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问题不是什么抽象理念争论,而是权力和选票争夺战。新上任党主席郑丽文对公合给出明确目标:把蓝营从过去被动应付状态改造成主动出击、有战斗力队伍,她形容这是要给党来个大变身,想改变党内风气,让组织更有号召力和战斗性,这想法在纸上看来完整也有不少人赞同,但要把蓝营“羊群”变成“狮群”,一句口号根本做不到,最近几天就遇到不少阻力。
![]()
先从时间线说起,11月1号是郑的就职典礼,在这天几个地方主要县市长都没去,有人说是市政事太多,这是工作冲突造成的缺席。这个理由被很多人认为没道理,关键的日子一般可以交给副手或者其他助理处理,真正想表达支持的人总会想办法挤出空来露个面,所以背后更大的问题在于政治判断和利益衡量,而不是公务太忙那么简单的事儿。
更具体的原因是郑丽文在对台政策上的表态很直接,就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在党纲上是有意义的,但同时也触及了地方派系在选票布局上的痛点。地方势力经营地方选举的时候,会把估算选票放在第一位,他们要判断某种公开立场会不会影响中间选民或者浅绿的支持度,如果觉得可能会有损失,就会采取保留态度甚至退缩的做法,从这个角度看不支持郑的就职礼也是可以理解的。
![]()
拿高雄来说,柯志恩现在是拼命冲刺准备高雄市改选的事。地方上的事情挺复杂的,政治操作也很务实:票在哪边就往哪靠一靠,得票的操作嘛,遇到敏感问题时就会选择含糊甚至回避一些东西,这样子就不会得罪任何一个有可能变成选民的人,柯的做法就是这样,她没等党内完整程序结束便对外宣布自己要去参选高雄市长了,党的视觉标志也在她的竞选海报里被抹掉或排除掉了,这就是在显示她在地方选举上重视的是个人或者是当地的利益,并不是全然听从中央的政治方向走向。
党内有些大人物也站出来唱反调,侯友宜、卢秀燕称自己不在场是因为忙,但有人却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卢的圈子里有位亲信在11月4日直接告诉郑别走极端,要她靠中间一点,这个声音不是个例,而是一些地方派系共同的想法,能看出来地方派系已经开始向中央领导提出要求和批评,并试图用集体的形式来影响党内的走向。
![]()
郑丽文面对的是一场两难,她得依靠地方基层来准备好2026年的九合一选举。没有基层的人力、资源和地方网络,在地方就根本没有人理会中央再怎样有强大的政策主张。因此郑目前还是让像是柯志恩这样的在地方担任主委,保住动员与运作通路。这些地方势力其实根本不认同她对九二共识以及反独的态度那么强硬。所以出现矛盾:中央希望原则性立场来给选民看自己的党纲是清楚明白的,但地方比较看重短期选票计算的问题。
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郑就有几条路可走。要是她选择让步,任由地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处理敏感问题,中央的意志就会被稀释掉,权力边缘化的危险便潜伏着,在选举里赢了之后,实际推行政策、安排人事的情况可能会受到地方派系控制的局面。如果她是硬碰硬地用中央权力压制地方的不同声音,局内的矛盾或许会被放大,进而影响到基层士气以及选民对于党整体的印象,最糟糕的情形就是内耗拖垮了选情,从而导致败选或者不得不背负起政治责任,甚至面临辞职这样的后果。
![]()
时间成为关键因素,郑的就职典礼是11月1日,反对的声音在4号出现出来,距离2026年九合一选举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地方组织的整合,人事安排,资源分配乃至选战部署都需要提前展开,在如此紧张的时间节奏下每一项决定都要衡量即时影响与未来走向,“错”或“慢”的任何一个步骤都会被短期放大的倍率直接作用到选情当中。
党内现实主义和理想主张之间的张力,是现在争论的焦点。地方派系把选票当作最高准则,在碰上敏感问题的时候喜欢模棱两可,中央看重原则和立场,想要党纲清楚明白,想用统一说法去赢得某个选民群体的支持,两边在博弈里没有简单地让步余地,地方集体反弹的部分源自对选举风险的考量,部分源自对权力均衡的维护,他们害怕如果中央硬要推动下去,就会损害到自己的既得利益和选票根基。
![]()
从组织上讲,高层要有基层做依靠,但控制力很有限。中央用地方网络开展选战动员工作,但地方不一定听命于中央,这导致中央推动改革的时候总是要斟酌得失取舍,想通过调动干部或者发出政令加强自己的主导地位这种办法,在短期之内或许可行,不过长久之计难以确保有效,而基层党组织的忠诚情况、地方派系掌握着哪些资源还有谁会当选等事实是没办法立时改变的
要是不想走向两败俱伤的局面,就要怎样在坚持己见与安抚地方势力间找到折中点。要想做到这点,得要有更细致的交流机制,更为明晰的权责划分以及更具针对性的选战策略,中央可以在不放弃原则的同时给地方给予更多的操作空间和策略意见,在保证地方留有弹性的前提下仍然能够维持总体的政治口径,地方则要针对自身的选票成本同党的长远利益作出判断,不能只顾眼前的小利而损害全党的整体竞争力。
这场内部斗争不只是关乎郑丽文个人的走向,还牵扯到蓝营能不能结束长期内耗的问题以及能否形成真实的共识。如果中央不能在短期内稳定党内局势,长期内斗会让组织能量被蚕食,候选人之间的互动与选战动员也会受到波及,倘若郑在这场博弈里输掉,那么蓝营的整体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最后的局面大概率是组织影响力慢慢式微直至难以挽回。
看接下来几个月的动作就能知道趋势,党内人事、地方主委安排、对敏感话题的公开表述以及选举策略上的协调,都会成为中央能否把控局面的风向标。时间在走,选战临近,这些决定会在真实的选票表现中得到验证,对于郑丽文来说,如何既能保证党纲清晰度又守住关键的地方力量,这都是她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最后的结果会由她的选择、地方的态度和选民的看法来共同决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