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家名为“人民咖啡馆”的连锁品牌在社交平台掀起打卡热潮。统一的毛体字招牌、红五角星装饰,搭配“人民咖啡为人民”的标语,这家主打“用咖啡讲述中国故事”的咖啡馆,凭借红色元素与亲民价格迅速出圈,全国20余城已开设近30家直营店。
![]()
争议随之而来。“人民”一词承载着宪法赋予的公共属性与政治内涵,被用于商业标识引发质疑。法律层面,其母公司多次申请“人民咖啡馆”商标均被驳回,仅持有“要潮人民咖啡馆”等商标,但实际运营中仍以“人民咖啡馆”示人,涉嫌违反《商标法》与《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
面对舆论压力,品牌方于11月8日致歉,宣布中国大陆门店更名为“要潮人民咖啡馆”,并启动整改。这场风波折射出商业创新与公共符号使用的边界问题——营销可以借势文化,但需守住法律与伦理的底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