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替代英国成为了新的世界霸主,它一家的工业产值便已经占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分之二,全球GDP总量的五成五以上,全球四成以上的工业产值都诞生在美利坚的大地上。
![]()
那时的美国无愧于世界工厂的称号,也正是凭借着庞大的工业产能,美国得以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使得战后一片废墟的欧洲各国能够迅速恢复,而美元霸主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然而80年后的美国其工业能力衰败之迅速,令世人无不倍感震惊。
近来美国工业衰落最为典型的事例就是美国大统领川皇宣布,美国航母放弃电磁弹射器重新改回蒸汽弹射器。电磁弹射在各项技术指标上,无论是在效率、节能、弹射吨位、故障率等主要指标上,都比老前辈蒸汽弹射更佳。所以美国重走蒸汽弹射的老路,只可能是搞不定电磁弹射的关键技术。
![]()
而就在川皇高调宣布美国航母重新改回蒸汽弹射之前不久,我们家的福建舰一口气接连弹射了歼-15T、歼-35、空警-600三机,这可都是用电磁弹射的。
美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恢复电磁弹射的研究,我国大概是比美国晚了十年才启动电磁弹射的研究,结果现在却是我国电磁弹射三弹惊世,而美国放弃电磁弹射重新回归蒸汽弹射。
中美电磁弹射研发的成功与失利,背后折射出的是两国工业能力的实际差距。
两相对比,这让美国工业衰落更加醒目。
曾经的世界工厂美国为何会衰败如此呢?
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过程吧,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吸取教训的地方。
![]()
1945年随着日本投降,美国执资本主义世界牛耳的时代也随之来临。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件事——美元的强势地位也随之更加牢固。
在日本投降前,日元兑换美元一直固定在4.2:1,而当日本签署投降书,美军全面占领日本时,日元兑换美元直接跌到了12:1。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日元随后一路暴跌,到了1949年时,美国不得不出手规定日元和美元采取固定汇率——360:1。
短短不到四年时间,日元兑换美元的比例已然跌了近90倍!
在日本生产的产品对于相对于美国而言人工如此便宜,所以当朝鲜战争爆发时,为了支撑在朝鲜半岛的百万美军和仆从军的日常消耗,美国将后勤物资基地就近选在拥有数百万熟练工人的日本,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
于是大量的美国低端制造业设备在朝鲜战争期间,漂洋过海涌入日本列岛中。原本战后死气沉沉的日本经济一下子被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于是日本经济迅速重振。
一整个产业链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当位于最低端的产业移走后,整个生态也就变得不完整了。随着生态变得不完整,自然维护这个生态运转的成本就会随之上升,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变得负担越来越沉重。
怎么办?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生产线补齐让生态变得完整,美国号称资本主义的堡垒,该国的文化天然对国家干涉经济敌视,所以美国资本家们当然是选择最省钱的办法补齐生态——让这个生态系统挪个窝。
![]()
而美国在朝鲜战争后又在东南亚到处伸手,企图形成对苏联和我国的包围圈。尤其是1961年美国接手了东南半岛的法国殖民地,直接下场挑起了越南战争,就此在湿热的雨林中一打就是十四年。
这场越南战争不但使得日本继续作为美军的后勤基地大发其财,也让当时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朝的南朝鲜获得了经济腾飞的契机。
也是在这一期间,美国为了牵制我国的精力,迫使我国无法全力援助北越,改变了长期以来对蜗居台湾的蒋帮的态度。从以前的‘饿不死就行’转变为以助其拥有‘自我造血’能力为目标,开始逐步加码对蒋帮的援助力度。
![]()
而最先发展起来的日本这一期间进入了工业升级期,当日本引进美国更为高端生产线后,它也就看不上那些利润单薄的产业了。于是日本便将它已经无利可图的生产线淘汰掉,而这些被日本淘汰的生产线大多转出到了东亚和东南亚,遂有了后来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的发迹。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向西输出的生产线主要集中在日本,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后随着韩国、台湾等地也发展起来,美国国内的生产线跨越太平洋搬迁的速度自然大大提速。更重要的是,由于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过低,这使得为了逐利,美国的资本家将更加先进的生产线移到了日本。
而在万里之外的西半球,五六十年代期间美国和苏联在欧洲的争斗日益激烈。为了向世人展现自己制度的优越性,美国和苏联两者在自己扶植的东西德两国内大力发展经济。
![]()
凭借苏联的输血,原本遍地沼泽、森林、湖泊的东普鲁士,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工业明星,数以十万计的西德人被东德当时的经济成就吸引移居到了东德。
这让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一方有了危机感,因此美国对西德的工业输血力度不断加大,于是美国生产线源源不断地向东渡过大西洋在欧洲扎根,遂促成了今日欧盟经济火车头德国的崛起。
美国搬去德国的那些生产线中有多少,是美国为了撑门面咬着牙捐出去的,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
所以美国在二战后的工业生产线转出,是美国为了与苏联争霸全球而支付的代价中的一部分。不过也正是由于有这么一段历史,所以美国才能对欧日韩等地渗透如此之深,美国在西方国家中大哥形象才能那么深入人心。
![]()
也因此现在美国经济急需补血时,会从自己这些盟友那里抽血,毕竟没有美国当年的慷慨,哪来这些西方国家今日的安逸。
这也算是一个轮回吧。
而在亚洲美国之所以会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亚洲社会主义力量与美国的坚决斗争居功至伟。正是由于在东亚和东南亚碰得头破血流,所以美国在当地拉拢盟友时特别的大方。
美国光是为了拉拢越南旁边的泰国,一次性就投入了两条汽车生产线。这导美国工人至少失去了两万多个岗位,而在泰国造就了数万名金领工人,一举开启了泰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之路。
![]()
可以说今天东亚、东南亚在亚非拉第三世界中工业化程度最高,是当年把老美打服了才换来的。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现实,哀求祈祷设什么都得不到。
总之二战后欧洲的重新复苏,以及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之路,就是一部美国去工业化史。
总之在与苏联争霸笼络人心的需求下,美国开始了二战后的工业转出。而在当年的种种条件叠加之下,最终美国企业只能是外流求存。这与美国的经济理念也有很大关系,美国精英不主张政府干预企业经营,认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无法生存是其自身的问题。
![]()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美国当年并非完全不补贴自家产业,但是只重金补贴那些与军工和高端技术有关的行业。1969年美国完成了人类首次登月,正是美国政府冷战开始以来,将航天业作为国家主要发展行业,因此给予大力政府补助二十余年方取得的成果。
这些巨额补助无不与美国与苏联争霸的国家战略密切相关。
所以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虽然开启了美国产业外流的大潮,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美国不少重要产业界外移的步伐。
因此与苏联争霸对于美国的产业来说,既有弊端也有好处,但是美国的特殊地位决定了,美国必须转出产业。
美国产业外流就像是我们先人所说的那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加之美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一旦产业外流的情况出现了,美国产业外流就会越来越猛烈,最终美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轰然坍塌。
显然仅仅是争霸,还并不足以导致美国工业衰落到今天的地步,下一篇再继续聊为何美国产业会不断转出的问题。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