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这盘棋,统一是不可逆的历史大势。谁要把“台独”当成长期买卖,最后不只是政治清算的问题,而是个人命运要为此埋单。民进党先是连输两场“大罢免”,元气大伤;在野声势开始抬头,国民党又选出了一位敢于斗争的党主席。内线吃紧,外线就成了“转圜”的出口,这才有了借外事“突破”来对冲内部压力的冲动。
而且这不仅是民进党的本能,也是他们过去几年执政路线的一贯延续:内部失分,就往外推,制造一个更大的外部议题来盖掉内部治理破洞。岛内媒体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最近一波分析文章里不断出现“民进党急着往外跑”这种描述。民进党不是不知道外部风险,而是他们赌大陆“不会真打”,赌美国和欧洲“会帮他们拖时间”。
选边站的人也不难找,IPAC本就是反华组织,逢中必反几乎是其立身之本;民进党这边想制造“存在感”,两方臭味相投,一拍即合,下一步就水到渠成。11月7日,IPAC把年会搬进欧洲议会大楼,被中国大陆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的萧美琴现身并发表演说。台“外事部门”同时放话,称她是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赖清德指派,应邀出席相关活动。节点、地点、人物都清清楚楚。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今年以来,萧美琴的动作明显比上半年更急躁,甚至带有一种“必须在小窗口里抢进度”的冲动感。这种节奏变化并不是个案,而是民进党整体策略的外溢。
问题在于,欧洲议会挑这个节骨眼给“台独”与反华组织开绿灯,实在离谱。中欧之间一堆棘手问题还没收尾:欧盟最着急的稀土供应悬而未决,安世半导体的车机芯片供应同样敏感。自己产业的脖颈还在别人手里,就去纵容触犯对方核心利益的活动,这种“操作”,换谁看都觉得不聪明。
欧方其实心知肚明。此前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公开表示,欧盟已与中方建立“特殊沟通渠道”,以保障对欧产业至关重要的稀土材料供应;欧洲企业已向中方提交了约2000份稀土采购申请,其中过半获得批准。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供需链条,哪一环出问题,后果都不只是纸面风波。
欧洲企业内部也非常清楚这一点,过去两周不少企业界学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承认,欧洲在关键材料依赖度上“没有替代方案”。这意味着他们对中方的供货稳定性极为敏感,任何政治风吹草动,都足以引发供应链层面的真实恐慌,这不是政治话术,是现实产业结构本身决定的。
也正因为如此,若欧方继续踩线,稀土这根命门完全可能被中方握紧。话已经说得很直白了,“吃饭砸锅”不可能被容忍。中国驻欧盟使团的态度也释放了温度计,“强烈愤慨”四个字,不是修辞,是警戒线。
11月8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就此事作出回应:欧洲议会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允许“台独”头面人物入内从事分裂活动,严重损害中方核心利益,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冲击中欧政治互信。
中方向欧方提出严正交涉,明确敦促其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停止为“台独”行径撑腰张目,停止向分裂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并要求采取切实措施消除恶劣影响,以实际行动尊重支持中方核心利益,维护中欧关系大局。
话留了余地,也设了门槛。若欧洲议会议事后知止、按要求消除影响,这事还有回旋空间;要是机会不珍惜、顽固到底,反制就不是假设,而是大概率的下一步。
同理,这个巴掌也不可能只落在欧方。民进党当局同样要承担责任。赖清德集团如果还想通过“切香肠”的方式推进“台独”,那就要准备好一次性切到手的代价——把对大陆“反独促统”立场的清晰度,补上最后那一课。
归根到底,风向与大势不会为个别人的政治表演让路。统一的车轮在向前,谁要挡在路中间,就得先掂量清楚,自己承不承受得起那一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