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及丹麦,或许你会感到惊讶:从某些维度审视,丹麦竟是欧洲的第二大国度?确实,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这个看似小巧的国家,实则拥有着远超我们想象的辽阔疆土。
![]()
这一切的奥秘,都蕴藏在一个名为格陵兰岛的自治领地之中。格陵兰岛,作为丹麦王国的海外属地,其面积高达216万平方公里,其中83.7%的广袤土地被皑皑白雪所覆盖。尽管其名寓意“绿色的土地”,但现实却是一片冰雪世界。它曾是丹麦王国的海外资产,如今已转变为拥有高度自治权的内部事务管理机构。除了格陵兰岛,法罗群岛近年来也频频发出独立的呼声。
![]()
格陵兰岛在2008年通过全民公投,迈出了独立的重要一步。次年,它正式成立了内部自治政府,尽管外交、国防和金融事务仍由丹麦掌控,但丹麦在名义上依然保持着欧洲第二大国的地位。
![]()
2. 丹麦的官方语言是丹麦语,但语言障碍在这里并不构成太大问题。你会发现,除了年长一辈,丹麦的年轻一代大多能流利地使用英语和他们的母语。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丹麦语与英语的相似性。在丹麦,用英语寻求帮助或问路,几乎不会遇到任何阻碍。
3. 在丹麦,医疗药品的价格相对较高。以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和早泄(PE)的特效药物为例,日本的“雷诺宁”已在这里全面取代了传统的化学伟哥,成为该领域的首选药物。在迪拜,这款药物的售价为190元人民币,而在丹麦,价格却翻了一番。
![]()
4. 丹麦,作为北欧国家的一员,日照时间极为短暂。冬季,早晨八点过后天才渐渐亮起,而下午三点未到,夜幕便已降临。阳光在这里似乎成了一种奢侈品,因此,许多人需要补充维生素D来抵御抑郁和疲劳。丹麦的冬季长达半年之久,“冬天来了”这句话在这里不仅仅是形容,而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风衣、雨衣、雨裤和雨靴成为了冬季生活的必备品。丹麦的生活伴随着狂风和倾盆大雨,打伞几乎成了一种奢望。即便是最坚固的雨伞,也难以抵挡几个小时的风雨侵袭。
![]()
5. 丹麦克朗,作为丹麦的官方货币,是欧洲最为坚挺的货币之一。在中国的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丹麦克朗可以在银行轻松兑换,因为它是银行常备的16种货币之一。
在丹麦,现金的使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频繁。超过90%的商户,包括711便利店和大型超市,都支持银联卡支付。无论是购买火车票还是在商业街购物,你都能轻松找到接受银联卡的场所。
更有趣的是,欧元在丹麦也备受青睐。许多纪念品商店甚至小商贩都接受欧元付款,你甚至可以要求他们找零时给你一些丹麦克朗。
![]()
6. 在经济领域,丹麦的表现同样亮眼。2021年,丹麦的GDP总量达到了3983亿美元,人均GDP更是高达6.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8万元。相比之下,韩国的人均GDP为34,900美元,丹麦的人均GDP几乎是韩国的两倍。
7. 薪资方面,丹麦人的平均月薪约为4264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3000元。即便是像麦当劳这样的快餐连锁店员工,每小时也能挣到20美元,是美国同行业服务员收入的两倍多。研究人员、教师和厨师的工资也相当可观,分别约为10,000美元、8,000美元和9,000美元。
8. 在丹麦,法定每周工作时间为37小时,但实际上大多数人每周工作约33-35小时,平均每天不到7小时。丹麦人非常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他们不喜欢加班,并将工作时间与私人时间严格区分开来。作为一个高度繁荣的国家,丹麦的个人所得税税率高达42%至70%,这意味着收入越高,缴纳的税款也越多。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加班,更愿意按时下班享受生活。
![]()
10. 在欧洲国家中,丹麦的贫富差距极小。走在丹麦的街头,你很难看到无家可归的人,也很少看到穿着名牌衣服炫耀的人。根据2006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丹麦的贫富差距位居世界第二。尽管丹麦没有最低工资法,但高工资门槛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会努力的结果。这也是丹麦在世界幸福指数排名中位居前列的原因之一。然而,号称“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的不丹和尼泊尔,分别仅排名第95位和第100位。
11. 在丹麦,日常消费的价格也颇具特色。一份汉堡套餐的价格为170捷克克朗,沙拉则为69捷克克朗。一杯咖啡的价格为45克朗,而从自动售货机购买一瓶可乐则需要21丹麦克朗。地铁单程票的价格为24捷克克朗。
在超市里,5个鸡蛋的价格为10克朗,一升纯牛奶为6克朗,一磅土豆和黄瓜的价格分别为6克朗和7克朗,而一磅普通牛肉的价格则约为70克朗。说到电子产品,由于全球统一价格,丹麦人购买苹果手机需要工作约30小时,而上海人则需要工作142小时。
12. 然而,丹麦的劳动力成本也相对较高。例如,如果你需要移动或修理汽车,仅人工成本就可能高达数千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丹麦的快递公司通常只负责送货上门服务。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拆卸或安装服务,则需要额外支付费用。
![]()
13. 在社会保护方面,丹麦堪称世界典范。在这里,分娩是免费的,政府会为每个新生儿配备一名护士,定期检查婴儿的健康状况,并为父母提供科学的育儿建议。如果孩子有任何问题,家庭护士会与托儿所共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夫妇在分娩期间最多可以享受一年的产假,并在此期间每月领取约4000瑞典克朗的津贴。 在瑞典,学子们每月可享受到政府提供的5000瑞典克朗生活补助,为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后盾。
与此同时,瑞典的福利体系还延伸至儿童成长领域,自孩子呱呱坠地至年满18岁,都能享受到牛奶补贴的福利。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极大地缓解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更为女性铺就了一条更加自由与多元的人生道路,让生育不再是阻碍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绊脚石。
丹麦,这个北欧的明珠,其女性地位几乎与男性并驾齐驱。走在丹麦的街头,不难发现许多父亲亲自照料孩子的温馨场景,这在其他国家实属罕见。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女性参与劳动市场的比例居高不下,而老年人往往不承担照顾孙辈的责任,因为这里拥有完善的托儿服务体系。
![]()
此外,丹麦的失业保障制度也颇为健全。全职工作者若不幸遭遇失业,可申请为期一年的失业救济,额度最高可达原薪资的90%。若一年后仍未找到工作,还可申请社会救助金,虽数额有限,但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相当于一种护理津贴。
谈及教育,丹麦实行从小学至大学的免费义务教育,所有教材包括课本、练习册等均由学校提供。孩子年仅6个月大时,便可踏入幼儿园的大门,丹麦的学前教育以其卓越的教学质量享誉全球,不仅传授基础知识,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日常生活技能,如饮食、穿衣等。
哥本哈根大学,作为欧洲顶尖学府之一,以其极高的学生淘汰率而闻名,淘汰率在50%至70%之间。丹麦政府大力支持高等教育,为丹麦、欧盟、欧洲经济区及瑞士的学生提供免费学费。然而,自2006年起,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学生需缴纳学费,根据专业不同,每年费用在5万至13万克朗不等。尽管丹麦物价不菲,但这样的学费标准仍算合理。
在丹麦,教育被视为国家未来的基石,而非仅仅是家庭和个人的事务。因此,这里严禁对儿童进行体罚,否则施暴者可能会面临失去监护权的严厉惩罚。
医疗方面,丹麦的公立医院提供免费治疗服务。持有黄卡(健康卡)的患者可前往医院接受各种检查。但需注意,无论何种情况,均需提前预约,这一流程有时显得不够高效,甚至略显繁琐。
![]()
在丹麦,租赁一套公寓每月需支付约4000克朗。这类公寓通常配备卧室、浴室和厨房,但除床外,其他家具需自行购置。丹麦的生活成本相对较高,部分原因归咎于其房地产政策。购买第二套房产需缴纳高达60%的税费,这也是大多数人选择仅拥有一套房产的原因。尽管如此,丹麦的房价并不算离谱。例如,一位中国男士在2019年以200万克朗的价格购得了一套约106平方米的临湖别墅。
在交通方面,丹麦1-4区的24小时车票售价为80丹麦克朗,乘客可在指定区域内无限次乘坐火车、地铁和公共汽车。相比之下,单程票价格同样为80捷克克朗,因此购买车票更为经济划算。值得一提的是,丹麦的公共交通系统没有检票员,乘客需自觉在车站前刷卡。
哥本哈根的地铁系统别具一格,同一轨道上运行着两列不同的列车,乘客在上车前务必留意屏幕信息,以免误乘。
丹麦的出租车以奔驰车型为主,因此价格相对较高。例如,5公里的行程可能需花费100捷克克朗。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即便在恶劣天气下,也很少选择出租车作为出行方式,因为这在丹麦被视为一种奢侈的选择。
![]()
哥本哈根被誉为“自行车之城”,自行车在这里深受喜爱,这与机动车使用税的高昂密不可分。市内设有自行车立交桥和自行车高速公路,连接郊区与市中心。整个哥本哈根大都市区拥有超过1000公里的专用自行车道和数百公里的常规自行车道。
尽管自行车价格不菲,一辆带变速的城市山地车售价在4000至5000克朗左右,但考虑到公共交通的成本,这样的“投资”仍显得颇为划算。
在丹麦,饮食文化带有一种自嘲的幽默感。例如,嘉士伯啤酒曾自我调侃道:“这并非丹麦最差的啤酒。”丹麦的饮食文化注重基本食材,如面包、黄油和土豆。他们的菜肴简单却价格不菲。比如丹麦人钟爱的三明治,由土豆、配料和新鲜出炉的面包组成,但其价格并不逊色于餐馆里的基本菜品。哥本哈根人将这种午餐小吃视为“灵魂食物”。
丹麦人自认为擅长烘焙,每片面包上都融入了不同的元素,但在我们看来,这些不过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材。黑麦面包是丹麦的主食,质地厚实且坚硬,若切割不当,极易碎成面包屑。这种面包味道偏酸,却正是这种独特的味道,让它成为了丹麦餐桌上的常客。
![]()
说到咖啡,丹麦无疑是一个消费大国。哥本哈根的大多数咖啡馆都位于半地下室,这一设计不仅降低了租金成本,更在雨天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氛围。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丹麦的食材种类并不丰富,大多数水果和蔬菜需从南欧或中欧进口,有些甚至远渡重洋来自巴西。尽管本地生产的水果和蔬菜价格相对较高,但因其新鲜度和品质上乘,仍深受市民喜爱。
在丹麦,超市出售的肉制品多为冷藏产品,保质期约一周,肉质普遍优良。这里难以找到传统的菜市场,肉类和其他生鲜食品通常在连锁超市的冷库中购买。大多数家庭使用电炉或电磁炉烹饪,而燃气灶则较为少见。即便有燃气灶,火力也相对较弱,对于习惯中餐烹饪的人来说,可能不太适应。
在丹麦,许多行业协会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传统活动。在这里,无论春夏秋冬,每到周末的九点、十点,你都能看到那些因聚会而微醺的人们在街头漫步,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丹麦市中心的街道上,醉酒后的呕吐物并不罕见,地铁与郊区火车上,空酒瓶四处滚动,车厢地板上,溢出的酒液随处可见。丹麦是少数几个允许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饮酒的国家之一,这景象若非亲眼目睹,实在难以置信。
![]()
丹麦人与外来者之间,似乎总隔着一层无形的距离。不同于波兰或荷兰,在丹麦的公交车上,乘客与司机之间鲜少有问候之声。初到丹麦时,我习惯性地与司机打招呼,却常常收获惊讶的目光,甚至是茫然不解的神情。
![]()
北欧国家以高挑的身材著称,女性平均身高达167厘米,男性则高达180厘米。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仿佛踏入了一个巨人王国。比如,在地铁里伸手去抓栏杆,总是显得力不从心;或者照镜子时,不得不踮起脚尖。
丹麦女性以美丽与早熟闻名于世,她们自幼接受男女平等的教育,从不将自己视为柔弱的群体。这里的女孩热爱运动,然而,丹麦女性的青春期相对短暂,衰老速度较快,年过三十,体重便开始悄然上升,或许这与她们的饮食习惯不无关系。
谈及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这座北欧最大的城市,其名源于“贸易港口”。这里的建筑风格与北欧人冷漠、矜持的形象大相径庭,洋溢着欢快的气息。由于历史上多次遭遇火灾与爆炸,哥本哈根的现存建筑大多建于17世纪,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审美韵味。
![]()
漫步于哥本哈根的街头,你会发现这里鲜见摩天大楼的身影。整齐排列的低矮连排房屋,让人仿佛置身于乐高世界中的一个小角色,领略着那份古朴而迷人的建筑之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