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11月9日电 (赵祖乐、实习生赵璐琪)11月7日“五彩大凉山 万千气象新”四季度主题采访活动启动,本次活动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凉山答卷”为主线,组织媒体深入西昌、普格、甘洛3地采访。
![]()
西昌钒钛产业园区。赵璐琪供图
在四川凉山,一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崛起悄然改变当地的发展轨迹。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历经两年创建,于2022年12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成为全省民族地区首个省级高新区,实现了凉山州省级高新区“从零到一”的历史性突破。
这座园区始终锚定“高”“新”发展目标,通过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精准招商引资和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提升综合实力。截至2024年底,园区已聚集19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01家规上工业企业,年营业收入突破719.5亿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达4137万元。其中,主导产业钒钛钢铁产业表现亮眼,产值达419.87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77.56%。
在产业升级方面,园区充分发挥战略资源优势,围绕钒钛产业构建高端产业链。一批科技创新龙头企业相继落户,航宇级高端钛材、高纯钛及高端钛合金等重点产业项目稳步推进。更引人注目的是,园区前瞻性地布局动力电池和芯片新赛道,成功签约埃普诺30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等7个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超224亿元。同时,依托临近发射中心的独特优势,西昌卫星魔方智能产业基地等项目落地,为打造西部商业航空港奠定基础。
开放合作成为园区发展的关键支点。当地龙头企业与北京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联合开展50余项技术攻关,获得300余项发明专利。西昌先进材料研究院和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为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营造优良创新生态,园区建成5000余平方米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吸引33家入孵企业,已成功培育5家毕业企业。通过搭建技术转移服务工作站和引进10家科技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持。今年以来开展的8场创新能力培训,有效提升了园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成长历程,展现了科技创新如何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类似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