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长达约4.38米的巨型鲨鱼在因弗内斯附近搁浅,令科学家困惑不已。这条未成年姥鲨被发现死于马里郡波特戈登的海滩上。
专家表示死亡原因尚未确认,但塑料污染可能是因素之一。
对该姥鲨进行检测的海洋生物学家、苏格兰鲨鱼与鳐鱼组织联合创始人劳伦·史密斯博士向媒体表示:“现阶段无法判定这条姥鲨的具体死因。后续对器官和组织进行大量采样分析或能揭示更多信息。”
这是短短数周内苏格兰东北部同一区域海滩上发现的第三条死亡鲨鱼。
十月曾在设得兰群岛圣尼尼安海滩发现一条约2.74米长的蓝鲨。
数日后,在约翰奥格罗茨附近的维克礁石区又出现一条罕见的约1.82米长鼠鲨。
![]()
![]()
这条巨型鲨鱼仍属幼体,成年后体型可达目前两倍。目前科学家尚无法确认其死因
姥鲨通常于每年5月至10月聚集在苏格兰沿海,以浮游生物为食。
史密斯博士指出,尽管体型庞大,在波特戈登发现的这条姥鲨其实仅为幼体。成年姥鲨最大可达到该个体的两倍尺寸。
鉴于这条姥鲨的体型和所处位置,当局决定将其留在海滩自然分解。不过随着即将到来的大潮,它也可能被冲走或沿岸移动。
此案的特别之处在于,这条鲨鱼死亡时似乎处于健康状态。史密斯博士表示:“尽管皮肤表层存在局部疤痕,但该鲨鱼整体状况良好。有迹象表明它在近期曾进食,所有内部器官均显示正常。”
![]()
姥鲨是怎样的生物?
姥鲨遍布全球温带海域,通过巨型口器滤食浮游生物。其体长可达10米,寿命预估达50年,已知能跨洋游弋并下潜至1000米深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濒危物种。
历史上发现的死亡姥鲨经尸检证实,死因多为疾病或渔具缠绕。苏格兰姥鲨观察组织创始人沙恩·瓦西克实地勘察了波特戈登的姥鲨与威克的鼠鲨后表示,渔具并非致死主因。他向媒体指出:“姥鲨体表未见任何缠绕痕迹或船舶撞击等物理损伤。”
由于发现地点相距甚远,其死亡原因很可能与十月份的蓝鲨和鼠鲨无关。鉴于这些鲨鱼分属不同物种且发现地点分散,瓦西克与史密斯博士一致认为它们的死亡不存在关联性。
专家们同时强调,苏格兰海域的鲨鱼正面临来自多方面的生存压力。去年研究人员曾报告当地姥鲨目击数量出现“令人担忧”的下降,记录到的观测数据创下历史新低。
英媒报道:埃克塞特大学研究人员同样指出,自2004年观测峰值以来,姥鲨目击记录已“显著减少”。
![]()
去年十月,一条体长2.7米的蓝鲨在设得兰群岛圣尼尼安海滩搁浅。专家表示这类鲨鱼死亡事件可能互无关联。
如同圣尼尼安海滩发现的那条蓝鲨,由于迁徙路线与商业渔船作业区重叠,该物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遭受高强度捕捞的鲨鱼之一。
仅2020年,全球蓝鲨捕捞量就超过9.2万吨。
![]()
尽管包括姥鲨在内的部分鲨鱼物种在苏格兰受到禁捕保护,这些物种仍面临多重威胁。
尤为重要的是,专家警告海洋中微塑料的持续累积,可能对姥鲨这种繁殖缓慢的大型物种造成危害。
瓦西克先生解释:“现代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例如海洋塑料污染不断加剧,这些塑料分解后会在鲨鱼觅食区域富集。”
尽管目前尚未明确姥鲨摄入微塑料的具体数量,但他指出“这确实存在影响鲨鱼健康的风险”。
鲨鱼凶名从何而来
作为地球上最高效的掠食者,鲨鱼长期令人类心生恐惧。在长达2亿年的演化过程中,它们的基本身体结构始终未变,被认为具有复杂智能体系。
锯齿状利齿是其首要恐怖特征:大白鲨牙齿可长达6厘米,猎物被下颚尖齿刺穿后,鲨鱼通过锯齿边缘协同作用进行撕扯。虽然牙齿质地易碎且持续脱落,但平均同时存在15排替补牙齿持续再生。
![]()
鲨鱼堪称地球最强掠食者,其基础生理结构在2亿年间基本保持稳定
迅捷速度构成第二恐怖要素:灰鲭鲨爆发速度可达惊人的96公里/小时,大白鲨也能达到40公里/小时,而人类最高游泳速度仅8公里/小时。
此外,鲨鱼的庞大体型与强大力量同样令人胆寒。
大白鲨体长可达约6米,虽不会主动猎食人类,但其试探性撕咬便足以将人拦腰截断。
多数鲨鱼在首次攻击后会松口,但有时仅此一击就足以致命。
人类才是鲨鱼更应畏惧的存在。人类每年捕杀多达百万条鲨鱼,往往仅割取鱼鳍制作鱼翅汤后便将残躯抛回海中,任其饥饿窒息而亡。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作者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