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前,诚邀您点击“关注”,以便更好地参与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将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互动体验,感谢一路相伴。
本文所有内容均源自权威信源,相关信息来源已标注于文末
大家好,我是北境翁,今天和大家深入探讨普京签署的总统令背后的战略意图。提到俄罗斯,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其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却鲜有人意识到:这个国家实际上掌握着全球顶尖的稀土储备——仅托姆托尔矿床一处,就蕴藏着高达1000万吨的高品位重稀土资源。
但现实却令人唏嘘:这些宝贵的矿产非但未能转化为战略优势,反而成了发展的负担。开采难度大、技术落后,即便勉强采出原矿,也必须依赖中国的技术进行加工;而在高端制造领域,本国提炼的镝纯度仅为99.2%,远未达到国际通行的99.99%最低标准,根本无法投入使用。
近期,普京正式签发总统令,明确提出加速构建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并设定明确时间节点:必须在12月1日前提交涵盖“开采—冶炼—加工”全流程的发展方案,力争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全链条本土化闭环运作。
![]()
这并非普京首次聚焦稀土议题。早在2025年2月,他便主持召开闭门会议,强调要“打破对外依赖”;同年5月,又推动俄石油公司完成对托姆托尔矿床的控股布局。
一边是坐拥世界级矿藏却难以变现,另一边则是西方制裁导致设备断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普京此次果断出手,显然出于深思熟虑而非临时起意。
那么问题来了:俄罗斯推进稀土自主化进程,是否意在挑战中国的地位?在全球由中美主导的稀土格局中,它究竟打算以何种方式突围?这场悄然展开的资源博弈,是否会重塑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权力版图?
![]()
![]()
矿挖不动,加工靠进口
俄罗斯的稀土困局,归根结底是一场“天赐资源、人力难继”的悲剧。拥有全球前列的储量,却因技术和基础设施缺失,将本可转化的优势演变为被“卡脖子”的软肋。
先看开采环节。托姆托尔矿区虽富含优质重稀土,但地处北极圈内的永久冻土带,极端环境堪称采矿业的噩梦。冬季气温常降至零下50℃,常规采矿机械在此环境下极易发生故障甚至损毁。为适应低温作业,每平方米设备改造成本比普通矿区高出80美元,维护费用成倍增长。
更严峻的是,西方全面制裁切断了先进采矿装备的进口渠道,而俄罗斯本土工业体系尚不具备生产耐寒重型机械的能力,导致大量资源只能沉睡地下,无法动用。
![]()
再看加工环节,更是短板中的短板。稀土原料若未经提纯分离,几乎毫无工业价值。例如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导弹惯性导航系统的重稀土元素“镝”,国际高端应用要求纯度不低于99.99%。然而目前俄罗斯自研工艺最高仅能达到99.2%,看似微小的差距,实则决定了产品能否进入高端市场。
此外,离子交换树脂等关键提纯材料长期依赖从中国采购,等于用自己的矿产换取他人技术红利,利润外流严重,形成“资源归我、收益归你”的被动局面。
![]()
这种“资源大国、技术弱国”的结构性失衡,使俄罗斯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连基本话语权都难以获得,充其量只是原材料供应者。一旦外部供应收紧或设备禁运升级,整个产业立即陷入停滞。对普京而言,稀土不能自主,就意味着国防科技发展始终受制于人,这才是推动全产业链建设的根本动因。
![]()
![]()
国家力量砸向“全链条”
普京深知,在当前局势下指望市场自发形成完整产业链无异于空谈。因此本次总统令采取的是“国家战略引领+财政强力支撑”的模式,每一步都直指核心痛点,目标明确指向补链、强链、建闭环。
首要任务便是掌控矿权。2025年5月,俄政府推动俄石油公司取得托姆托尔矿床控股权。选择这家能源巨头并非偶然——其资金雄厚、具备极地基建经验,有能力承担冻土区高昂的开发成本。
紧随其后的是配套体系建设。总统令特别指出,需加快中俄、俄朝边境铁路通道升级改造,确保未来稀土产品能够高效运输至加工中心,同时也保障必要时可从中国引进设备与关键材料,维持系统运转。
![]()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并未选择封闭式发展路径,而是推行“合作+自立”双轨并行策略:一方面主动邀请中国企业参与托姆托尔矿床联合开发,重点引进稀土氧化物提取技术。中国的“串级萃取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可稳定实现99.99%以上的超高纯度分离效果,正是俄罗斯急需的核心能力。
另一方面,国内科研投入也在持续加码,计划到2030年建成磁体制造、微型伺服电机等下游应用产业集群,力求将“提纯—深加工—终端应用”整条价值链留在国内。
与此同时,产量目标也被正式确立:预计到2030年,全国稀土年产量将达到5万吨,虽总量不及中国十分之一,但已是2024年水平的六倍之多。
![]()
为何如此重视产量提升?因为只有形成规模化产出,才能满足本国军工系统的巨大需求。“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等新一代战略武器平台,均高度依赖重稀土材料作为功能组件。
同时,富余产能还可用于出口创汇,增强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与影响力。
从控制矿权到完善物流,从引进技术到培育本土产业,再到设定清晰产能指标,普京的战略蓝图十分清晰:借助国家意志与资源调配能力,打通稀土全产业链,彻底终结对外依赖的历史。
![]()
![]()
不只是搞产业,更是争全球话语权
如果认为俄罗斯发力稀土只是为了摆脱“断供”风险,那就低估了克里姆林宫的深层考量。这场稀土布局,本质上是俄罗斯在全球秩序重构背景下争夺战略主动权的关键落子。
当前全球稀土格局呈现“中美两强主导”态势。中国掌握全球90%以上的重稀土分离产能,并可通过出口管制影响国际市场;美国则紧急推出《稀土磁体安全法案》,计划在2027年前实现关键稀土材料的自给自足。
在此背景下,若俄罗斯无法迅速成长为“第三极”,就只能被动依附于其中一方,逐渐丧失独立外交空间,最终被边缘化。
![]()
正如普京在总统令中所言:“稀土已不再是单纯的经济资源,而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资产。”唯有实现稀土自主,俄罗斯才能在高科技竞争与军事对抗中保持独立判断力,真正在国际舞台上挺直腰杆。
更重要的是,稀土本身具备成为“战略杠杆”的潜力。目前全球高性能永磁材料市场由中国主导,而托姆托尔矿所产的重稀土,恰好是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机、精确制导武器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料。
一旦俄罗斯建立起稳定的高品质稀土供应能力,就能吸引那些希望减少对中国依赖的国家和地区——如欧洲车企、中东军工集团,甚至可能与中国形成互补合作关系。这种“资源即权力”的逻辑,将赋予俄罗斯更多外交筹码。
![]()
过去,俄罗斯研发先进武器时常担忧中国是否会限制材料出口;一旦实现稀土自主,其核威慑与常规打击能力都将跃升至新层次,这也是普京敢于在多线博弈中强硬回应欧美压力的重要底气来源之一。
![]()
不是对手,而是好搭档
外界常有猜测,认为俄罗斯推动稀土国产化是对中国的不信任,意图抢占市场份额。但从实际动作来看,恰恰相反:俄罗斯不仅没有视中国为竞争对手,反而将其定位为核心合作伙伴。
最有力的证据出现在东方经济论坛上,俄方公开邀请中方企业参与托姆托尔矿床的共同开发。倘若存在根本性战略猜疑,怎会将本国最具战略价值的矿产资源向对方开放?
此外,总统令中特别强调“优先推进中俄边境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实质目的正是为了便利双边技术交流、设备运输与原材料流通,进一步深化区域协作。
![]()
对中国而言,俄罗斯的稀土崛起并非威胁,而是难得的合作契机。短期内,两国在部分高端材料领域可能存在一定竞争关系,但从长远看,双方完全有能力构建更高层级的战略协同机制。
例如,中国可输出先进的提纯技术,换取托姆托尔矿的部分资源权益;或结合俄罗斯的地缘位置优势,将“中国技术+俄罗斯原料”打包推向欧洲市场。许多欧洲国家既需要稀土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又不愿过度依赖单一供应源,此类三方合作正契合其多元化采购需求。
这种伙伴关系并非单方面依附,而是基于互补优势的平等协作:俄罗斯借中国填补技术空白,中国通过俄罗斯拓展资源获取渠道,最终共同推动全球稀土供应链走向更加多元、稳定的格局。对两国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双赢的战略布局。
![]()
![]()
稀土战的背后
普京发布的稀土总统令,绝非一次普通的产业政策调整,而是俄罗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寻求突破的关键一役。过去,它依靠油气资源赢得国际影响力;如今,它希望凭借稀土资源,在科技、军事与全球资源治理层面重新确立大国地位。
归根结底,稀土之争的本质,是全球权力结构的深度重组。俄罗斯能否借此翻身?中俄合作能否催生新的供应链范式?这些问题的答案仍有待时间揭晓。
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全球稀土格局,不再由中美两家独揽话语权。俄罗斯这只新兴力量,已经悄然走上牌桌,准备参与下一局博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