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2年3月的一天,四川内江市一个村子里,村民李开贵家房前的空地上围了一圈人,3个壮汉正拿着锄头、铁锹小心翼翼地挖着地。
![]()
他们从上午11点挖到下午两点多,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衣服都被汗浸湿了,整整三个小时,地下的“大家伙”才慢慢露出全貌。
等完全挖出来放在地上,围观的人都感到非常惊奇:看着像一丛粗壮的根茎,关键是这玩意也太大了:
![]()
一圈量下来差不多110厘米宽,底下垂着的块根最长的有35厘米,后来称重显示它居然有近300斤!
要搬的时候,4个壮汉一起使劲,才勉强把它抬出地坑,村里人都直咋舌:“活这么大岁数,从没见过这么大的!”
![]()
这株“巨型药材”的主人李开贵已经70岁了,他蹲在旁边,摸着那些厚实的块根,笑着说从他记事起,房前就有它了,是他爷爷当年亲手种的。
平时家里炖鸡、炖鸭子,李开贵就会从旁边挖一点它的块根洗干净放进去,炖出来的汤带着点甜味,没有一点苦味,家里人都爱喝。
![]()
这么多年过去,爷爷早就不在了,这株药材却陪着李家两代人,越长越壮实。
在李开贵眼里,这东西就是个“宝贝”,一年四季都能挖来用,想吃了、想炖汤了就挖一点,从来没担心过它会枯萎,反而看着它一年比一年茂盛。
![]()
原来这株陪着李家两代人、活了近百年的“宝贝药材”,其实叫天冬,在当地可是出了名的道地药材,很多人家都种过。
挖完之后,地上空了个老大的土坑,旁边的土层里还露着另一株天冬的一截块根,看样子这片地底下,说不定还藏着不少天冬,就是没这株长得这么大。
![]()
看着眼前这株近300斤的天冬,李开贵跟家里人说,这东西长这么大不容易,家里自己留着也发挥不了多大用处。
不如就捐给农科院,让他们做科研,说不定能帮到更多人种天冬,比自己留着强多了。
![]()
![]()
家里人都觉得他说得对,没几天就联系上了农科院,中药研究所的吕向阳所长,接到消息后赶紧带人去接收。
看到这株天冬的时候,吕所长也特别惊喜:这是到目前为止,他们发现并采挖到的最重的野生天冬植株,科研价值太高了!
![]()
他表示,把这株野生天冬带回去之后,研究所会专门开展一系列研究:先做基因序列测定,搞清楚它的基因构成。
然后再从形态、显微、理化等方面做鉴定,弄明白它到底属于天冬的哪个品种,确保后续研究的准确性。
![]()
这些研究出来的结果,以后不光能帮助给天冬培育种苗,改良品种,让它长得更快、更抗病虫害。
还能提供实打实的科学依据,让人们照着野生环境去种天冬,这样一来,干这些事就不用瞎琢磨了,也能帮内江把天冬产业做得更红火。
![]()
说了这么多,那么天冬到底是啥呢?
«——【·天冬·】——»
咱聊到的天冬,其实跟一种叫天门冬的植物有关,这植物地下会长出块状的根,等把这些根摘下来好好晾干透了,最后做成的药材就是天冬。
![]()
天门冬是一种会 “爬藤”的植物,茎秆细细的能顺着支架或灌木往上长。
它没有明显的宽叶子,叶子像细碎的鳞片,还长着很多线形的叶状枝,一簇簇的像小绿针。
最关键的块根长在地下,成簇生长,形状有点像细长的小萝卜,不过更有韧性,表皮浅褐色,摸起来有点粗糙。
![]()
新鲜的块根掰开里面是白色的,会流汁液,口感脆生生的,用来炖汤会炖出自然的清甜,一点不涩口。
平时咱们在中药店里看到的天冬,就是把这些块根晒干、加工后制成的,能帮着调理身体。
天门冬既耐旱又耐阴,生命力强,喜欢温暖湿润的地方,怕暴晒,适合长在房前屋后、山林下的阴凉处。
想让它长得好,土壤得松散肥沃,排水还得利索,要是水积在地里,那块状根很快就会烂掉。
生长过程中,春天发芽长叶状枝,夏天开白色或淡绿色的小花,秋天结出红色的小浆果。
![]()
而地下的块根则慢慢长大,一年年积累,所以才能长出像这株近300 斤的“巨无霸”。
天门冬在国内主要长在南方,像四川、云南、贵州、广东这些省份都有。
再说回四川内江东兴区,那可是正经八百的“中国天冬之乡”,这儿种天冬的年头往回数,能到600多年前。
![]()
尤其是20世纪7、80年代的时候,这里种天冬的规模更是大,村民家的房前屋后、院子角落,只要是阴凉、土壤湿润的地方,都能看到天冬的影子。
差不多家家户户都种过,一到收获的季节,大家就忙着挖天冬、晒天冬,整个村子都飘着天冬的清香味。
![]()
那为啥这株天冬能长这么大、活这么久呢?
吕向阳所长解释说,内江的气候特别适合天冬生长,常年湿润,温度也适中,不会太冷也不会太热。
其次当地的土特别好,又松又肥沃还不板结,透气也不差,天冬那地下的块状根在土里没有阻碍,轻松吸够生长需要的营养。
![]()
再加上这么多年来,李开贵家只是偶尔挖一点用,从来没过度挖掘,也没破坏它的生长环境,经过这么多年的自然选择,才慢慢长成了现在这么大的规模。
更重要的是,从这株天冬的生长地来看,这片区域极有可能是内江野生天冬种群的集聚地。
![]()
也就是说,这里的地下可能藏着一片野生天冬,整体环境特别适合它们繁殖、生长,才能长出这么罕见的“巨型天冬”。
现在这株百年天冬已经在农科院“安了家”,接下来会为天冬的科研工作出力。
![]()
李开贵这个朴实的四川村民,没想着靠这株“宝贝”赚钱,反而主动捐给科研机构,让它发挥更大的价值,这份心意特别难得。
说不定再过几年,靠着这株天冬的研究成果,内江能培育出更好的天冬品种。
这样就能让更多村民靠种天冬增收,也让“中国天冬之乡”的名气越来越大,让更多人知道内江天冬的故事。
参考:
中国老区网《“中国天冬之乡”内江市东兴区革命老区发现一株百年历史重约三百斤的巨型天冬》2022-03-25
封面新闻《“中国天冬之乡”名副其实 内江东兴区挖出近百年巨型天冬》2022-03-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