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中,如何买在真正的底部,一直是无数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事情。而且,只要能认为抄底是投资的正道、而不是天天去追高,那么这样的投资者,至少已经战胜了90%的投资者,赢在了投资的起跑线上。
不过,抄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太容易。想抄底、结果抄在半山腰的,大有人在。即使是最资深的投资者,也没法避免“抄底抄早了”的尴尬。美国著名投资者霍华德·马克斯就曾经在书中多次提及,自己抄底经常早了一些。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抄到真正的底部、避免抄在半山腰呢?尽管这件事情真的很难,甚至永远不可能被完美执行,但是我还是想提出一个我多年观察得到的结论:真正的市场底部,往往安安静静,无人问津。
首先,相对于“安静的底部”,让我们来看看“喧嚣的底部”长什么样子。
当股价从高位回落、行业从景气周期走向萧条周期时,市场上的声音,会随着股价的逐步下跌,变得喧嚣起来。许多投资者都会讨论这些近期大幅下跌的股票,其中不乏声音认为,抄底的时候已经到了。
这时候,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为什么市场会讨论一种股票?因为还有人想买。如果一种交易是彻底没人想买的、彻底没人认为能赚钱的,那么根本不会有人讨论它:我们何时在生活中遇到人们热烈讨论如何把钱送给陌生人?
所以,对于“喧嚣的底部”,成熟的投资者会明白,无论其中的“抄底逻辑”看起来多么思维缜密、证据充足,这些“可以抄底”、“跌太多是机会”的声音本身,就证明市场上仍然有不少投资者对这种资产有兴趣。
而一种资产只要还有不少人有兴趣,就总会有一些人愿意买;只要还有人愿意买,价格就并没有到真正的底部。
一种资产真正的底部,是几乎没人有兴趣,几乎没人讨论这种资产是否值得抄底。只要和投资者一讲起来,绝大多数人就会觉得“这种资产怎么能买呢”,“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讨论”,“你还敢买这种股票你一点儿都不专业”。
在这种时候,当压根没人对一种资产有兴趣、压根没人愿意讨论一种股票,甚至许多专业投资者都把这种股票刨除在讨论范围之外的时候,真正的底部就到了。
这种真正的底部,一定是静悄悄的。让我举一个例子,你就会明白,静悄悄的市场底部长什么样。
对于银行股票来说,2023年绝对是一个大型的底部。在当时,上证银行指数创下了多年以来的最低点,港股一些国有大行的股息率甚至逼近10%、市盈率不足3倍。同时,它们的财务报表虽然有些小问题,但是瑕不掩瑜,整体仍然非常稳健。
那么,在这个真正的底部,当时有多少人讨论银行股的投资机会呢?说一个都没有肯定说少了,但是可以说几乎没有。
这个真正的底部安静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举两个例子,你就会明白。
在当时,许多量化报告的回测分析,第一条分析标准就是“因为某某某些原因,我们在历史回测中剔除了以银行为首的金融行业股票”。
也就是说,对于在2023年和之前一两年的许多量化回测报告来说,银行类股票根本就是不需要考虑的范畴。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些股票根本就不需要讨论,也不需要纳入历史回测的范围内。
而在当时,我曾经和一些基金经理聊到“你们为什么不买银行股”这个问题,是因为报表不好、还是因为估值不够便宜?
结果我得到最多的回答,是“如果买了银行股,投资者会说我不专业”、“我要敢买银行股,一个月净值不涨,领导就会骂我。甚至只要敢买,领导就会骂我”。我一位坚持重仓银行和金融股的朋友,理所当然的被拿掉了多个基金的管理权限,几乎沦落到被开除的地步。
简单来说一句话,在当时绝大多数人都认为,银行股根本就不该列在讨论范围之内,不需要讨论。这种股票就不该买,这是最基本的投资常识,没什么好说的。
所以,对一种资产最深度的回避,并不是讨论这种资产是否值得投资,而是压根就不把这种资产纳入研究和讨论范围内。这种现象,就会造成“静悄悄的市场底部”。而这种市场底部,才是真正的底部。
半山腰的底部熙熙攘攘,真正的底部静悄悄。如果我们想得到真正出众的投资业绩,就得孤独地寻找那些无人的安静底部。这就像那些老淘金者明白的道理一样:水面上漂浮的总是树枝和落叶,而真正的黄金永远埋藏在河底的泥沙中。
作者:陈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编:彭勃
校对:李凌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