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个很好玩的话题,有人问国家禁渔期,为何还允许钓鱼佬单人一杆去垂钓?
答案很扎心,因为他们都是“打窝仙人”,非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不了破坏,反而因为投喂过多,能把鱼给“撑着”了。
当然这是个玩笑,钓鱼高手还是非常多的,但在野外碰到以下3种还是赶紧放生吧,否则一不小心就“牢底坐穿”。
一、中国鲎(hòu)
![]()
它看起来像“外星生物”,却是实打实从远古时期就存在,比恐龙还要古老。
因样子像马蹄,所以又叫马蹄蟹。民间还有种说法叫“夫妻鱼”,因为雌鲎常常背着雄鲎行动,古代称之为“鲎媚”。
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4~5亿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鲎肉可以入药,用来治疮疡什么的,但同时也提醒大家,这东西有毒得小心用。
韩愈在《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写道:“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说它看起来像古代武官戴着的惠文冠,很是形象。
它能长到体长60厘米,体重3~5千克,目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在海边钓到可别打歪主意,它现在已经濒危了,根据中国新闻网的报道,之前有人在海鲜市场倒卖了一只,就判了九个月,更别说吃了。
但这种鱼的血液却非常珍贵!它的血是一种罕见的蓝色,含有铜离子,遇细菌即凝固,在医学上立了大功。
科学家用它来制作一种特殊的试剂(尤其是疫苗),曾一升血液的价格就能达到10万元以上。
当然大多都是国外捕捞的,在某些国家甚至能合法上餐桌,但国内野生的想都别想。
二、中华鲟
![]()
相当于水里的“大熊猫”,非常珍贵,在地球上生活了1.5亿年,和恐龙是“老乡”。
早在神话故事里就有记载,比如《山海经》有云:“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其中多鳣鲔。”
《诗经》里提到的“鳣鲔”可能指的也是它。能长到1.3米以上,体重能达到300公斤。
它如今在长江中数量非常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如果你在超市里也见到了,不用大惊小怪,因为他们卖的其实是“杂交鲟”,名字带“中华”就是噱头,体型都很小。
野外的都重点保护着呢,聪明人不小心钓都赶紧扔水里,但也有头铁的!比如2019年上海就有人钓到活体,还偷偷放冰柜里,结果获得“上海首例非法捕猎中华鲟的成就”。
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谚语,腊子即指中华鲟。而“象”就是指另一种“白鲟”,几乎已经见不到了。
三、江豚
![]()
《本草纲目》里直接将这种记作“江猪”,太可爱了。它也很古老,可追溯到五千年前良渚文化遗址的化石。
2018年它被正式被提升为独立物种。成年江豚体长通常约1.2米左右,甚至能达到1.9米。
跟海豚有点像,背脊狭窄宽度仅0.2到0.8厘米左右,头部钝圆,胖墩墩的平均寿命约20年。
古代确实有吃江豚的纪录,但普遍都表示“油多,不好吃”。《魏武四时食制》里直接表示“不可食”!而现代,那是大熊猫都不敢惹的生物。
![]()
以前还有个大哥叫白鱀豚,可惜大哥已经绝迹江湖,如今江豚成了长江里唯一的“街溜子”。
称呼它为“鱼”不太准确,只是叫惯了。它其实是哺乳动物,也是让钓鱼佬和渔民闻风丧胆的“银手镯提取器”。
它的数量精确到“头”,2022年的数据是1249头,身上都带着定位芯片。谁要是想不开打它的主意,只要它的位置一段时间没改变,警察叔叔马上就赶到!
这待遇,白鱀豚要是知道了,那真是羡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