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福利丨史学大家许倬云遗作:以远见超越未见,教育是唤醒人对“自我位置”的认知

0
分享至


书评君的福利派来啦!

当ChatGPT重构知识传递的方式,当全球化与本土化碰撞出激烈火花,我们该如何定义教育的本质?当AI能写出工整的论文,当短视频吞噬深度思考的时间,文化的根脉该往何处延伸?

95岁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将一生对教育、文化与未来的思考凝结成《以远见超越未见》。这部遗作如同一位智者的临别赠言,带着穿越百年的历史纵深,为迷茫中的我们指明方向——教育不是培养适应规则的工具,而是唤醒人对“自我位置”的认知;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在碰撞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本期将要赠送给大家的正是这部许倬云先生的遗作《以远见超越未见》。书中浓缩了许倬云对于教育与青年的所思所想。他从这个国家的过去看向它的未来,又从这个国家出发,观察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与发展。“要有一种教育,使人养成一个远见,能超越你未见。我们要想办法设想没见到的世界,还有可能是什么样,去扩展可能性。”


《以远见超越未见》。


本周福利
《以远见超越未见》

前方预警,福利来袭


从能辨之人到全人教育:

教育首先是为了使“人之为人”

“人之所以为人,以其有辨也。”许倬云先生在书中开篇便引用《荀子》的智慧。他说,人类从“能人”到“智人”的跨越,不在于工具的使用,而在于懂得“分辨”——分辨自我与他人,分辨个体与宇宙,最终找到自己在茫茫天地间的位置。

这种“分辨力”,正是当下教育最稀缺的品质。

我们的孩子被困在分数的牢笼里,用统一的标准答案衡量成长,却忘了追问“为什么学习”“要成为怎样的人”。


因此,许先生在书中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他说由于身体自幼残疾,又遭逢抗战,他高中以前一直在家随父母、兄姐自修,抗战结束后回到无锡,才终于有机会进入高一作“试读生”。

在家自学期间,他三四岁便开始和弟弟一起认汉字,六七岁时已能看懂一些复杂文章,阅读能力完全靠自己培养。家中随处可见的书籍为他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他养成了随手翻看、学习的习惯,涉猎范围广泛,包括武侠小说、翻译小说、近代人写的散文等。

而他在逃难期间,更是东奔西走,这些非课堂教育的经历,反而起到了比课堂知识更深入的启发作用。他说:“看过山川河流的壮美风光,也见证过人间的种种悲喜交集的迷茫有关。这些经历对一个小孩子的启发性,远比在课堂里读过的唐诗、宋词,学过的地理、历史知识要深入。它能帮助一个人铸造自己的人格,懂得做人的道理,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自处。”

可见,从小“非标准化”的教育,反而让他学会了“在动荡中安身,在变局中思考”。

他倡导的“全人教育”同样也认为:教育首先是为了使“人之为人”,一个人应该具备和谐的心智、健全的人格,其次才为了传授知识。


从传统断裂到返本开新:

文化的未来在于会通与创造

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青铜器,而是流动在生活里的智慧。面对近年来的传统文化热。以及关于文化传承的焦虑,许倬云先生给出了辩证的观点。

他认为不同文化各有长短,应相互学习、彼此容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文化应吸收西方文化的长处,同时保持自身特色,而非简单地模仿或排斥。

同时,许倬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延续时间长久、不断发展变化的庞大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如注重和谐共存、合作分担等,这些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他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视角的解读和诠释,使其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相契合,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生机。

他在书中细数中国文化的韧性:从甲骨文到《四库全书》,从昆曲到榫卯工艺,传统从来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在碰撞中不断生长的有机体。

就像他在作品《长江小史》中描述的长江文明——从上游的藏族牧歌,到中游的楚骚汉赋,再到下游的江南丝竹,这条大河容纳了多元文化,最终奔流入海。


《长江小史》。

这种“容纳力”,正是应对当下文化困境的密钥。

许先生提醒我们,真正的文化生命力,在于像王阳明“致良知”那样,将传统的内核与现代的外壳结合;像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时那样,让飞檐与玻璃共舞,让园林与光影对话。

写给教育者与家长:

未来的教育,要培养“会提问的人”

许倬云先生在书中对家长与教育者的告诫,戳中了当下的痛点。

他反对赶时髦式的专业选择,提醒年轻人不要用暂时的热门,赌上一生的热爱;他批评精致的利己主义,呼吁教育要培养懂得专业知识,更能想明白人生意义的年轻人……


2021 年 11 月,工作中。陈荣辉/摄

他还分享了自己家中的许多不成文的规定,例如“不能说谎”“不许偷懒”“不论行为或言辞都不许伤人”等,希望家长可以放下“一切以分数为重”的观念,注重孩子的人格陶冶和社会教育。

他认为教育不应限于学校教育阶段,小学、中学、大学三阶的方向,及数理、人文的学科分野,需贴合时代和地域需求,按学生意向做新规划和调整,不求整齐划一,要有因人而异、随时调整的空间。

他呼吁,未来教育内容更复杂丰富,要兼顾更多层面,深入动员自身潜力,中学教育应注重学科间的相关性和知识的融通,改变传统分科教学的方式。


书中收录的8张珍贵老照片,定格了一个世纪的教育剪影:1962年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照里,他与导师顾立雅先生留影纪念;1970年,与马汉宝赴美国科学院办理学术交流事宜;20世纪80年代,与艾森斯塔德等人参加学术会议……

这些画面背后,仿佛让我们看到,好的教育,能让人在顺境中不狂傲,在逆境中不沉沦。


精彩试读


教育是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人

许先生一生执教,桃李天下,不仅在大学给学生授课,也在著述直播对大众授课。他在天之灵,得知这本关于教育的遗作付梓,定然欣慰。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是一本实用的小书,学生、家长、教育者、政策制定者、终身学习者,都能受益。许先生微言大义,举重若轻。可以说,这本书对华人教育这个大问题,给了指南。

疫情期间,许先生以教育为题,用十次演讲和问答的形式,做了《教育十日谈》。既讲了教育的意义、发展和历史,又讲了大学体系,还讲了如何更好地做学生、做老师、做家长,以及很多从师的故事,包括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李济之等大师的为学之道,还有许先生自己的成才之路。

用生动的故事讲明白大道理,是许先生的特点。几十年前,许先生受人之托,带着一位美国回来的小姑娘吴美云看台北故宫博物院,许先生告诉她:“这些东西,每个里面都有一套可看之处。”她从对中国文化一片茫然,到“慢慢上路,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也培养了相当的鉴赏力”,后来她创办了汉声出版社,促成许先生《万古江河》的写作,一本给学生和老百姓看的中国通史。许先生给自己的外甥们编故事,讲故事,培养他们的智育,让他们哈哈大笑。

“但在那个故事之中,我穿插了人们熟悉的地理、历史知识,穿插了一些当时正在发生的其他事件。”

“这种故事,很多孩子听过以后,一辈子不会忘掉。”(第二讲)

王力宏在悼念七舅公许先生的文章里,也讲了“每天晚上,七舅(公)都会为父亲编织一段连载故事,许多都是即兴创作的,里面藏着许多人生的道理。这些故事影响了父亲年轻而敏感的心智,鼓舞了他”。许先生编故事,并非止于爷爷辈。我就曾见,许先生就在他的书房,给孙子讲孙悟空的故事,然后爷孙俩一路编,一路手舞足蹈,哈哈笑着。

孩子上大学前,告诉许先生:“我觉得你将整个的‘心’放在‘人格’部分,对我予以教导。公公,我这辈子会感激你。现在我还没有走入社会,我向你发誓:你和婆婆的教育,我会一辈子记住。”

我想,任何家长听到孩子说这样的话,都会心满意足。许先生自己是大教授、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儿子和儿媳妇也是纽约大学的博士,他的孙子却选择去了一个美国新英格兰的公立旗舰大学读历史和哲学。大学的排名也就在100名左右。排名重要还是人格重要,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家长和师长作为教育者的作用,清清楚楚。

以远见超越未见,在教育中尤为重要。

百年树人。教育的结果,直接影响每个孩子从无知到成才立命的一生,但教育的行动却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我们往往看到,有的家长会用力过猛,有的同学肆意挥霍青春,有的教育者为了一时的绩效,对学生施以不当的引导。书中提到,中国台湾一所中学的校长,教育的理念就是“教人背书”,学生可以应付考试,拿到高分,结果是学校的升学成绩很好,而学生缺乏推演的能力,会的只是“一个一个格子,一个一个抽屉”的刻板学习方式。

远见是成才的目标,而未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种种不同的情况。教育的方向是成为全面的人,而不是考试的分数。

在书中,许先生多次提到自己在无锡辅仁中学的求学经历。那时的教学理念,教师关注学生,按照学生的实际成长打分,对不同科目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同学们互助,放学后分组进行学科讨论。这样的教育环境,让我们后辈羡慕不已。

许先生说,他同届同学里,就出了大概十个院士。在《教育的根基与启蒙》一讲,我们安排了许先生同辅仁中学的在校同学讨论。其中,学生李名悦问:“中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才能从考试中脱颖而出?”许先生作为当了几十年的“阅卷人”的老师兄,回答也很智慧。他说,打分数的人,不全是糊涂人,活学活用到达一定的程度,一样可以在应试教育里脱颖而出。实在的知识是“活”的,不会跑掉,也不会僵化。这并非桃花源,而是一位老教育家的真知灼见。希望李同学能听懂,实行。

以远见超越未见,就是要把握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方向。长江东去,奔流到海,这是远见;其间的险滩、转折、险阻,这是未见;只要有信心和方向,都能跨越,这是超越。作为家长、老师、学生,如果把教育和成长的关注点都放在眼前的分数上,用背书、刷题来应付,那么永远摆脱不了琐碎的羁绊,只会陷入追逐眼前的小利的困境。许先生的这本小书,我推荐给所有的学生、家长和教育者,尤其是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者,对孩子的成才责任重大,然而很多家长却没有做好当家长的准备,总觉得力不从心,或者不知如何教育的时候,不得不卷入窘境里。

很多人愿意收集许先生的金句。在这本小书里,不光有金句、金钥匙,还有给家长的直截了当的金锤子,当头棒喝:

*要孩子像样,家长首先要像样!(第一讲) *分数看起来是客观的,但它不是一个客观的东西,反而非常主观。教育不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争取“分数”。因此,这一过程是舍本逐末,孩子们不得不将必须要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放在一边,而只是注意争取考试的分数。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国孩子并不必须踏上只看分数这条“不归之路”。(第一讲) *别将人格教育、社会教育一股脑儿扔给学校,家长们有责任将你们所珍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当作朋友一样劝导。他们会记住你们的劝导。功不唐捐,请你们务必注意。(第二讲)

书中还有很多家长关心的非常切实的问题,比如:

*在美国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应该如何平衡家庭和社会在下一代教育中的角色和关系?(第二讲) *如果让孩子长成特立独行的人,是不是等于人生要冒更大风险?(第二讲) *如何看待大学生活中选择的多样性?(第五讲) *国内大学和美国大学在学习成长环境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第七讲)

对于学生们,这本书也有很多的好处。许先生说过,自己一生从来没有和别人比过分数(第二讲)。许先生也能理解,学生们在成长中很脆弱,很多事情自己不能左右。所以,这就是远见的重要性。有了远见,就有信心,能超越未见。

“发掘潜能,走向优秀”,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决心:必须认识自己是否还有未曾开发的潜能。以此用心,全力以赴——人一我十,人十我百,长此以往,会攀越平凡,登入优秀。(第一讲)

大家都知道,许先生生来身有残疾,行动不便。他常讲自己青年时代,因为行动不便,所以别人上体育课的时候,自己就看书,所以逐渐提高了读书的能力。上大学的时候,除了每天睡不超过五小时,其余时间也是读书。这是他用心,全力以赴。许先生最后的五年,身体受限更甚,不能离开轮椅。打电脑、动鼠标也只能用一根手指。我常在许先生左右,他的两个习惯很打动我。一是专注。他很少在电脑屏幕上开几个窗口,每次做事,都是吃力地打开窗口,打开文件,专心致志,做完后清理好电脑桌面,这是他为人和治学的态度。

二是认真。每次回复邮件,许先生必以“谨覆”开头,然后才是邮件正文,以示尊重对方。每次我看着他认真敲响键盘打这两个字,又敬佩又心痛。要知道,许先生此时已经年过九十,可以说学术界里,不是他的学生,就是辈分更小的人。他谦虚和认真的态度,不仅是为人处世的素养,我想更与他幼时的家教有关。在这本小书里,许先生就讲了小时候父母对他的言传身教,有意识培养他的品性,加上自己的努力。这些方面,对学生和父母都很有益。

希望你们能以许先生在中学、大学、博士期间的成长过程为参考,理解许先生的微言大义、真知灼见,树立远见,不迷失,不气馁,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走向优秀。

书中也回答了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

*在海外学习期间,如何充分利用时间?(第四讲) *如何戒骄戒躁,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中去?(第四讲) 如果你是留学生: *当代留学生如何提升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第七讲) *留学生在自身成长中,报效祖国、造福人类,和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该如何选择和平衡?(第七讲)

家长们能明确教育的目标,心里有“远见”,什么样的教育给孩子什么样的人生,让孩子们先有和谐的心智、健全的人格,其次才是知识的获得。

而教育者们,老师、校长、课外辅导老师,应以开拓学生心智、德性为目标,为学生们创造好的成长环境,如辅仁中学当年的教育者们,就是在成就学生。

书中也有很多教育者关心的现实问题,比如:

*如何看待“学术欺诈”(academicdishonesty)?(第二讲) *如何让教育做到有效地启蒙?(第三讲) *中式教育和西式教育,哪个在中国更有发展前景?(第四讲)

如果你并非学生、家长、教育者,只是个普通人,这本书对你也有帮助。

*对于关心AI,国际形势的人:全球化和世界融合快速推进的时代,未来世界会走向隔阂与分裂吗?(第四讲) *对于管理者:在当下快速、高效的职场与生活中,如何培育有远见的个人特质与团队?(第八讲) *国学是否能摆脱作为材料被西方学科所裁断的命运?(第六讲) *在快节奏的当下生活中,如何保持最初的热爱,不断学习与探索?(第九讲)

许先生的著作《万古江河》曾经被清华大学邱勇校长作为枕边书赠予每个入学的新生,以加强他们宏大的历史观。这本《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希望也能成为中学校长送给中学生或者医院妇产科送给新生儿父母的枕边书,帮他们建立教育观。读这本书其实很容易,只要能和我一样,用一个下午,认真读一遍,或者学到几个金句,就终身受益。

摘金句容易,难的是教育贯穿每个孩子的一生,每时每刻。

学生通过教育而成才立身。家长和老师责任重大,他们的每个行为和理念,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许先生2009年时把我叫去他家,鼓励我把教育作为事业,我创立厚仁(WholeRen,全人的意思),蒙恩许先生给厚仁赋予“厚生利用,仁民爱物”的意义,确立“发掘潜能,走向优秀”的使命。厚仁十五年中,我和同人在许先生的指引下,用心对待每个学生,既然接受每个家庭的重托,当认真做事,在美国长期鼓励学生们在学业上努力向前,立足每个进步。

自2010年以来,我和同事们服务了超过两万名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做对的事情。既经历过润物细雨,也经历过扼腕叹息。每次见到学生进步,学生通过不断努力,达到了以前不敢想的目标,我们都欣喜若狂,庆幸是许先生给我们的“远见”,让我们的学生能通过教育跨越未见,也让我们这些教育者有幸参与到一个个生命历程的改变。每想至此,我和厚仁的同事们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掘潜能,走向优秀。

许先生执教一生,桃李天下,留给世人这样一本关于教育的实用小书。我坚信,“最好的教育是帮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远见可以超越未见。以此共勉。

美国厚仁教育集团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航

2025年8月14日,于武汉江畔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作者:许倬云

整理:陈航 冯俊文

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5年9月

如何

参加

1

想要书的朋友请在下方留言区直接留言,给我们发来你想要《以远见超越未见》的理由,你给出的理由越真切,分享越动人,距离收到赠书也就越近。

2

《以远见超越未见》赠书共8套,将赠送8位读者。我们将在点赞数量最高的5位读者中选择2位读者(留言如与本书无关,书评君可能会顺位跳过哦),同时选择留言最为精彩的6位读者赠出图书。如果未能获得赠书,又希望拥有《以远见超越未见》,也可以点击上面的图书封面进行购买(有福利价格)。

3

活动截止日期:2025年11月12日10时(我们会通过回复留言确认福利获得者,然后请被选中的读者另外单独发一条留言,告诉书评君你的邮寄地址和联系方式)。

本文 为 《以远见超越未见》图书广告。 整合:安也;编辑:李阳;校对:卢茜。


福利派

阅读需要主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高中学历的骗子竟骗成了大学博导?江苏科技大学的瓜

高中学历的骗子竟骗成了大学博导?江苏科技大学的瓜

笔杆论道
2025-11-18 08:27:03
著名药物化学家李敏勇教授突发疾病逝世,年仅49岁

著名药物化学家李敏勇教授突发疾病逝世,年仅49岁

极目新闻
2025-11-18 09:42:29
北洋水师的甲午海上军演:虚张声势的花架子

北洋水师的甲午海上军演:虚张声势的花架子

尚曦读史
2025-11-18 06:29:02
越扒越深了!网传赵某晖“吞掉”人家装修款,有业主直言她坏良心

越扒越深了!网传赵某晖“吞掉”人家装修款,有业主直言她坏良心

火山诗话
2025-11-18 06:39:29
拔出萝卜带出泥!王曼昱战胜孙颖莎夺冠才发现她和樊振东同病相怜

拔出萝卜带出泥!王曼昱战胜孙颖莎夺冠才发现她和樊振东同病相怜

阿纂看事
2025-11-17 09:01:23
10连胜联盟首队!活塞大胜步行者列东部第一 杜伦31+15西卡29分

10连胜联盟首队!活塞大胜步行者列东部第一 杜伦31+15西卡29分

醉卧浮生
2025-11-18 10:44:50
曝喻恩泰离婚2年前转移走300箱茅台,其名下无房产

曝喻恩泰离婚2年前转移走300箱茅台,其名下无房产

韩小娱
2025-11-18 10:13:08
哈登28000分里程碑:现役第3仅输詹杜+历史第11 神迹历史第一

哈登28000分里程碑:现役第3仅输詹杜+历史第11 神迹历史第一

醉卧浮生
2025-11-18 09:34:53
俞敏洪南极旅游发全员信引争议!员工称“只觉得讽刺”: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

俞敏洪南极旅游发全员信引争议!员工称“只觉得讽刺”: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7 23:37:12
从双 11 增长数字复盘淘天这一年

从双 11 增长数字复盘淘天这一年

晚点LatePost
2025-11-14 22:51:48
广东一地结冰!

广东一地结冰!

深圳晚报
2025-11-18 12:36:38
狗咬人命案中申倩才是高手,她一个决定让9人闯宅者追悔莫及,讽刺

狗咬人命案中申倩才是高手,她一个决定让9人闯宅者追悔莫及,讽刺

七月生活情感驿站
2025-11-17 14:09:02
特朗普竟然给克林顿吹过箫?!美国官方公开文件无意间泄露天机,特朗普被玩坏了

特朗普竟然给克林顿吹过箫?!美国官方公开文件无意间泄露天机,特朗普被玩坏了

西虹市闲话
2025-11-17 23:38:26
小天才手表,背刺中国家长

小天才手表,背刺中国家长

金角财经
2025-11-17 16:19:49
晚了!山西狗主反杀案大逆转,双方都后悔了,郭某妻子终于低下头

晚了!山西狗主反杀案大逆转,双方都后悔了,郭某妻子终于低下头

娱乐帝皇丸
2025-11-17 09:52:28
江苏某大学教授被带走调查,博导竟是高中生,太能骗了

江苏某大学教授被带走调查,博导竟是高中生,太能骗了

上峰视点
2025-11-18 10:04:33
列车中途停站近5小时?12306回应

列车中途停站近5小时?12306回应

鲁中晨报
2025-11-18 10:12:17
两家中国公司投产2nm芯片!

两家中国公司投产2nm芯片!

新浪财经
2025-11-17 14:33:37
惹怒中国后,高市早苗又放话:要收回韩国领土,韩民称中国骂轻了

惹怒中国后,高市早苗又放话:要收回韩国领土,韩民称中国骂轻了

古事寻踪记
2025-11-18 07:18:01
长治命案出现反转,律师爆关键证据,郭家坑了自家人?

长治命案出现反转,律师爆关键证据,郭家坑了自家人?

大道微言
2025-11-17 17:03:24
2025-11-18 13:23:00
新京报书评周刊 incentive-icons
新京报书评周刊
最专业的书评,最权威的文化
12706文章数 21058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优雅浪漫的绘画,美到让人想直接住进去!

头条要闻

超市被员工偷到倒闭 收银员给1700元商品结账仅1元

头条要闻

超市被员工偷到倒闭 收银员给1700元商品结账仅1元

体育要闻

直到退役那天,“海湾梅西”也没去欧洲踢球

娱乐要闻

曝喻恩泰离婚2年前转移走300箱茅台?

财经要闻

青云租陷兑付危机 集资与放贷的双面生意

科技要闻

马斯克破防了!贝索斯62亿美金入局"实体AI"

汽车要闻

更加豪华 更加全地形 极石ADAMAS

态度原创

本地
艺术
教育
健康
数码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艺术要闻

优雅浪漫的绘画,美到让人想直接住进去!

教育要闻

2026高考缴费今日开启!详细操作步骤来了!(附缴费清单)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数码要闻

三个月暴涨超3倍:三星16GB DDR5内存价格在韩国失控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