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栽跟头后,海底捞砸百万建乐园,套路背后藏4500亿诱惑!
现在带娃出去吃饭,全家的就餐选择权早就被“小祖宗”们拿捏了。
海底捞的店里藏着200平的儿童乐园,西贝的儿童餐一年外卖能卖2亿,连九毛九都专门开了儿童体验店。
这哪是单纯卖饭啊,分明是餐饮巨头们在组团抢孩子,背后盯着的可是整个家庭的钱包。
今年7月深圳南山区开的那家海底捞,去过的家长没一个不夸“值到爆”。
与其说它是火锅店,不如说是披着火锅外衣的亲子游乐园。
200平的室内场地摆满了宝贝们爱的设施,海洋球池、投影互动滑梯、涂鸦墙、积木益智区,还有专门的阅读角,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找到乐子。
我跟你讲,人家的细节真的做到位了。
所有游乐设备都铺了软包防滑垫,玩具每天都会严格消毒,材质还得过欧盟环保认证。
进园的小朋友要先测体温、手部消毒,家长完全不用操心安全问题。
更贴心的是,餐桌上还配了平板,能同步看到游乐园里的场景,就算孩子在里面玩,家长也能随时关注动态。
服务方面更是没话说。
店里每周都会联合专业机构搞主题活动,手工风铃、水果捞DIY、魔法流星雨小实验,花样多到能让孩子玩一下午。
乐园里的3名陪护人员都有幼儿教育经验,还持有应急医疗救援培训证,带娃专业度拉满。
有宝妈算过一笔账:在这吃顿火锅,孩子能免费玩乐园,相当于省了一张meland的门票钱,大人能安心吃饭,简直是宝妈的福音。
海底捞可不是一时头脑发热。
10月西安刚开了首家“宝宝餐厅”,专门服务3到12岁的孩子,光专属菜品就超20款,还配了专人看护。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深圳那家亲子店周末亲子家庭客流占比高达60%,工作日每天至少接待120组家庭,周六日更是能冲到300组,还有不少香港家庭专门跨境来体验,开业首月客流量就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千多桌。
不止海底捞,整个餐饮行业都在往亲子赛道发力。
九毛九2024年就在广州开了全国首家儿童体验店,光儿童餐菜品就有60款左右;老乡鸡跟超级飞侠搞联名,随餐送主题玩具,还定制了“鸡宝宝”卡通碗。
眉州东坡更较真,联合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一起开发放心儿童餐;就连没专门儿童餐的巴奴,见了带娃的顾客都会主动送宝宝面和芙蓉蛋,生怕错失家庭客群。
说句实在话,这些餐饮巨头疯抢“小顾客”,根本不是看上那几十块钱一份的儿童餐。
核心逻辑就一个:一个孩子能带动一家多口消费,客单价和客流量直接翻倍。
更关键的是,带娃吃饭大多集中在午市这种非高峰时段,刚好能激活门店的闲置客流,这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数据更是吓人。
![]()
中国儿童产业中心的数据显示,咱们国家80%的家庭里,儿童消费能占到总支出的30%到50%,每个家庭每年在孩子身上的平均消费大概1.7万到2.55万元。
单看儿童餐饮市场,现在规模已经达到4500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5000亿元。
西贝之前透露,2024年他们的儿童餐卖了超2000万份,销售额突破5亿元,光外卖就卖了2亿元,累计销量都超4000万份了,这体量简直不敢想。
另一层原因更现实:传统火锅生意是真不好做了。
2024年全国火锅相关企业存量超42.31万家,一年就新开了4.8万家,赛道卷到飞起。
更要命的是价格战,火锅消费均价从2022年的86.7元降到2024年的77.4元,降了10.73%,企业只能靠薄利多销勉强维持。
就连海底捞这样的行业大哥也扛不住了。
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营收降了3.7%,溢利降了13.7%,核心的堂食业务更是下滑9%。
翻台率从4.2次/天跌到3.8次/天,这对靠流量赚钱的火锅品牌来说,简直是戳心窝子的打击。
所以转头盯上亲子市场,说白了就是主营业务增长乏力,想找条新出路。
现在90后、95后成了带娃主力,他们外出就餐的频率比上一辈高多了,对儿童餐的要求也从“有的吃”变成了“吃得好”。
以前带娃出去,家长的妈咪包里总得塞着辅食剪和保温罐,因为儿童餐要么是迷你版成人菜,重油重盐;要么就是敷衍的炸鸡薯条。
现在不一样了,家长点餐时都会下意识问一句“有专门的儿童餐吗”,专业儿童餐已经成了家庭外出就餐的刚需。
更有意思的是,儿童餐还意外开拓了新客群。
西贝副总裁宋宣就笑称“欢迎300个月的宝贝来吃儿童餐”,营养均衡、分量适中的儿童餐,现在成了不少年轻白领的工作餐新宠,这可是品牌当初没预料到的惊喜。
从另一个角度看,儿童餐这门生意看着香,实则全是难啃的硬茬,跟成人餐完全是两套逻辑,想做好没那么容易。
首先是研发成本居高不下。
家长对儿童餐的要求近乎苛刻,安全健康是底线,还得营养配比合理。
他们会翻配料表,查有机认证码,甚至自己尝一口确认咸度。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品牌得专门组建研发团队,西贝就跟中国营养学会合作,还自建了16万亩有机莜面田,食材上不敢有半点马虎。
儿童餐要低盐、少油、少添加剂,3岁以下宝宝还得有独立标准,供应链也得单独搭建,量没成人餐大,成本却高了不少。
红餐研究院就说了,儿童餐的毛利率普遍比成人餐低,想靠儿童餐赚快钱根本不现实。
配套成本更是惊人。
![]()
海底捞的游乐场地装修、设施维护得花钱,有幼儿教育经验的陪护人员工资也比普通店员高。
麦当劳、肯德基每年花在儿童玩具上的钱都是天文数字,这些投入砸进去,短期内根本收不回成本。
而且家庭客群还有个特点,用餐时间长,这会直接拉低门店的翻台率,对靠翻台赚钱的餐饮品牌来说,也是个两难的选择。
更让人头疼的是,现在市面上的儿童餐还存在不少乱象。
有些品牌的儿童餐就是成人餐的“缩量版”,换个卡通包装就敢叫儿童餐,高油高盐问题突出。
有家长吐槽,有的儿童餐里全是主食,没有一点绿叶菜,堪称“主食开会”,营养搭配根本不合理。
还有的所谓“儿童专用”食品,宣称低钠高营养,实际钠含量比普通产品还高,配料表里藏着香精、色素,纯粹是利用家长的焦虑赚钱。
最大的风险还是食品安全。
家长对孩子的饭比自己的上心十倍,一次食品安全问题就可能把多年积累的信任彻底摧毁。
西贝2025年9月的预制菜风波就是惨痛教训,直接导致客流滑铁卢,至今还在恢复期。
现在国家还在推进《儿童餐食服务规范》,以后对儿童餐的要求会更严,比如要标注营养成分、禁用反式脂肪酸等,行业准入门槛越来越高。
不过也有品牌在认真做事情。
西贝公开了儿童餐食材卡,承诺“5个不添加”,不添加鸡精、香精、味精、人工色素和防腐剂。
海底捞的儿童餐优先上桌成了隐形规则,食材也选得讲究,牛肉堡用安格斯牛肉饼,饮品用NFC苹果汁搭配优酪多,拒绝糖浆勾兑。
九毛九还会在菜单里标注食材的营养成分和易敏特性,让家长吃得明明白白。
其实这场“抢娃大战”,抢的从来不是孩子,而是家长的信任。
家长愿意买单,要么是孩子吃得开心,要么是吃得安心,这两点缺一不可。
海底捞靠乐园暂时赢了流量,西贝栽过跟头正在自救,还有麦当劳、九毛九等品牌各显神通。
但想长期站稳脚跟,光靠花哨的设施和联名IP可不够,得把健康、安全、透明刻进骨子里。
毕竟孩子的胃是最挑的裁判,家长的眼睛也揉不得沙子。
随着国家规范的完善和家长要求的提高,那些只想蹭热度、敷衍了事的品牌迟早会被淘汰。
![]()
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最后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谁能真正把“给自家孩子吃的标准”落到实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