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世界报》最近发表文章,提到德国对中国依赖太深,主张尽快摆脱这种关系,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夸张,但仔细看看内容,里面并没有具体数据作为依据,他们只提“去风险”,却不说具体怎么做,也没有给出替代方案,实际上德国工业联合会做过测算,如果完全脱离中国,生产成本会立刻上涨两三成,许多小企业根本承受不了。
![]()
德国车企选择在中国卖车,是出于自愿的决策,大众、宝马和奔驰过去二十年在中国卖出超过四千万辆汽车,这个数字比它们在全世界其他地方的销量加起来还多,机械、化工和光伏设备这些行业同样依赖中国市场,中国不仅是它们最大的客户,也是最稳定的供应来源,德国企业当年从中国市场获得了巨大收益,现在看到中国技术不断进步,反而开始抱怨自己被束缚住了。
![]()
德国人担心的是技术地位保不住,他们原本以为通过和中国做生意就能把中国拉进德国的体系,结果现在比亚迪电动车销量超过大众,宁德时代电池在全球市场占了三分之一以上,欧洲的光伏组件有四成是从中国买的,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和工业软件这些新领域,中国从追赶变成领先,德国这边“工业4.0”喊了十年,连工厂的数字化都没完成,反而开始向中国学习经验。
![]()
德国嘴上说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实际行动却显得很诚实,芯片生产需要依靠英特尔和台积电,云服务完全使用亚马逊和微软,军工雷达技术还得经过美国同意,2023年他们关闭了最后两座核电站,意味着彻底放弃了能源自主的目标,而中国研发的人造太阳已经能够稳定达到一亿多摄氏度的高温,计划在2027年建成用于发电的聚变反应堆,一边是德国主动退出能源自主的竞争,一边又担心被其他国家超越,这种心态确实显得有些矛盾。
![]()
德国企业心里都明白,只要中国工厂继续开工,全球订单就能接得上,宝马扩建了沈阳的工厂,大众在合肥增加电池项目投入,西门子和华为一起做工业人工智能,但政客们总把“去风险”挂在嘴边,仿佛中国是个麻烦,其实德国自身问题不少,产业政策一直没有进展,年轻人不愿进入制造业,电价涨得厉害,把这些全推给中国,未免太省事了。
德国媒体经常提到依赖中国有风险,却从不谈论依赖美国算不算危险,也不提依赖中东天然气和东欧劳工的问题,这种选择性的担忧,其实是他们还没习惯非西方国家强大起来的样子,中国并不是来搞破坏的,而是想重新制定规则,德国一直把自己当作老师,现在看到学生跑得更快,心里难免有些不舒服。
![]()
德国确实应该想想自己为什么跟不上发展,技术更新变得太慢,人才留不住,成本也控制不住,这些问题不能全都推给中国,企业明白实际情况,政客却还在空谈,一个国家如果连自己的问题都不敢面对,只会责怪别人,那么再好的基础也会慢慢消耗掉。
说到底,德国现在喊着要摆脱中国,更像是给自己找个心理安慰,经济上离不开中国市场,技术上赶不上中国发展,政治上又不敢面对现实,这种别扭状态只会让问题越拖越严重,企业忙着签合同搞合作,政客们却只顾喊口号,两边各干各的,到头来受影响的还是普通工人和消费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