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11月7日,立冬节气悄然而至。立冬,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无问南北,民间多有“补冬”的讲究。立冬天气渐寒,古人认为,此时食补可抵御寒冷,补充元气。
“‘补冬’是古代劳动人民将中医养生智慧寓于生活的生动体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病科主治医师刘签兴说,立冬养生应着眼于“冬藏”,多吃温养类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此则有助于保养阳气。
在我国北方,吃饺子可谓立冬最为显眼的“注脚”。中医认为,立冬天寒且燥气偏重,食补应以“温”“润”为宜,而饺子正是此时“温补”的佳品。
如今,饺子馅种类繁多,而馅料里常见的韭菜、猪肉、白菜等食材,吃下去既暖身畅气,又营养美味。
而热气腾腾的钵子菜,则是湖南常德人迎接冬天的温暖仪式。一家人围坐桌前,夹一筷炖得酥烂的羊肉,喝一口热汤,倦意尽消。
湖南多地都有立冬进食羊肉、腊味等温补食材的习惯。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肖文明介绍,羊肉能暖中补虚、开胃健力,但食用时需搭配清润之品中和,如炖羊肉时加入白萝卜与陈皮,白萝卜可帮助消食,陈皮可化解羊肉滋腻,避免脾胃运化负担过重。“冬季肾气当令,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健脾能为补肾储能打下基础。”肖文明说,“补冬”还可选择平补健脾之品,如莲子、芡实、山药、大枣,这类食材无明显寒热偏性,既能滋养脾胃,又不易引发温燥,适合湖南冬季气候。
除了各色美食,膏方也是冬季进补的传统方法。“立冬时节,人体精血内藏,各脏腑功能趋于内敛,而阳气易呈现相对不足的状态。”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谢勇介绍,这一时期内服滋补膏方可藏养气血、恢复精力,为来年春夏身体健康打好营养基础,但膏方主要适用于体质虚弱者、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士等,须根据体质辨证施治。据新华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