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先生或许还在梦里筹划着怎样“拒统谋独”,可他一觉醒来会发现,最先“登陆”台湾岛的,不是飞机大炮,也不是人民子弟兵,而是一款大陆人手一个的导航软件——高德地图。
![]()
近日,高德地图(以下简称“高德”)在台湾地区“全域覆盖”一事,引起了两岸舆论的躁动。
![]()
黄安:今天起,在台湾省导航,就用高德!
这事儿最初是由台湾歌手黄安在社交媒体上咋呼开的。他连发两条动态,惊喜地发现一觉醒来,导航的世界全变了。
![]()
![]()
他描述的细节非常生活化:以前在台湾用车载导航,常常被谷歌地图带进沟里,“重庆北路”念成“众庆北路”,“二段”念成“二吨”都是家常便饭。
路线规划不灵光,实时更新慢半拍,找个心仪的小吃店都得费尽周折。但现在,从桃园机场到台北101,从台中高铁站到日月潭,高德地图把大陆用户早已习以为常的便利,原封不动地搬到了台湾。
精准的路线规划、实时的路况更新,甚至连红绿灯读秒、车道级导航都一应俱全,体验比本地老司机还靠谱。
另外台北的一位本地网友惊讶地说:「感觉和大陆距离近了很多」。而大陆官方也迅速做出回应: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表示,这样的服务“越来越多成为台湾民众的日常选择”。
![]()
那些还在做 “台独” 美梦的人,或许该醒醒了 —— 连导航都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你们再怎么蹦跶,也改变不了这个铁一般的事实。
三年三记重拳,大陆科技如何步步“落子”台岛
回溯时间线,一切有迹可循。根据澎湃新闻等国内权威媒体的报道,早在2022年,高德、百度等大陆地图服务商就已经完成了对台湾地区地图的街道级标注。
到了2024年5月,高德官方更是发布视频,直观展示了从大陆到台湾省的导航路线,引发广泛关注。
2024年9月,3D多视角渲染地图上线,台北101的细节得以清晰展现。
而关键的飞跃发生在2025年6月,车道级导航正式在台湾落地,这在复杂路况中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一系列动作,犹如围棋中的“手筋”,一步步夯实了服务的基础。
最核心的支柱,是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官方信息,北斗三号系统已于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其在亚太地区的定位精度优于1.5米,结合地面增强技术甚至可以达到厘米级。
![]()
![]()
台湾地区地处低纬度,过去依赖的GPS信号易受电离层干扰,而北斗系统的多卫星接力传输设计,恰好完美克服了这一难题,即便在阿里山的盘山公路或太鲁阁的深邃峡谷中,信号依然稳定可靠。
另一项“大国重器”则是吉林一号遥感卫星星座。根据其运营方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的数据,截至2025年,其在轨卫星数量已超过百颗,具备对全球任意地点高频重访的能力,最高分辨率可达0.5米。
![]()
这意味着,台湾岛上的街道、停车场甚至临时施工区域,都能被清晰地“看在眼里”,为地图提供鲜活、精准的底层影像数据。
北斗定准位置,吉林一号看清细节,再加上高德测绘团队细致入微的地面核验,三者合力,共同织就了一张覆盖台岛的数字地图天网。这种硬核实力的降维打击,岂是那些口嗨“关闭GPS”的论调所能抵挡的?
最妙的还在于高德地图润物细无声的“本地化”适配。它直接使用简体中文标注,无论是台湾的“台东县卑南乡”,还是大陆的“上海市黄浦区”,两岸同胞使用起来毫无隔阂。
![]()
这种设计,无形中消解了人为制造的信息壁垒。已经有台湾前民意代表公开表示换用高德,更多普通网友感慨“再也不怕找不着北”。
![]()
![]()
常往来于厦门和台北的年轻人发现,打开地图,两岸的距离感瞬间消失,“就像在同一个城市里找路”。这哪里是简单的软件更新,这分明是用技术的丝线,将两岸同胞的生活更紧密地缝合在一起。
于是,我们看到了极具讽刺意味的一幕:某些人处心积虑搞“去中国化”,妄图在文化和历史层面切割两岸联系,但大陆的科技企业却用一款日常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更深刻地践行了“两岸一家亲”。
所以,当岛内某些人为此跳脚破防时,我们反而可以会心一笑。
他们恐惧的,不是一款地图软件,而是软件背后所代表的、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高德地图这次“登岛”,登上的不仅是地理之岛,更是民心之岛。这出戏,越来越好看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