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发改局的办公楼里,没人不佩服副局长老周的 “忍功”。局长老赵是去年从市里调来的,雷厉风行爱抓权,大小事都要亲自拍板,老周这个土生土长的 “老发改”,倒像个可有可无的影子。
最先看出门道的是办公室主任小林。有次开项目评审会,老周提前三天就带着科室梳理了全县重点项目清单,连每个项目的资金缺口、推进难点都标得清清楚楚。可会上老赵拿着同样的清单,逐条念出 “自己的想法”,老周坐在旁边,只是偶尔补充两句 “赵局长考虑得很周全”“这点确实需要注意”。散会时小林瞥见老周的笔记本,上面的标注比老赵的发言还细致,却没半句争功的话。
后来县里要推进产业园建设,老赵点名让老周牵头。这是块硬骨头,涉及三个村的征地,村民意见很大。老周带着工作组泡在村里,白天挨家挨户讲政策,晚上对着地图改规划,连村民提出的 “保留村口老槐树”“增设便民服务点” 的小事都记在心上。
有天晚上小林去村里送文件,看见老周正蹲在田埂上,帮村民老王修补被风吹倒的菜棚。“周局长,这事让村干部来就行。” 小林说。老周擦了擦汗:“老百姓的事,多搭把手总没错。” 可等到项目阶段性汇报时,老赵在县委领导面前侃侃而谈,说自己 “多次深入一线,破解征地难题”,老周坐在后排,只是安静地翻着汇报材料,仿佛这事与他无关。
真正让大家看清老周的,是那次突发暴雨。产业园的临时排水渠被冲垮,雨水眼看要淹了附近的农田。当时老赵正在市里开会,电话里急得声音都变了:“老周,你赶紧想办法,要是出了问题,咱们都担不起!”
![]()
老周挂了电话,立刻带着工程队往现场赶。雨下得又大又急,他脱了皮鞋踩在泥水里,指挥工人用沙袋堵缺口,还让后勤送来了热水和面包。等到老赵赶回来时,水已经退了,老周浑身湿透,正帮村民清理田里的积水。
“老周,辛苦你了!” 老赵握着他的手,语气里满是感激。老周却笑着摆手:“都是大家的功劳,我就是协调了一下。再说了,您在市里争取的防汛资金及时到位,这才是关键。”
后来有人问老周,明明做了那么多事,为什么不跟局长争一争。老周泡了杯茶,慢悠悠地说:“咱们在发改局,是为了把事办好,不是为了争谁的功劳。赵局长有魄力,能往上争取资源;我熟悉县里的情况,能把事落实好。咱们各司其职,老百姓能得实惠,这不比什么都强?”
这话传到老赵耳朵里,他专门找老周喝了次酒。酒过三巡,老赵说:“老周,以前是我太急功近利了。以后局里的事,咱们一起商量着来。”
从那以后,县发改局的工作越做越顺。有人说,老周的 “忍” 不是懦弱,是懂得顾全大局;他的 “让” 不是妥协,是明白如何更好地成事。而这,或许就是一个二把手最难得的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