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今天说说原来屯子里常见的驴和那拉车的马,您要是在农村待过,保不齐就见过一种牲口,耳朵比马长点儿,个头儿在驴和马之间,干活儿贼有劲儿,脾气还挺倔。没错,这就是骡子。
可您有没有寻思过,这驴和马,它俩咋就看对眼儿了呢?它俩的“审美”标准压根儿不挨着啊,这“婚事”是咋成的?生出来的骡子又为啥不能自己生小骡子?
![]()
您可以把驴和马想象成两个分开过日子的大家族,虽然都是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算是远房亲戚,但分家的时间那可太长了,足足有四五百万年。
这么长的工夫里,它们各自在不同的地界儿讨生活,适应不同的环境,这身体里头传宗接代的“蓝图”——也就是染色体,可就慢慢变得不一样了。
马家的“蓝图”是三十二对,六十四条;驴家的呢,是三十一对,六十二条。这数目对不上,就好比两家盖房子的图纸,马家说要盖三十二间房,驴家说要盖三十一间,这能一样吗?
![]()
那问题就来了,图纸都不一样,它俩咋还能凑一块儿整出个“合资项目”骡子来呢?这事儿的关键,就在于它俩的“蓝图”虽然总数对不上,但里头画的很多“房间”功能还挺像。
这就好比马家的图纸上,客厅、卧室、厨房一个不少;驴家的图纸上,这些主要功能区也都有,就是总数少了一间储藏室。
所以当马的精子和驴的卵子碰到一起的时候,两边一核对,大部分信息还能对上号,得,那就先凑合着盖吧!于是,这个结合体骡子,就有了六十三条染色体。这数目正好是取了个中间数,爹妈各贡献一半嘛。
![]()
可这凑合着盖的房子,它终究是不牢靠的。最大的麻烦就出在骡子自己生娃这件事上。为啥骡子几乎都不能生育呢?这就得说到生孩子这个精细活儿了。
想要生出下一代,公骡子和母骡子得分别能产生精子和卵子吧?产生这些细胞的过程,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减数分裂”。
![]()
这个过程要求染色体必须得是成双成对、整整齐齐地分开。可骡子身体里的六十三条染色体,它是单数啊!三十一对配得好好的,偏偏多出来一条找不到伴儿。
这就好比一群人要跳交谊舞,都成双成对了,就剩一个孤零零的,整个舞步就全乱套了。所以骡子就很难产生正常的精子或卵子,这就是为啥我们说骡子“绝后”,它的生命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次性的奇迹。
![]()
既然生孩子这么费劲,那最开始驴和马是咋看上眼的?这事儿多半不是自由恋爱的结果,更可能是“包办婚姻”。在人类驯养它们的历史长河里,人们发现驴和马杂交生出来的骡子,还真有不少优点!
它继承了驴的耐力和沉稳,不容易惊着,也比马更能吃苦耐劳,不挑食好养活;同时又继承了马的力量和体型,干起活来比它爹驴妈更有劲儿。
![]()
这么一个能干又皮实的帮手,对于过去主要靠牲口种地干活的人们来说,那可是个宝贝疙瘩。所以人们就有意无意地把它们凑到一块儿,让这种本来在自然界里概率极低的杂交,变成了经常发生的事儿。
您想在野地里,驴和马的生活习性、活动范围都不太一样,自由择偶的话,首选肯定是本族的,看对方都觉着怪模怪样的,这“婚事”自然就难成。但在人的干预下,情况就不同了。
![]()
驴和马为啥会杂交?答案主要是人的需要推动了这件事。它们符合彼此的择偶标准吗?在自然状态下,大概率是不太符合的,各自的审美和信号都对不上。
但生命的演化就是这么奇妙,看似不匹配的蓝图,在特定的条件下,却能碰撞出一个既强壮又实用的生命。骡子虽然自己无法繁衍,但它用一生的勤恳劳动,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