中方特意指出,有80多个团体、250多名个人依然在联合国的制裁名单上,监督机制并未缺位。
哪怕沙拉等人不再受约束,也无法肆意妄为。
中国选择弃权,其实也是想给叙利亚当局一条“活路”:愿意承诺就该有空间去践行,同时保留观察后续表现的余地。
如果未来发现叙利亚方面只说不做、拖延敷衍,中方大可联合其他成员国再次推动加强监管,绝不放任自流。
![]()
同样,从国际博弈的角度出发,这一票弃权既彰显中国立场,又避免了极端对立,为今后有关叙利亚的对话和合作留下空间。
总的来看,这次安理会投票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叙利亚局势缓和的期待,也体现了各方审时度势的智慧。
中国的态度谨慎里透着实用主义,既为叙利亚松绑,也提醒其履行应尽的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