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全红婵正经历着职业运动员最残酷的“成长考验”。从东京奥运会时1.43米、38公斤的“水花消失术”天才,到如今身高增至1.60米、体重达48公斤的少年,生理发育带来的连锁反应,让这位跳水顶尖选手遭遇了生涯以来最严峻的挑战,而这背后,是所有女子跳台运动员都难以回避的行业规律。
![]()
生理发育的影响直观且致命。体重每增加1公斤,空中翻转转速便减慢0.1秒;身高每增长1厘米,入水角度偏差可能超2度,这直接导致全红婵的招牌动作稳定性大幅下降。叠加骨骼生长痛与长期训练积累的脚踝积液、腰椎突出,她赛前需缠满肌贴支撑,甚至坦言“跳多了连走楼梯都疼”,2025年更是因旧伤复发经历了183天的生涯最长休战期。全运会双人项目第五名的生涯最低成绩,让她面对“是否继续跳水”的提问时苦笑回应“再说吧”,言语间满是迷茫。更令人揪心的是,发育期的正常波动被部分舆论曲解为“不自律”“巅峰不再”,给这位18岁少年增添了额外的心理负担。
![]()
但困境中的全红婵从未放弃。她将每日训练延长至8小时,针对207C动作进行上百次分解练习,借助AI建模优化动作轨迹;四年戒断零食,每日精准控制1200大卡饮食,成功降体脂1.5%、增肌3%,在力量与转速间寻找平衡。心态上,她也完成着蜕变,从执着胜负到享受比赛,直言“完整跳下来的坚持更重要”,面对退役后的未知,她坦然表示“我快乐就好,能接受一切”。这份坚韧背后,是教练陈若琳的贴心疏导,更是父母“健康比金牌重要”的温暖守护。
全红婵的困境并非个例。伏明霞、郭晶晶均曾因发育问题转战跳板,劳丽诗则未能克服挑战遗憾退役,女子跳台选手的发育关本就是竞技体育的残酷规律。如今,央媒呼吁放下“必须夺冠”的执念,网友发起#请接纳18岁全红婵的成长阵痛#话题,理性包容的舆论氛围正在形成。
![]()
对于全红婵而言,这场成长阵痛既是挑战,也是成人礼。她的坚持早已超越金牌本身,诠释了“跌倒后爬起”的真正体育精神。无论未来是冲击洛杉矶奥运会,还是选择回归平凡生活进修文化课,18岁的她都有选择一切的权利。愿这位少年在热爱中拼尽全力,也能在烟火气里保持真实,在阵痛之后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