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10月27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已有来自全球65个国家的志愿者作为“国际军团”成员在乌克兰阵亡。其中,哥伦比亚(348人)、美国(100人)和加拿大(91人)的牺牲人数最为突出。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生命与故事:
一架运输机在乌东坠毁,23名外籍志愿人员不幸罹难;一支哥伦比亚特种兵小队在巴赫穆特外围阻击战中全员牺牲;一位英国前银行家为掩护战友撤离身中数弹……这些片段,拼凑出一个常被忽视却不容忽视的群体——国际志愿兵。
![]()
一、国际军团的构成与高牺牲现象
2022年2月27日,泽连斯基公开呼吁外国志愿者组建“国际军团”,迅速获得全球响应。超过两万名来自50多个国家的志愿者涌入乌克兰,其中不乏具军事经验者,组成如“格鲁吉亚军团”、“诺曼旅”“国际保卫乌克兰军团”等战斗单位。
三年来,这些志愿兵参与了整场战争的多个阶段,也承担了巨大伤亡。
美洲国家志愿者的牺牲尤其显著:哥伦比亚以348人居首,美国与加拿大紧随其后。
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也有相当数量人员阵亡。
二、为何美洲志愿者伤亡最为惨重?
哥伦比亚志愿者的高阵亡率与其战场角色和作战风格密切相关。他们常以小组形式执行敌后渗透与侦察任务,遭遇战频率高,风险自然攀升。
相比之下,欧美志愿者更多承担教官或技术类职责,较少直接涉入前线交火。
文化适应与装备差异也是关键因素。
哥伦比亚退伍军人熟悉丛林游击战术,对乌克兰平原的机械化作战环境适应较慢。一位乌克兰指挥官评价:“他们极其勇敢,但有时过于冒进。”
此外,南美志愿者多依赖乌军基础装备,而欧美志愿者常自备先进设备,包括无人机,这也影响了生存几率。
![]()
三、法律与道德:志愿兵身份的模糊性
国际志愿者的法律地位处于灰色地带。
《日内瓦公约》对“雇佣兵”有明确定义,强调“主要为私利而战”。
但多数赴乌志愿者仅领取象征性津贴(月薪约230美元),显然不符合该定义。然而,俄罗斯方面仍拒绝给予他们战俘待遇。
2022年6月,两名英国和一名摩洛哥志愿者被顿涅茨克地区法院以“雇佣兵”罪名判处死刑,引发国际强烈抗议。这种法律上的不确定,使志愿兵在战场上陷入更为艰难的处境——既缺乏国家层面的外交保护,又面临敌方更为严厉的对待。
![]()
四、信念与认同:他们为何而战?
一位在基辅郊外阵亡的美国志愿者,曾在日记中写道:“我来这里,不是自认英雄,而是无法对暴行视而不见。”
这句话或许道出了许多国际志愿者的共同心声。
在民族国家仍是国际关系主体的今天,一种基于共同价值的跨国身份认同,正在战火中悄然成形。
他们来自65个不同的国度,却因对正义、自由的共同信念而并肩作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