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东山草堂图》,元代,纸本设色,纵111.4厘米,横61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图右上篆书题“东山草堂”,年款“至正三年四月望日为东山良友画,黄鹤山樵王蒙”。此图为项元汴旧藏,后入清内府。
王蒙(1308-1385年),元代画家,字叔明,湖州(今属浙江)人。赵孟頫外孙,至正二年(1342),携妻隐居于杭州附近的黄鹤山,因号黄鹤山樵。《东山草堂图》作于至正三年四月,当是其移居黄鹤山后不久所作。而较此前一年所作《秋山溪馆图》,是目前所知王蒙最早题款为“黄鹤山樵”的山水作品。
![]()
王蒙《东山草堂图》 111.4cm×61cm
《东山草堂图》当是王蒙中期作品。与其常见的董、巨一路风格相比,山头布局、皴法树法更多接近荆、关一路格调,远山峰峦如卷云会聚,体势高峻浑厚,近树笔致挺健尖利,树干遒转苍硬,布叶用松针、点叶、夹叶法,精秀工丽,则呈现出郭熙的风致来。然而整个画面的调子,那种用中锋组建起来的勾皴线条,以及湖边草堂屋宇的松逸笔致和远树多用横卧浑点布叶,又分明是元人气息、王蒙自家风韵了。
![]()
王蒙《东山草堂图》局部
王蒙山水的独到之处,最突出的是他的构图布局,即所谓王蒙密体,所作往往山林沉郁,层峦叠嶂,稠密苍茫,迫塞处密不插针,望之无穷无尽,在当时崇尚简逸的时风下,其独以繁密胜,开一派新风。
![]()
王蒙《东山草堂图》局部
王蒙山水风格,董其昌所谓“王叔明画,从赵文敏风韵中源来”,并在赵孟頫基础上再上朔董源、巨然,尤甚得巨然墨法。其画风格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早年师外祖赵氏法;中期泛学前代各家,融会变化而逐渐形成自家画风,此期约从至正初年隐居始到至正二十年左右;后期在至正二十年以后,则风格日益成熟,终成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