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很荒谬,对吧?但你要问德国是怎么在一年内“奇迹般”摆脱俄罗斯能源依赖的,我跟你讲,这故事比点房子戒烟还“精彩”。
没错,从数据上看,他们做到了。2022年初,德国还从俄罗斯进口55%的天然气和35%的石油。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几乎清零。掌声在哪里?可你再看看另一组数据:欧盟的外来直接投资(FDI)创下了整整九年来的最低水平。
![]()
为什么?
欧洲新闻网站一针见血:高到离谱的能源价格和一路狂飙的军费开支,正在一刀一刀割掉欧盟的经济竞争力。
所以,德国“怎么做到的”?答案很简单,也极度残酷:他们用“自残”的方式,换来了一张政治上“正确”的报表。而这个“成功”故事的代价,正由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工业和民众在承担。
“香奈儿”味的天然气,和“空心化”的工业
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2022年。冲突爆发,“北溪”管道风波不断,德国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用便宜的俄罗斯管道气,还是“站队”,改换门庭?
德国选择了后者。他们以惊人的速度,砍断了过去几十年建立的能源命脉。
这魄力,佩服。但问题是,工厂不能停,暖气不能断,电灯不能灭。这巨大的能源缺口谁来补?
![]()
美国拍着胸脯来了,带着一船又一船的液化天然气(LNG)。德国也以前所未有的“德国速度”,在北海沿岸火速建了好几个LNG接收站。
看起来,问题解决了?
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当时就吐槽过,他说:“欧盟现在买美国的天然气,跟买香奈儿香水一个价。”
这话糙理不糙。美国LNG的价格,是之前俄罗斯管道气的三到五倍。德国企业,特别是那些“吃电”的巨兽,比如化工、钢铁、制造业,一夜之间就从“吃饱饭”变成了“吃法式大餐”——量少还贵得要死。
你猜企业会怎么办?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这家在德国本土扎根超过150年的国宝级企业,做出了一个让全德国心惊肉跳的决定:削减在德国本土的投资,转而豪掷百亿美元,在美国和中国扩大生产基地。
![]()
为什么?巴斯夫的CEO直言不讳:在德国,高昂的能源成本让我们快活不下去了。
这不是个例。西门子也加速了在美国的布局。美国那边还嫌不够,顺手推出了《通胀削减法案》(IRA),用巨额补贴,像吸尘器一样“邀请”欧洲的高端制造业搬家。
这叫什么?这叫产业空心化。德国“摆脱”了俄罗斯的能源,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工业心脏被“摆脱”到了大洋彼岸。
绿色的梦想,撞上了“核”现实
你可能会问,德国不是一直在搞“能源转型”吗?他们引以为傲的风电和光伏呢?
这又是一个尴尬的故事。
德国的“绿党”在推动“断俄气”这件事上,是最积极的。他们的剧本是:砍掉化石能源,全面拥抱可再生能源。
![]()
但现实狠狠打了一巴。2023年到2024年,欧洲经历了多次极端天气。要么是“暗无天日”(光伏歇菜),要么是“风平浪静”(风电趴窝)。结果就是电力供应极度不稳定。西班牙甚至一度闹出大规模停电的恐慌。
这时候,全欧洲最“魔幻”的一幕发生了。
德国,这个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由默克尔拍板决定“全面弃核”的国家,在2024年,不得不180度大转弯,开始讨论“重新拥抱核电”。
是的,他们把自己最后几座核电站的关停时间一拖再拖,甚至开始研究重启。
这个发卡弯,甩得全世界都快晕车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原计划的“可再生能源”根本靠不住。德国的能源政策,在“政治正确”和“现实需求”之间,被彻底撕裂了。
他们“摆脱”了俄罗斯的天然气,却发现自己被绑在了更不可控的天气和高价的LNG上。
帐篷(军费)贵了,房子(民生)却漏了
如果说能源是德国经济的“里子”出了问题,那么军费开支就是“面子”也绷不住了。
![]()
俄乌冲突,让整个欧洲陷入了安全焦虑。德国这个二战后几十年“马放南山”的国家,也开始猛踩油门,狂加军费。
北约那边,特别是特朗普一直在施压,要求各国军费必须达到GDP的2%。到了2025年,这个数字甚至被鼓吹到了5%!
这是个什么概念?美国自己2024年的军费占比也才3%点多。它要求盟友(特别是富裕的德国)花5%,这意图不能再明显了。
德国怎么办?咬牙加。
但钱从哪来?德国经济本来就在高能源成本下挣扎,外资跑路,税基萎缩。德国政府的选择是:削减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的预算,把钱挤出来去买武器。
这下德国民众不干了。
与此同时,欧盟内部也炸了锅。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直接站出来硬刚,说:“2%就够了,我们不能为了军费压缩教育和医疗!”
![]()
特朗普那边(或代表其鹰派势力)立马威胁,说要对西班牙加征惩罚性关税,甚至(在政治上)“踢出北约”。
你看看,德国为了“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换来的是什么?
经济上:高价能源、产业外逃、投资寒冬(9年最低)。
政策上:能源自主失败,弃核政策180度反转,狼狈不堪。
安全上:被迫卷入更深的军费竞赛,被美国“拿捏”,同时还得削减民生福利来填坑。
德国是怎么做到的?代价而已
所以,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德国仅用一年,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用“市场经济的自杀”做到了。
他们以为切断了俄罗斯的输气管,就是切断了俄罗斯的命脉。但他们忘了,能源是流动的。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早就说过,这种“恐俄症”会让欧盟付出巨大代价。事实是,俄罗斯掉头,把原本卖给欧洲的能源,打了个折,源源不断地卖给了中国和印度。2024年到2025年,俄罗斯对亚洲的能源出口量屡创新高。
![]()
俄罗斯的能源找到了新买家。
美国的能源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美国的制造业迎来了(来自欧洲的)新工厂。
只有欧洲,和它的领头羊德国,成了这场“摆脱依赖”大戏里,唯一受伤的世界。
德国确实“做到”了。他们用高昂的电价、外逃的工厂、民众的福利、以及整个工业体系的竞争力,换来了一个“不再依赖俄罗斯”的标签。
至于这个标签值多少钱?去问问巴斯夫和西门子那些远渡重洋的生产线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