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有些国家的梦,做得特别执着,像一场持续了快一个世纪的高烧,始终不退。
2025年,首尔。越南领导人苏林站在胡志明雕像前,像是在对着历史,又像是在对着未来,重申了那个80年前的愿景——要让越南,与世界五大洲的列强比肩。
这话一出口,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不甘平凡的味道。
![]()
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越南?比肩列强?
确实,按我们惯常的地图比例尺来看,这似乎是个被体量限制了想象力的笑话。但这恰恰是我们理解越南的第一个误区。我们总习惯于看现在,而越南,却始终活在它的历史里。
胡志明的这个梦,并非一时兴起,更不是苏林的心血来潮。它是一条潜藏在越南千年历史下的暗河,时而奔腾,时而静默,却从未干涸。
想读懂这条暗河,你得把时间轴拨回到10世纪。
那时候的越南,刚刚挣脱北方的束缚,像一个获得自由但又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少年。它的地理格局很有意思,西边是长山山脉,像一道天然的屏障;东边是无垠的南海。
唯一的方向,就是向南。
于是,一场名为“南进”的生存游戏,或者说扩张史,拉开了近千年的序幕。这个过程,淬炼出了越南刻在骨子里的生存哲学。
![]()
它先是慢慢蚕食了南边的占婆国,接着又从高棉王国手里,夺走了富饶的湄公河三角洲。
你看,这套路是不是很熟悉?
对外,面对比自己强的,它可以俯首称臣,把姿态做足。每年给中原王朝的进贡从不含糊。可一转头,关起门来,它管自己叫“南天中华”,要求老挝、柬埔寨这些邻居给它纳贡。
这种在强弱之间瞬间切换身份的本事,早已成了它的本能。
![]()
甚至在1945年决定国运的独立宣言上,胡志明巧妙地引用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句子,对苏联老大哥却只字未提。那份在大国夹缝中腾挪的精明,在立国之初就已展露无遗。
这股深埋的野心,真正被点燃,是靠两场硬仗。
1954年,奠边府。越南人硬是把装备精良的法国殖民军给打趴下了。这是亚洲国家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上,堂堂正正地击败欧洲老牌帝国。
那一刻,整个越南都飘了。那种“我能行”的信念,不再是口号,而是用鲜血换来的战绩。
![]()
二十年后,他们又把美国人“送”回了家。
赢了法国,又耗走了美国。接连战胜两个世界级强国,这让越南的自我认知,彻底膨胀到了顶点。他们开始觉得,自己不只是一个区域性角色,而是有资格上世界牌桌的玩家。
野心一旦失去约束,就容易变成冒进。
1978年,越南军队浩浩荡荡开进柬埔寨,手里还攥着和苏联签的友好条约当护身符。黎笋更是毫不掩饰地提出了“印支联邦”的构想,一个由越南主导的东南亚小霸权蓝图,仿佛触手可及。
那时的越南,疯狂到了什么地步?财政支出的六成,都砸进了军费里。
结果呢?一个国家的崛起,终究不能只靠枪炮。经济,才是那根最脆弱的命脉。到1986年,越南的GDP只有中国的五十分之一,国民连肚子都填不饱。
现实狠狠一巴掌,把那个军事大国的幻梦打醒了。
![]()
“革新开放”,这条路,不是他们主动选的,是被活活逼出来的。
但千万别以为,经济上的窘迫会让越南就此收起野心。它只是把梦藏得更深了,换了一种更聪明,也更投机的方式继续做。
进入苏林时代,这套玩法被包装成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竹子外交”。
竹子嘛,根要扎得稳,但竿要柔韧,随风摇摆,却不会折断。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两头下注,谁也不得罪,好处全都要。
你看他2024年的操作,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演绎。前脚还在努力挤进金砖国家的朋友圈,后脚就和美国签了半导体合作备忘录。2025年,还特意给特朗普集团在越南的高尔夫项目开了绿灯。
这手腕,圆滑得滴水不漏。
![]()
可外交上的左右逢源,掩盖不住产业上的致命短板。
越南的经济,就像一个华丽但一戳就破的肥皂泡。外资撑起了半壁江山,出口的那些光鲜亮丽的电子产品,拆开一看,核心零部件几乎都来自中国。
有人测算过,只要三星一撤走,越南的就业率会瞬间蒸发四个百分点。
这种命脉攥在别人手里的感觉,越南比谁都清楚。
他们一边在外交上长袖善舞,一边在内部搞起了大动作。那个听起来气势磅礴的“大胡志明市”计划,就是想把三个省合并,硬造一个对标上海的超级经济体。
可666亿美元的GDP,数字挺好看,仔细一算,还不如我们一个南宁。
![]()
行政合并带不来产业升级,越南终于意识到,问题出在骨架上。
2025年,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开始了。部委从十八个砍到十四个,六十三个省级单位压到三十四个,甚至连县级政府都被直接拿掉。权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中枢聚集。苏林挂在嘴边的“反腐无禁区”,更像是在为这场权力重构扫清障碍。
对内收权,对外投机。这两件事,看似不搭界,目标却出奇地一致——为2045年建国百年时,那个“比肩列强”的梦,积攒最后的能量。
但梦做得再美,总有被现实叫醒的时刻。
越南最大的拧巴之处,就在于实力与目标的严重错位。
嘴上喊着要学韩国搞半导体,可一看数据,本土自给率只有可怜的1。2%。没有核心技术,没有高端设备,所谓的产业升级,不过是给别人的产品做最后一站的组装。
更有意思的是,它越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就发现自己陷得越深。
中国连续十五年是它最大的贸易伙伴。它想出口到欧美,离不开中国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它在南海偷偷摸摸填岛礁,又不敢真的撕破脸。
![]()
这种矛盾,就像一个叛逆期的少年,一边想离家出走证明自己,一边又不得不伸手问家里要生活费。
而当宏大的国家叙事,落到普通人身上时,裂痕就更明显了。
为了发展工业区,大搞土地征收,给农民的补偿,每平米只有十二到三十美元。这种不计代价的追赶,正在消耗着最底层的耐心。
从胡志明到苏林,80年过去了,越南始终在理想和现实的钢丝上,小心翼翼地走着。
那种“以小博大”的坚韧,确实令人佩服。但 strategic opportunism,也就是战略投机,终究是有边界的。在一个大国博弈的棋盘上,你或许可以靠灵活的身段,在缝隙里捡到一些棋子。
但想成为棋手,靠的绝不是投机。
2045年的倒计时已经开启。越南还有二十年的时间,去追赶那个横跨一个世纪的梦想。
只是,一个国家的强大,终究需要内生的力量,需要真正属于自己的技术,需要民众发自内心的认同。如果始终把希望寄托在外部的平衡和内部的强压上……
那份刻在骨子里的野心,究竟是驱动它崛起的引擎,还是一场永远无法独自醒来的幻梦?
这个问题,或许只有时间能回答。而你,在那一刻,又会如何看待这份执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