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强调中国经济要扩大内需,特别提到“要让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在提高前面加了“明显”两个字,这说明什么?
“十五五”期间,提振居民消费会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大战略,而不是应急措施。
中国经济在过去40多年肯定是全球表现最好的经济体,没有之一。从经济增速、产业结构的变化、全球价值链的提升,包括技术的进步,从各个层面来讲,评价过去40多年的中国经济,打个85分以上的成绩异议不大。作为过去40年全球所有经济体里边最优秀的学生,中国发展也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甚至给经济学理论的创新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
但是大家也承认一点,中国经济有一个最大的短板,就是消费偏低。
我们从衡量消费的各项指标看,中国的消费在全球主要国家里几乎都是最低的: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以G20为例,在G20的所有国家里边,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我们是55%左右。55%左右很多人一听,不懂经济的听起来好像挺高,但是告诉大家正常的水平都在70%左右,美国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接近80%,正常是70%,我们是50%多;居民消费占GDP比重那就更低了,在G20的二十个国家里边,我们排名最后,居民消费占GDP比重甚至一度低于40%的,这是非常少见的。
全球是什么水平?基本60%左右,也就是说比全球的平均水平低了20%左右。人均消费支出,全球平均是6000多美元,我们是4000多美元,美国是4万多美元。
所以一直讲中国的消费空间很大,中国人不消费,这也成为中国经济过去发展的一个谜团。
很多国家的人不理解,中国人那么勤劳,为什么赚了钱不消费?中国的消费低,这其实不是什么谜,经济学理论对于消费的解释已经非常完善。消费低:
一个是国民财富的大蛋糕中,居民所占比重太低。等于大家一起做了一个蛋糕,政府分走的比例太大,全球的比例很少有低于70%的,我们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刚刚50%而已。
另外一个就是诺奖得主莫迪利阿尼提出的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按照生命周期理论,老百姓在花钱的时候,不是按照他现在的收入,而是按照他这一生预期的收入来规划支出的。他这一辈子能赚多少钱,退休后需要花多少钱。道理就这么简单,一点都不高深。按照这个理论,中国消费真正长期低迷的原因是未来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
![]()
在退休以后要为很多东西买单,要为自己的医疗买单,要为自己的养老买单,要为自己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买单。
所以老百姓在担心什么?
就是担心整体目前的社保不能够给他们的晚年提供一个比较好的高质量的生活。
所以,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全球最高,到目前为止,居民储蓄超过160万亿人民币,远大于GDP总量。既然消费不高的原因是老百姓有很多担忧,把这些担忧拿掉,把这些担忧,比如政府把这担忧解决以后,老百姓的消费肯定会上。
等于是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的话,没有担心的东西,比如孩子的教育,要花很多很多钱。一旦生个大病要花很多很多钱,还有养老的问题,按照正常的,比如退休以后的养老金,肯定没法保证一个高质量的晚年生活,那么养老怎么办?
意味着即使政府不给老百姓发钱,但是财政应该把大量的支出用到解决这些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上。如果看病不要钱了,那一下子负担减轻了很多。教育成本大幅度的下降了,老百姓的负担一下子减轻了。
![]()
所以觉得要提高居民的消费力明显提高的话,意味着什么?财政支出要明显的向这些社会保障领域倾斜。
要从一个,比如过去老花钱,老花在投资上。所以这一次在十五五规划里边,有一个比较新的提法,就是叫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要并重。
过去主要投资于物,修路,搞基建,搞项目这些,那么现在要把这些钱,要把大量的钱,比例向谁倾斜?向老百姓倾斜。给老百姓的医疗买单,给老百姓的社保买单,给老百姓的养老买单。这样的话,老百姓就没有后顾之忧,没有后顾之忧的话,消费率自然就会上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