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城市的写字楼、老小区里,藏着一种越来越常见的婚姻状态:夫妻没吵没闹,没分居也没离婚,却早就不似夫妻。
他们管这叫 “干婚”—— 婚姻的壳还在,里子的温度却慢慢凉了。
![]()
不是官方定义,就是大家口耳相传的说法:
不用再刻意扮演恩爱,不用勉强找话题,各忙各的、各过各的,却依旧是法律上的一家人。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婚恋市场的数据,北上广深超 25% 的夫妻正过着这样的日子;
其中 70% 直言不讳,说自己仅仅是为了孩子、家里的财产或者更多是面子在苦苦“硬撑”。
这种状态早已不止上海独有,正悄悄蔓延到更多城市。
![]()
它不是谁的错,却藏着太多成年人的无奈与妥协。
01
住着同一套房,却活成了陌生人
38 岁的张琳和 41 岁的马涛,结婚十年那天,没庆祝,反而默认了 “干婚” 的开始。
没有出轨,没有撕破脸的争吵,就是某个普通的清晨,两人坐在餐桌前吃早餐,沉默了十分钟,愣是没找到一句想说的话。
最后还是马涛先开口,语气淡得像说今天的天气:“现在这样也挺好,各管各的,省得麻烦。”
![]()
这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两人心照不宣的默契。从那天起,工资各自保管,父母各自孝顺,工作上的烦心事互不打听。
房子还是一起住,却早就分了房睡;厨房的锅碗瓢盆,也悄悄分成了 “你的” 和 “我的”。
“我们就像签了长期合租协议的室友,共享一个地址,却根本都不会关心对方在做什么。” 张琳说。
朋友聚会照样一起出席,席间配合着笑笑、搭两句话,没人看得出这对 “模范夫妻”,私下里早已无话可说。
35 岁的苏敏和周凯,情况更极端,结婚后一直不要孩子,五年过去了,感情从最初的你侬我侬,渐渐地被日子磨成了陌路人 。
![]()
苏敏喜欢手冲咖啡馆爱看书,周凯则喜欢下班了窝在家里打游戏,两个人一天下来说话不超十句话。
“他如果去餐厅吃饭,我就去客厅看电视,他如果去看电视,我就去书房看书,就是待一个空间都觉得尴尬,要刻意避开。”
再后来,周凯被公司外派到苏州上班,苏敏没有反对下意识觉得挺好,她甚至没帮着收拾行李,只是像陌生人一样坐在沙发上刷手机。
之后的每周一次的电话,两个人也只聊工作和家里必须要沟通的事情,语气客气得像在公司和同事谈工作。
![]()
这就是干婚最真实的样子:比合租疏离,比亲人陌生。
明明是最该亲密的人,却硬生生把日子过成了 “互不打扰”。
02
不离婚的背后不是舍不得,是 “输不起”
没人愿意把婚姻过成这样,选择 “干婚” 的夫妻,大多是算了一笔 “现实账” 后,才妥协的。
36 岁的刘静和 40 岁的吴斌,2023 年认真讨论过离婚,最后却因为一笔账放弃了。
“离婚太不划算,光是那套 800 多万的婚房,还有 300 多万贷款没还,卖房、过户、重新贷款,哪一样不费时费力?”
![]()
刘静在浦东一家外企做行政,把利弊说得明明白白。
吴斌在国企工作,更看重名声和稳定:
“离婚的事传出去,晋升肯定受影响。反正感情没了就没了,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也互不影响,让旁人看着是个完整的家,对谁都好。”
更多夫妻选择 “干婚”,是为了孩子。
“我不是没想过离婚,但一想到孩子要在‘单亲家庭’长大,就狠不下心。”
![]()
一位妈妈的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在他们看来,哪怕夫妻间没了感情,一个完整的家壳,也能给孩子暂时的安全感。
还有些夫妻,是累了。李娜为了支持丈夫王浩创业,辞掉广告公司的工作,在家打理家事六年。
等她想重新上班时,投了几十份简历都石沉大海,丈夫还总说 “在家待着多轻松”。
委屈和压抑攒多了,两人从互相期待变成了互相消耗。
“我们就像两只刺猬,想取暖又总被对方扎到。” 李娜叹气。最后两人达成共识:
![]()
不离婚,也不再用 “夫妻” 的名分捆绑彼此,干婚成了他们的避风港。
不是不想爱,是爱不动了;不是舍不得分,是分不起。
现实的牵绊、责任的枷锁,让很多夫妻选择了 “不吵不闹,凑合过”。
03
日子是渐行渐远,还是留有退路?
“干婚” 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
有人在这段关系里找到了自我,有人在距离中重新看清了彼此。
85 后的晓雯,和丈夫是经同事介绍认识的,结婚、生孩子,一切都顺理成章。
![]()
婚后日子平淡,交流只围绕孩子和账单,慢慢就走进了 “干婚”。
后来晓雯被调去外地分公司,两人干脆商量着分开居住,向双方父母隐瞒了实情。
这两年,晓雯忙着工作、照顾孩子,两点一线,和丈夫只在必要时联系。
嘴上说着 “各过各的挺好”,但有一次加班到深夜遇上下雨,收到丈夫发来的 “带伞了吗”,心里还是泛起了一丝暖意。
就像晓雯说的,干婚里没有腻歪的陪伴,却可能藏着无声的牵挂。
![]()
不用付出更多精力去维系彼此的感情,再偶尔关心一下,或者是日常默契的配合,也能寻到一丝牵绊。
也有夫妻在干婚中慢慢调整。
陈雪和刘强,一个爱规律作息、喜欢看书,一个凌晨才睡、沉迷游戏,曾经互相消耗得厉害。
选择干婚后,他们不再强迫对方融入自己的生活,反而少了很多矛盾。
“干婚就像一道隔离带,让我们不再互相折磨。” 刘强说。
现在他们偶尔会一起陪老人吃饭,聊两句孩子的近况,关系反而比之前轻松。
![]()
当然,也有一些夫妻,在干婚里渐行渐远。
长期的零交流让感情彻底淡化,只是为了孩子或财产,维持着婚姻的空壳,直到孩子成年、财产分割清晰的那一天。
其实婚姻没有标准答案,无论是浓情蜜意,还是 “干婚” 式的平淡共处,核心都是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愿意为选择承担后果,日子就不算白过。
![]()
中年人的婚姻,或许本就不是只有 “恩爱” 一种模样。
找到适合自己的相处模式,让婚姻真正成为避风港,而不是枷锁,才是最重要的。
![]()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