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正念 持续发声 欢迎关注
“粉丝现象”自古有之,今天讲一讲西晋两个男人的故事。
![]()
潘安容貌出众,每次乘车出行都会引来众多女性围观,她们为了表达爱慕之情,会向他的车里投掷水果,以至于水果多到装满车厢。后世用“掷果盈车”这个成语,生动展现了潘安因其美貌受到粉丝的狂热追捧。
另一个男人左思,虽然才华横溢,但其貌不扬。他羡慕潘安的受欢迎程度,于是效仿潘安乘车出游,结果等待他的不是水果,而是妇女们的唾沫,最后只能狼狈而归。他的大名不幸录入“左思受唾”的成语,成为古代被“网暴”的代表人物。
潘安和左思不同的遭遇,还只是自然情况下,一种“重颜值而轻才华”的社会现象,背后没有推手,没有组织,没有策划。我把它称之为“自然流”。
而如今的粉丝“生猛”到何等程度?偶尔一见已觉惊诧,若将信息归集观看,更是触目惊心,堪称群魔乱舞之象。
更可怕的是,这些人的疯狂……或多或少、或明或暗,与背后有组织、有策划的推动有关。当然,这种背后的动作是不能放上台面的。我们普通群众没有能力、没有手段去抓到证据,只能从逻辑上去推理论证。
![]()
我在网络搜集了一些极端粉丝的疯狂之举,用文字记录已不足以描摹其疯癫,请大家观看视频片段,方能有最直接的感受。
第一个来自于车圈某品牌粉丝。
第二个来自于某平台顶流主播的粉丝。
第三个来自于几乎每天创作一首新歌却被音乐人痛批为“裁缝”的“音乐人”的粉丝。
连《半月谈》这样的高级别刊物都看不下去了,发文怒批:《豢养粉丝,是企业家塌房的开始》。
文章指出,部分企业采用“饭圈理论”,培养忠实消费者成为“铁粉”,希望在出事时有人能在舆论场上为自己说话。但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对消费者关系的矮化,是一种“智力懈怠”,企业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打造个人IP、制造话题和短视频营销等方面,而非专注于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与提升服务质量。
文章强调,“粉能载舟,亦能覆舟”,通过人设和情感纽带“饭圈化”建立的情感联结非常脆弱,一旦产品出现重大问题或企业家“人设崩塌”,之前被压抑的负面情绪会集中爆发,导致企业口碑“塌房”。此外,非理性的“护主”言论和攻击异见的行为,会破坏健康的公共讨论空间和市场竞争环境。
以上资料均来源于真实的网络素材。为规避法律风险,本人声明如下:我只做呈现,不代表我个人将其定性。他们是否属于“饭圈”,或者企业家或网红“豢养粉丝”,交给有权部门和广大网友自行判断。
我想表达的是,看到这些视频,我感觉和他们没有生活在同一个的世界。
当情感可以被“圈养”,当认同可以被“制造”,我们警惕的已不仅是几个跳梁小丑,而是那套将一切人类真诚关系明码标价的资本逻辑的侵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