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兰妈谈育儿
听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没有情绪价值的父母,养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当然了,这句话并不是让父母们如何牺牲自己、去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而是在情绪上展现一种比较高级的温柔
这种高情绪价值,它不费钱,但费心!
比如,以下能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的十件小事,随便学几件用在孩子身上,你会发现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就会慢慢发生明显变化
![]()
01
多学彩虹屁
经常把“超级...”,挂在嘴边上
养娃不加点“彩虹屁”怎么行?
不信?那就试试吧
如果你希望孩子好好阅读、快乐阅读,那就对他说:
“你在看书吗?你就背着我偷偷进步吗?你也超级厉害了吧”
“有没有想过你超级优秀的原因是什么?看看你今天写的那个英文作文,我简直是被惊呆了,超级棒了吧”
“看看,你就是这么一点一滴阅读积累出的经验,对不对”
![]()
随后,你就会发现孩子嘴角会挂着开心的笑容
你问他“学习累不累”,他会摇摇头
你问他“阅读开不开心”,他会点点头
如果你再问“每天阅读的20分钟、或者半小时,是不是你学习变得超级厉害的好帮手”,孩子也会瞬间变得豁然开朗了...
所以,想要孩子把“讨厌学习”,变成“喜欢学习”,那就多学一些彩虹屁吧,试着经常把“超级”挂在嘴边,你会发现孩子就是越夸越高兴、对待学习也是越夸越有积极动力
![]()
02
懂得表白爱
经常把“好想...”,说给孩子听
爱孩子就要说出口,还要挂在嘴边经常对孩子表达爱意!
对于这一点,千万不要嫌烦、更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你现在对孩子说过多少句“我爱你”,孩子将来就会回馈给你多少个“我也是”
正如曾经的兰妈,送女儿上学的时候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一直望着女儿走进学校,直到楼道里看不到背影为止”
原因也是:不希望女儿回头时看不到妈妈
正因为如此习惯,导致女儿后来上学的时候总会一步三回头,至少要挥手告别三、四遍后才跑向教室
对此,很多妈妈见了都会羡慕地说“你女儿可真懂事,和你感情也真好,每天都会恋恋不舍地和你告别”
事实上,这份感情和习惯,恰恰就是兰妈之前投在孩子身上的情绪价值,孩子学会了,然后又用在我的身上
所以,孩子就是父母言行举止里的模仿者,你希望孩子和你感情深厚,那就要懂得表白爱,还要经常把“好想...”说给孩子听
![]()
比如:
“妈妈好想和你一起上学,每天可以学到好多新鲜有趣的知识”
“妈妈好想你,一整个上午没看到你,就感觉心里空落落的,直到看到你快乐地扑向我怀里,感觉幸福极了”
“妈妈好想和你分享一些有意思的课外书,里面主人公真的好搞笑呀”
![]()
03
巧用定心丸
经常把“放心...”,讲在说话前
父母的信任,永远都是孩子勇敢前进的成长底气。
经常说一些对孩子有安全感的话,就犹如一粒定心丸一样,可以让孩子坦然地面对一切人和事。
即便是当前的坎儿有些高、难以跨越,他们也会笑笑说:“没事,我可以的”
认识的一位妈妈就是如此,她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放心”、“别怕”、“大胆前行,爸爸妈妈在身后呢”
于是,女儿也确实在一声声的鼓励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还成为了很多同龄孩子里的领跑者
这就是巧用定心丸的效果,经常把“放心”讲在说话之前
比如:
“放心,我一直就觉得你很棒,从你很小的时候就那么认为的”
“放心,你笑起来真的好好看,大家都忍不住为你鼓掌呢”
“放心,不管怎么样,爸爸妈妈都永远会对你不离不弃的”
如此的“放心”在前,鼓励在后,在一声声的情绪价值拉满状态下,你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可是会变得越来越明显了。
![]()
04
做个懒妈妈
多说“得亏有你”,让孩子越干越勤快
俗话说:“不怕孩子不会,就怕孩子试都懒得试一下”
是的,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孩子,想要改变孩子,一定要先影响他们的认知和三观。
而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去建立正确的三观认知影响时,那么最通用的一个方法就出现了:当个懒妈妈。
如今再细细想想,其实也不得不承认:所有的“懒小孩”背后,往往站着一个事无巨细的勤快妈妈!
也恰恰因为什么事妈妈都安排好了,什么结果妈妈最后也会收尾,孩子才会潇洒自在地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
可如果我们当回懒妈妈,把曾经挂在嘴边的“快点,快点”,都改成:
“这件事得亏有你,要不是你的主意棒棒,我和你爸可能还在冥思苦想呢”
“这个家得亏有你,如果不是你的热爱和活力,家里哪能天天充满着欢声笑语”
“这份感情也得亏有你,如果不是你的善解人意、包容性强,恐怕你早都会开始讨厌、远离我们了”
如此赞颂和“得亏有你”的划重点,给孩子带来的感觉就会是:“原来我地位那么高,能力也那么强”
而强者思维的孩子,也会不知不觉更热爱挑战、干什么都越干越勤快了
![]()
05
制造定心丸
多说“别怕,相信我...”,让孩子安心、踏实
遇到困难的事情会退缩,听到害怕的事情也会逃避,这里其实都是正常的内心反馈。
我们不要瞧不起孩子的逃避,更不要过度忧虑孩子当下的胆怯会造成以后的懦弱,毕竟比赛没有到终点就不是结果。
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
特别是孩子遇到他们所排斥、害怕的事情时,我们家长该怎么做呢?
兰妈建议大家尽可能地多抽时间给孩子制造定心丸,让孩子从内心接受自己、认可自己,然后才能鼓起勇气去直迎挫折、和困难。
网上曾刷过一个视频,是一个猫妈妈带自己的小猫咪学本领,当猫妈妈教小猫跳墙而下时,小猫被吓得不敢动弹,还以为猫妈妈会放弃,没想到猫妈妈居然做出接住小猫的动作
紧接着,小猫也是想都没想,直接一跃而下,猫妈妈完美地接住小猫落地
猫妈妈都尚且如此,我们当父母的家长又怎么例外呢?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也当如此。
比如,在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候给予最大的支持,然后再对孩子说一句“别怕,相信爸爸妈妈...”
直到,孩子慢慢动摇、接纳,你再带着孩子去勇闯困难,每走一步再多一些精神上的赞美和宣扬,你会发现孩子努力起来,身上闪闪发光地方真的好耀眼呀!
![]()
06
给焦虑搬个家
多说“一直都知道...”,让孩子恢复自信
被一句话破防了:
“不要把孩子限制在你的认知里,因为他们是生在一个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时代,用我们以前时代的感悟来阻止这个时代的他们,也只会让孩子形成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叛逆决心”
是呀,不同时代就该有不同的思想和认知,孩子既然是生在新时代里,那就多学一些新时代的养娃技巧吧!
![]()
就拿当下最容易焦虑的“学习和鸡娃”来说吧,绝大多数父母的担忧,都莫过于:“害怕孩子将来会继续过着我们如今的苦日子”
但这难道不是在把孩子限制在我们自己的认知里吗?
学会新时代、新思想的应对策略,也应该是麻溜地给自己的焦虑搬个家。
不知道怎么做的,可以把“一直都知道...”的认可话挂嘴边,可以令孩子有效恢复自信和灵气!
比如,孩子有些懒散消极时,就对他们说:“一直都知道你是个努力的孩子,如果能再多掌握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就更好了”
![]()
07
展现弱妈价值
多说“我需要你...”,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厉害
有人说“懂得撒娇的妈妈好命”
事实上,兰妈试过了,“懂得示弱”的妈妈也更容易把孩子养好
敢相信吗?以前一听“什么时候写作业”就发飙的大女儿,在我假装示弱对她说:“我晚会想出去买早餐牛奶,可是妈妈觉得好重,还特别怕黑怎么办”
女儿一听,立马自告奋勇地举手说:“我,我,我可以陪你一起去”
我假装有些为难地说:“好倒是好,妈妈也需要你,可你的作业怎么办”
接下来就是一句“放心,给我30分钟,肯定能全部写完”
![]()
看吧,示弱妈妈真的可以轻松改变孩子倔犟的思想。
特别是当你觉得孩子不听话、反感你的讲话方式时,就可以试试以下几个套路:
“宝贝,别跑那么快,妈妈看不到你,要是迷路怎么办”
“路上好多人、好多车,妈妈觉得好危险,你能拉着妈妈一起走吗”
“哎呀,这些东西怎么那么沉,快有请我家的大力士,帮妈妈把这些家伙都请回家吧”
“你真是个爱干净、又勤快的好孩子,不管妈妈干什么都要来帮忙,谢谢你”
![]()
08
卸下心理防备
孩子做错时,能坦然接受“没事,错了就错了”
还做错了事该罚吗?这是前不久一位妈妈向我提出的疑问
或许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孩子做错了事,只有通过惩罚才会让他们长记性、避免下一次再犯!
可事实上,惩罚会带来一定的“记忆”,但这些记忆往往是痛苦、糟糕、也是不太想面对的缺点和禁区。
有一个小姐姐,第一次卖衣服收款的时候不小心少打了一个0,导致1000元的收款,最终只收了100元。
小姐姐得知真相后,被自己的愚蠢气得蹲在地上哇哇大哭,面对老板也及时道歉说:“对不起老板,我下一次一定不会再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了,这次失误就从我工资里扣吧”
![]()
没想到,老板非但没有批评她,反而满脸无所谓的态度说:“没事,错了就错了吧,谁的人生不犯错,即便你这次不犯错,也许某一次就不知不觉中出现另一个错误呢”
再后来,小姐姐经过那次教训后,果然变得更加兢兢业业了,每做一件事都会刻意再去复盘、或者对账第二次,心细又负责的态度也成了老板的专属心腹,哪怕出去一玩一个月都不会查一下店内监控...
所以,阻止犯错从来不是制止错误的正确方法,只有坦然去接受错误了,才会有更多的清晰经验、和认知去避免二次再犯!
我们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多一些包容、引导、还有鼓励,孩子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一些变化。
![]()
09
改变称呼方式
以前喊“爸妈”,现在喊“嗨,老头、美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所有紧张、动不动就翻脸的亲子关系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思想封建、地位争权太明显
有一个爸爸,从来都不让他的女儿开玩笑,更不允许女儿做出从背后吓他的无聊举止。
在爸爸看来,长辈就要有长辈的威严,晚辈就要有晚辈的礼仪和教养,包括不能和长辈顶嘴,长辈说什么就是什么。
至于学习方面也是一样,哪怕爸爸的思路是错的,哪怕老师也把题目判了大红叉叉,爸爸依然还责怪是孩子自己做题的时候不认真。
![]()
就这样,爸爸的严厉、封建管教,虽然让女儿妥协了,懒得辩解、也不愿意和爸爸说太多的话,但父女之间的感情却在日渐疏远冷漠了。
以前见面还能打声招呼,后来索性连“爸爸”都不愿意喊了!
问起原因,女儿的回答竟然是:“有什么可喊的,喊了十几年的爸爸,我早都喊烦了,没意思,反正我怎么做都是错的,喊爸爸多了,嫌我烦,不喊又觉得我没礼貌...”
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一定不要把关系相处得太紧张、枯燥,如果您是一个嘴笨不善于表达的父母,那就给孩子一些小权利吧。
比如称呼方面,以前孩子会喊你“爸妈”,那后面即便孩子喊你“老头”、“美女”了,也乐呵呵地接受或答应吧!
![]()
10
和孩子共成长
孩子做什么事情,父母就跟着一起做一遍
陪伴、或者见证孩子的一路成长,一定是这个世界最美好、最有回忆价值的事情。
就像有位妈妈说的:
“成为一位父母简单,但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却并不容易,我们需要有充足的时间陪孩子,给他们安全,还要有稳定的情绪去面对孩子的一切,不会给他们造成心里隐隐,可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成为那个合格的父母呢”
![]()
是的,合格父母这条路一开始就并不容易,我们和孩子一样,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我们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更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经验和技巧。
特别是在管教孩子这条路上,往往就是孩子各种张牙舞爪地不服气,家长无奈地逼着在一边不知所措、焦虑不已。
事实上,当我们换个角度想想,我们之所以不理解孩子,孩子也之所以不服气家长的管教方式,问题根源难道不是大家没有站在同一平行线上看待问题吗?
所以,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的最后一个小细节,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如果最后还是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孩子的想法时,那就抱着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决心吧,孩子做什么,我们就跟在身后一起做一遍,如果能坚持几次下来,那我们似乎就能慢慢理解孩子了...
![]()
那么,关于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的一些小细节,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