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WEALTH财富管理)
时间过的飞快,今年只剩下最后两个月了。
回顾今年的公募基金新发市场,虽然总体新发规模仍不足1万亿,但我们留意到近期权益基金的新发明显在回暖,而机构资金为主的债券基金依然处于寒冬。
最直观的感受是,10亿以上的新发权益基金越来越多,同时首发规模破50亿的机构型债券基金越来越少。
银行的基金销售能力和自营投资能力,几乎直接决定了本行基金托管业务的发展能力。我们从基金托管人的视角可以观察到:不同银行在基金选品和业务特色上的新格局正在悄然形成。
一、权益新发:两家寡头正在形成
在权益类基金的新发上,两家银行已经形成了寡头局面: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
从募集规模看,股票型+混合型(含FOF)基金的新发中,仅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获超700亿的托管规模。
具体数据上,建行托管规模为762亿、招行为749亿;建行托管产品数量为97只、招行为117只,平分秋色。
![]()
在具体权益类基金业务上,两家侧重点各不相同。
建行顺应指数化大潮,在被动权益的销售上领先;而招行则依然侧重于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营销、尤其在FOF业务上可以说一枝独秀。
筛选主动权益类基金新发排名(不含FOF),仅4家托管人规模上百亿,招行以249亿的新发规模,遥遥领先第二名建行的187亿。
以下两个图分别为建行和招行2025年新发基金的TOP10,可以明显看出在选品中的侧重点不同。
从业务收入角度来看,更多参与主动基金的发行,无论是销售费用还是托管费用,都高一个档次。
![]()
![]()
二、FOF格局:唯招行和其他
再细聊一下FOF。
今年首发超过10亿的FOF共有14只,有8只出自招商银行之手,即著名的长盈系列定制产品。
![]()
虽然募集规模引人关注,但长盈系列仍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从业绩来看,长盈系列FOF的整体回报在FOF中只能算中等。
二是,产品发行之后依然面临规模下滑的问题,已经开放赎回的基金依然面临超过30%的份额净赎回。
可见,对于想大力发展FOF业务的基金公司,最重要的并不是FOF投资人才的储备,而是招聘到一个能打通招商银行渠道的销售负责人。
![]()
三、机构债基的落寞
往年,机构债基往往是基金公司和基金托管人冲击规模的最大利器。
今年,受到债市震荡和监管对于机构定制类基金的收紧,首发规模超过50亿的机构债券基金的数量,居然不足20只。
![]()
而从托管人的角度来看,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寡头局面,这应该主要得益于行内对于投托联动的方面的支持。不少爆款基金由行内投资部门牵头定制。
对于主要对接各银行自营投资部门的机构销售而言,今年注定是压力倍增的一年。而目前从股债市场、监管态度、江湖传闻(税收优惠)等方面的趋势看,银行定制类的机构债基仍处于下行趋势中。
![]()
不久的将来,更大的变革将会落地,如:公募销售新规、业绩基准新规、机构债基审批新规等,新的公募时代即将到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