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艘象征“军事威慑”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在穿越直布罗陀海峡后意外陷入停滞状态。一边是特朗普政府高调宣称“马杜罗政权必须终结”,另一边则是国会接连否决战争授权提案,军方行动始终裹足不前。
2. 时间回到2025年11月,“福特”号航母在摩洛哥以西的大西洋海域突然中止航行,引发全球关注。这艘被誉为美国海军最尖端战力的庞然大物,原计划完成欧洲任务后横跨3600英里(约5793公里),驶向加勒比海参与所谓“反毒品作战”。然而其实际动向却与官方表态严重脱节,既未加速推进,也未返航调整,而是长时间维持静默待命模式,令外界质疑:美军究竟是战略蓄势,还是根本无力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干预?
![]()
3. “杰拉尔德·R·福特”号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母舰,每一次远洋部署都被视为地缘政治风向标。据美国海军于11月7日发布的消息确认,该舰及其至少两艘护航驱逐舰已于此前结束在地中海与北大西洋的联合演习任务,按既定路线应转向西南方向,进入加勒比海域执行代号为“正义边缘”的特别行动。
4. 然而自舰队抵达非洲西北沿海——即摩洛哥以西约400海里处后,所有公开航行轨迹显示其航速归零,连续多日停留在国际水域内,未再向前推进一步。这种非战斗性停顿与其所承载的战略预期形成强烈反差,尤其在华盛顿不断释放对委强硬信号的背景下,更显突兀与耐人寻味。
![]()
5. 实际上,美军早已在加勒比地区集结了可观兵力:包括8艘水面作战舰艇、1艘专用于特种部队投送的海上平台舰、1艘“弗吉尼亚”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并配备F-35B隐身垂直起降战机、AC-130W“幽灵骑士”空中炮艇以及MQ-9“死神”远程侦察打击无人机系统。此外,超过一万名现役军人已完成区域部署,整套配置足以支撑一场局部高强度冲突。
6. 尽管如此,核心力量“福特”号的按兵不动暴露出一个深层问题:这场大规模军事集结的真实目的或许并非实战,而是心理施压。真正的症结不在于“愿不愿打”,而在于“能不能打”、“敢不敢打”。
![]()
7. 首当其冲的障碍来自法律层面。11月6日,国务院、国防部高层及白宫法律顾问团队联合向国会提交书面通报,明确指出目前政府暂不考虑对委内瑞拉境内目标发动地面或空中打击,关键原因在于现有《反毒品法》授权范围仅涵盖拦截涉嫌贩毒的海上船只,无法延伸至主权国家陆地领土上的军事行动。
8. 此前已有记录表明,美军已在该区域实施过至少16次未经正式宣战的跨境打击,造成近70名疑似武装人员死亡,其中最近一次发生在11月4日夜间,由MQ-9无人机执行定点清除任务。此类行动虽被包装为“缉毒执法”,但实质已接近准军事行为,招致国内外广泛批评。
![]()
9. 国际社会普遍质疑此类越境打击违反《联合国宪章》关于禁止使用武力的基本原则;美国国内亦有议员和法律专家指出,行政分支频繁绕开国会动用军队,严重侵蚀了宪法赋予立法机构的战争决定权。
10. 在此背景下,即便白宫意图推动更大规模军事介入,也不得不权衡潜在宪政危机。总统虽拥有指挥三军的权力,但若逾越国会授权边界,极易触发司法挑战乃至弹劾风险。
![]()
11. 11月7日下午5点(东部时间),参议院就一项两党共同提出的《战争权力决议案》进行表决。该议案旨在禁止联邦政府在未经国会明确批准的情况下对委内瑞拉使用武力。最终投票结果为51票反对、49票支持,议案未能通过。
12. 尽管动武禁令未获通过,但接近半数参议员的支持率清晰反映出执政党内部分歧之深。值得注意的是,数周前类似提案曾以更大差距被否决,此次微弱落败反而说明反战立场正在上升。这一政治现实迫使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冒险行动的政治代价。
![]()
13. 除了法律制约外,军事资源调配的实际困境也让美军难以持续投入。将“福特”号从欧洲紧急调往加勒比海本身便存在巨大争议——若仅用于打击小型快艇性质的毒品运输船,则动用航母战斗群跨越近六千公里航程,无论从成本还是效率角度看都极不合理。
14. 此类低强度任务完全可由海岸警卫队、巡逻舰或无人机承担,航母的出现更多体现象征意义而非战术必要。更重要的是,此举直接导致地中海与东欧方向美军存在感下降,“福特”号撤离后,相关区域已出现防御真空,盟友频频表达担忧。
![]()
15. 同时,长期部署带来的装备损耗与人员疲劳问题日益突出。自8月底以来,多艘舰艇陆续抵达加勒比海执行封锁监视任务,多数已连续执勤超过70天,急需轮换休整与后勤补给。
16. 虽然靠近本土有利于物资运输与人员替换,但要维持高强度战备状态仍需大量支援舰只与航空保障力量。五角大楼内部评估报告指出,若继续延长部署周期,不仅将影响舰体寿命,还可能危及操作安全,进一步压缩可用兵力空间。
![]()
17. 更深层次的问题出在特朗普本人的态度摇摆上。据知情官员透露,总统近期多次向高级幕僚坦言对全面军事干预存有顾虑,担心有限空袭无法动摇马杜罗政权根基,反而可能激起民族主义反弹,诱发地区连锁动荡。
18. 这种担忧并非毫无依据。委内瑞拉虽军力落后,但依托安第斯山脉复杂地形构建了多层次防御体系,并部署有俄制S-300防空系统与反舰导弹阵地,具备一定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一旦美军深入领空或尝试登陆,极有可能陷入持久消耗战。
![]()
19. 可另一方面,特朗普仍坚持公开表态称“马杜罗必须下台”,并要求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三阶段应对策略:第一阶段为强化经济制裁与金融封锁;第二阶段为秘密援助反对派领袖瓜伊多及其支持网络;第三阶段则包括对关键军事设施实施精确空袭及特种渗透行动。
20. 这种“既要强硬又要避险”的双重诉求,使得整个军事部署呈现出典型的“威慑优先、实战滞后”特征,既试图制造迫在眉睫的战争氛围,又刻意避免越过红线。
![]()
21. 白宫发言人反复强调,所有行动均严格遵循宪法框架与《武装冲突法》,主要目标是切断跨国毒品供应链,防止“毒品恐怖主义”威胁美国公民生命安全。
22. 但明眼人皆知,所谓的“禁毒行动”早已演变为针对政权更迭的政治工具。特朗普政府借执法之名行威慑之实,正是为了规避国会审查与公众问责。而其反复无常的言辞背后,暴露的是决策层在“维护形象”与“控制风险”之间的艰难平衡。
23.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军尚未发动实质性陆上进攻,但在加勒比海周边的挑衅性活动从未间断。11月7日下午,飞行追踪平台数据显示,两架B-52H“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从路易斯安那州基地起飞,经空中加油后飞抵委内瑞拉北部领海外缘,进行长达三小时的低空模拟打击演练。
24. 此类飞行已成为常态,过去三个月内已发生十余次,目的显然是测试对方雷达反应速度与防空体系漏洞。与此同时,“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劳德代尔堡”号在佛罗里达州梅波特港完成例行检修后,已于日前重返加勒比前线,进一步增强了美军兵力投送能力。
25. 这一系列动作本质上是一种“边缘政策”的体现——通过极限施压迫使对手让步,却又小心翼翼避免真正爆发冲突。它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在“不能退”与“不敢打”之间的尴尬处境:既想向马杜罗展示压倒性军力,又不愿承担战争后果;既要安抚国内鹰派情绪,又要避开法律与军事现实的重重限制。
26. 归根结底,“福特”号航母在大西洋中部的停滞,不过是整场对委政策“雷声大、雨点小”的缩影。法律授权的缺失、军事调度的成本失衡、部队轮换的压力累积,再加上总统个人决策上的犹豫不定,多重因素交织成一张难以挣脱的束缚之网。
27. 正因如此,原本看似箭在弦上的军事打击,最终沦为一场精心编排的心理博弈。美军在加勒比海的持续存在固然维持了表面威慑力,但也凸显出国会、军方与行政部门之间的深刻裂痕。
28. 展望未来,特朗普政府能否突破当前困局,取决于是否能获得国会背书、是否能找到合理借口升级行动,以及委内瑞拉内部是否出现重大变故。但在上述条件未明朗之前,“想动手又怕惹祸”的矛盾心态,将继续主导美国对委政策走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