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转发只为学习分享,侵权请通知必删。
笔笔相生,线性彰劲,吕少华的黄山画作既有千钧之力,又显文气哲学。
雨后的黄山,石生五色,云绕山峦,时有雀声入耳。在旅法画家吕少华的笔下,这般的黄山奇景不仅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笔墨韵味,更融入了西方油画的光影质感,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吕氏山水”。
![]()
作为一位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家,吕少华凭借其独特的中西融合画风,将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中国画坛一道亮丽的风景。
![]()
艺术生涯:从浙江美院到巴黎左岸
吕少华,1946年生于江苏南京下关,1965年考入浙江美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这段求学经历为他奠定了坚实的中国传统绘画基础。
![]()
1979年,吕少华远赴法国巴黎任教并研习油画。这段旅法经历让他深入接触了西方绘画艺术,为其日后融合中西画风提供了重要契机。
在法期间,他先后在英国、法国、美国等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将中国书画艺术带到世界舞台。
![]()
1989年,吕少华回国后继续从事中国画研究及油画工作。他并没有简单地回归传统,而是开始了一条探索性的道路——将油画元素与中国画创作相融合。
![]()
凭借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吕少华获得了诸多荣誉,包括法国巴黎市荣誉市民、瑞典皇家北极星勋章获得者等,并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
![]()
绘画理念:中西融合的探索者
吕少华曾坦言自己的艺术追求:“我是一位中国画画家,77年赴法国巴黎学习研究油画,89年回国后一直致力于中国画的改革和研究,力求在寻找一条能使中国画还原于唐宋时期绘画艺术的艳丽效果。”
![]()
他在艺术创作中敏锐地发现,中国画在唐宋时期色彩艳丽多彩,而到明末清初则出现了水墨文人画。虽然水墨画是一门很高的艺术类别,但吕少华思考的是如何使绘画手法有所改革。
![]()
为此,他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把西画的光影质感及色彩的明快度恰到好处地融合到中国画的笔墨当中”。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与实践,他逐渐掌握了用中国宣纸和矿物质颜料融合墨汁的技巧。
![]()
吕少华的画既保留了中国画笔墨的浓淡虚实及厚重感,又让人们的视觉感受到了中国画亮丽的一面。这种探索不是简单的西化,而是对中国画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黄山题材:诗情画意的艺术表现
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其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吕少华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他笔下的黄山,既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又有西方风景画的实感。
![]()
▼点击图片学国画▼
其它知识 书法知识
国学经典
在《黄山奇观》一画中,吕少华展现了黄山的奇特与壮美。他为此画配诗一首:“雨过石生五色,云渡山余数层;时有雀声入耳,吾写黄山芙蓉。”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黄山的自然美景,也表达了他作为艺术家的创作心境。
![]()
在《黄山晨曦》中,吕少华将油画的光影及质感与色彩融汇在中国画的笔墨中。这种中西结合的画法,既保留了中国画浓淡虚实的厚重感,又使画面阳光亮丽,给观者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
另一幅作品《猴子望海》是吕少华用中西结合及半写实手法描绘黄山西海景区的尝试。虽然他自认这幅画在云海远景着色及笔法上仍有欠缺,但这种不断自省和完善的态度,正是他艺术精神的体现。
![]()
艺术特色:骨法用笔与光影质感的融合
著名学者肖云儒曾对吕少华的作品评价道:“少华的画是把家国情怀和山川气象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国外画黄河、黄山,就是画中国符号。”这一评价精准地概括了吕少华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
![]()
在技法上,吕少华的骨法用笔特点相当鲜明。他笔下的线条“笔笔相生,勾勒滑畅,长线凌空杀纸,可见千钧之劲。短线顿挫有效,总有钢打铁铸的质感”。
![]()
这种强有力的线条表现,使他的山水画作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
在用水墨方面,吕少华更是出神入化,“不因淡伤神,不因浓生滞,破除一些用墨障碍”。他道法自然的渲染技法,恰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证见。
![]()
再加上随类赋彩的恣意,让山水铺展出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丰富层次。
吕少华的山水画作专业功夫到位,写意丰神到家。相比于纯粹的工笔画作,他的写意语境展现出更加浓郁的传统风范,同时又不失现代审美的光影与色彩。
![]()
艺术传承:吕氏山水的承袭与发展
在吕少华的艺术生涯中,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精美的作品,还培养了接班人,使他的艺术理念得以传承。他的亲传弟子李文军,已成为“吕氏笔墨”的继承者。
无论登临壶口瀑布,还是七上黄山,无论野外对景写生,还是室内构思创作,李文军始终陪伴在吕少华身边。从青年到中年,从青丝到白发,李文军几乎完整地见证了“吕氏笔墨”的成熟、定型过程。
![]()
吕少华先生曾为李文军题字“浓墨黄山情,重彩黄河魂”,亲口认证他为自己黄河黄山艺术的传承人。至此,李文军正式扛起了“吕氏笔墨”的大旗,成为中国黄河黄山艺术的传承人,中西绘画融合创新的传播者。
肖云儒曾建议吕少华总结、梳理与提炼自己的艺术经验,逐步奠定“吕氏山水”,建立“黄河画派”。在国际上打出黄河画派,就是打出中国画派。
![]()
这一建议指明了吕少华艺术创作的更高目标和文化意义。
黄山在吕少华的笔下,既不仅仅是传统的黄山,也不完全是现实的黄山,而是融合了中西审美、贯通了古今画法的艺术黄山。
![]()
正如他的一幅画作《黄山晨曦》所展现的那样,在吕少华的艺术世界中,黄山始终沐浴在创新的晨光中,既有传统的筋骨,又有现代的光影。
他的画作,也因此超越了题材本身,成为中华文化当代转型的一个美丽缩影。
![]()
▼点击图片学国画▼
人物知识 山水知识 花鸟知识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绘画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