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春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正从越南凯旋归来。
本来战火已经初熄,可没想到越军不甘心失败,竟派出他们的精锐之师尾随追击张万年将军带领的43军。
![]()
可久经沙场的老将能让他们得逞吗?或许张万年将军的那句“杀个回马枪”就是最好的答案。
当时发生了什么?越军又是怎样的下场?
引爆战争
1979年初,硝烟在中越边境悄然蔓延。
没有宣战,没有通牒,越南士兵夜间潜入中国境内,偷袭周围村庄,抢劫,搞破坏。
这一切的源头,要追溯到战后越南政府那越来越膨胀的野心。
![]()
1975年,靠着中国十年如一日提供的援助,越南终于实现国家统一。
彼时的越南,或许尚还记得中国在抗法援越、抗美援越中的兄弟情谊,一度在公开场合感激涕零。
但这种感恩,并没有持续太久。
当统一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尽,越南政坛的气候就悄然转变。
以黎笋为代表的新领导层开始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路线,他们不再感恩,而是转向依附苏联,在东南亚打起了“印支联邦”的算盘。
![]()
这种策略的背后,是野心的膨胀。
他们希望在东南亚成为一个“地区霸主”,将老挝变成傀儡,把柬埔寨变为附庸,并进一步扩张到南中国海。
越南政府公然撕毁之前签署的外交承诺,侵占我国南沙群岛的大部分岛礁。
他们的宣传口径也变得咄咄逼人,越南人民军第三师甚至喊出了“打到镇南关吃早饭”、“打到南宁过春节”这样无知狂妄的口号。
把侵略包装成所谓的“正义”。这不是无心之言,而是蓄谋已久的野心写照。
中国在面对这一切时,并非立即动怒。
![]()
外交部一纸纸的抗议文函、一次次的谈判提议,都试图用和平解决边境争端。
但越南方面显然误判了形势,他们以为中国是怕了,是忌惮苏联的插手,是在中美破冰后顾忌外部形势,于是步步紧逼。
南疆的边民不堪其扰,广西、云南一线的边防部队几乎日日都能在战壕中听到地雷爆炸的声音。
至此,外交努力换不来和平,反而助长了对方的气焰。
在沉默与容忍的背后,中国军队早已悄然整军待发。
越南想不到,中国沉默的这些时间,不是退让,而是在积蓄雷霆。
1978年冬,越南更进一步,大举出兵柬埔寨,驱逐了中国侨民,搞所谓“种族清洗”,彻底触碰了中国的底线。
![]()
那时,中央军委高层已明确作出决策,必须教训一下越南。
对越自卫反击战,不仅是对国家尊严的捍卫,更是对边民安全的庄严承诺。
于是,1979年2月17日,万炮齐鸣的瞬间,中越边境大地震颤,沉寂许久的解放军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
和平不是软弱的代名词,中国可以容忍,但不会纵容。
这一战,不为扩张,不为夺地,只为还边境一份清明,还人民一份安宁。
![]()
猛将披挂
一场战争的胜负,在出征前的准备中就能见高下。
1978年冬,张万年接到军委调令的那一刻,整个127师像一柄许久未出鞘的利剑,终于要迎来它再次亮相的时刻。
彼时的张万年,刚从军事学院高级系提前毕业,未曾等到结业典礼,命令便已送到手中。
命令短促有力,如军鼓催征:“兼任127师师长,随43军南下,准备对越作战。”
他收拾行囊时的动作极为从容,仿佛这一刻他早已等待多年。
在广州军区,他的名字就如雷贯耳。
![]()
不是因为他多么张扬,而是因为他的沉稳,他的谋略,他身上有一种与战火天然契合的气息。
1968年,他曾作为赴越考察组的成员,深入越南战区腹地,亲历丛林战、山地战的细节。
在战地顾问的身份中,他参与过溪山、东河等战役,从战术到心理战,从火力部署到夜战规避,张万年将越军的作战方式深刻地记在了脑中。
也正因如此,当对越反击的命令下达,张万年对这场战争有着异于他人的冷静与清醒。
他比谁都知道,热带丛林不是常规地带,这是一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多层次博弈。
更何况,127师久未实战,全军上下甚至有将近20年的和平期,谁也无法保证这支被誉为“铁军”的劲旅是否还能一击制敌。
![]()
可就在张万年回到部队的那一刻,这个疑虑便烟消云散了。
当日回营,张万年还未来得及换下风尘仆仆的军装,便被成百上千名士兵簇拥着围在营门。
那些眼神,不是好奇,而是炽热。
“是张师长!”一声传十,十声成百,整个营区仿佛被激活的战鼓敲响了节奏,上下一片欢腾,军心大振!
这不仅仅是一场重逢,更是一种信念的凝聚。
备战阶段,张万年对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
![]()
他没有把重心放在声势浩大的动员大会上,而是蹲在连队、钻进班排,从战士的枪刺角度,到腰带扣是否反光,从鞋带的绑法到夜行的脚步节奏,甚至连新兵睡觉时的枕头位置都亲自查看。
他说:“这不是矫情,是保命。”
战前一个月,他命令侦察连昼伏夜出,收集敌情地图。
五天内,127师的情报室堆满了从爱店到谅山数百公里的地形草图、越军火力点标注图。
他甚至调来自己当年在越南做顾问时手绘的丛林路线图,与现地图进行逐点比对。
这些资料在开战后成为127师行军伏击、夜袭突进的重要支撑。
![]()
人员方面,127师此时经历了一场“骨干大换血”,全师精英有一半被抽调支援其他部队,补入的是3000多名未经实战的新兵。
对于其他部队来说,这是战斗力的硬伤,可在张万年眼里,这是一场意志的淬炼。
他让老兵一对一带新兵,从擦枪、持刀、行军、野炊全部实操,他要胜利,也要带着这群孩子回家。
那段时间,127师营区的灯光从未熄过,,新兵们跌倒又爬起,汗水与泥浆混在一起,脸上却只有坚决。
他们不怕累,只怕拖了“铁军师”的后腿。
终于,命令如约而至。
![]()
广州军区司令部电令下达,127师作为侧翼掩护部队,将与55军协同进攻谅山,任务是攻占支马和龙头,打通通往禄平的通道。
当夜,127师全体将士列队整装。
张万年身后,是一支沉默却整齐的队伍,像一道黑色的洪流,悄无声息地向边境推进。
威震敌胆
凌晨的边境,寂静如死。
可在127师出发后的第六个小时,沉睡的大地被撕裂了。
张万年下令七个炮兵营开火,炮声轰鸣,仿佛天崩地裂。
![]()
从阵地后方望去,整个支马地区被火光吞噬,硝烟滚滚中隐约可见敌军阵地在猛烈震荡中塌陷、崩溃。
炮火持续了整整四十分钟,张万年没有催促,始终站在指挥图前,用笔尖一点点描画攻击波次,直到最后一轮炮火延伸完成,他低声一句:“总攻开始。”
步兵营如野狼出山,迅速穿插推进。
支马敌军是越南边防武警与两个营的正规军,原本仗着地利和战壕壁垒自信满满,却万万没有料到,解放军的第一波火力便如此凶猛。
他们没来得及组织有效防御就被步兵压至阵前,被迫仓促反击,结果反而成了活靶子。
不到一个小时,127师已经全面突破敌军前沿工事。
![]()
中午时分,整座支马阵地陷入我军手中。
下午,张万年没有给部队喘息的时间,命令全军继续推进龙头。
进攻路径险峻,山势交错,植被茂密,极为不利于坦克与重炮行动。
他当机立断改用“步坦分割、逐点清除”的战术,以小组编制蚕食敌人阵地。
傍晚,攻克龙头。
当天之内连下两座越军防御要地,军区前线指挥所都为之震动。
可真正让越军胆寒的,还不是支马、龙头的快速溃败,而是张万年在禄平一战中所展现的“破局之力”。
![]()
禄平,是越军重兵驻守的战术要地,也是对谅山防线的最后一道屏障。
越军早早就贴上了口号:“打垮一二七,活捉张万年!”
他们自信倚仗禄平的地势与工事可以抵御数日,殊不知张万年早已制定了从三个方向同步推进、正面佯攻、两翼突破的作战计划。
作战当天,西侧攻击部队在密林中连夜渗透,借助热带雨林的遮蔽贴近敌军阵地。
与此同时,炮兵开火掩护东翼突击队翻越山岭。
敌人一开始还以为正面主攻,没想到侧翼早已绕至他们后方。
![]()
三面夹击,越军阵地节节败退,整个禄平县城陷入混乱。
就在敌人准备顽抗时,张万年下令广播敌军投降通告,并开通通道引导缴械。
前一天还高喊要“活捉张万年”的敌政委,此刻被俘后垂头丧气,见到张万年时只说了一句话:
“我们准备守半年,你们一天就打垮了。”
战斗告一段落,张万年却未有丝毫松懈,果不其然,胜利背后,隐藏着阴影。
当晚,他的指挥车遭遇了越军特工袭击,电报员不幸牺牲。
不到半小时后,他接到军长的紧急电话,那头焦急地确认他是否安然无恙。
原来越军通过电台广播,宣称“击毙张万年,正在押送尸体。”
张万年听完,冷笑一声:“越军不是杀了我,只是吓坏了自己。”
![]()
他迅速冷静下楼来,将这次刺杀事件作为战后总结的一部分,立即下令加强前指防护和夜间巡逻。
在短短不到十日的攻势中,127师如摧枯拉朽一般连克三地,瓦解越军一整条防线,提前打通谅山方向侧翼走廊。
许世友不得不暂时叫停127师推进,以等待其他部队集结,因为127师“打得太快了”。
回马再战
1979年3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了撤军通告。
就在新华社的电波传遍越南北部战区之际,43军正在悄然从谅山方向组织有序撤离。
沿途官兵疲惫却精神振奋,每一名战士都知道,这场仗,他们打赢了。
只是,战事并未因“凯旋”而终结。
![]()
就在43军向边境推进途中,军情处破译的一份越军电报揭开了谜底。
越军338师,已在密林中埋伏多日,准备趁我军回撤之机进行最后一次“复仇式偷袭”。
电报中,甚至明言“目标张万年,务必活捉。”
这样的挑衅,张万年无比清楚,对手的算盘不过是想在战败后找回点“面子”,但他绝对不会让他们如愿。
张万年果断下令:“后队变前队,全速进驻390高地,设阵等敌。”
战士们将身上的金属扣具用黑布遮盖,腰间的水壶也用布条绑紧,确保夜色下不反光、不出声。
![]()
等到越军338师悄然逼近,他们还以为解放军已撤退完毕,全无防备,因此推进得极为松散。
张万年站在高地哨塔,当他看到那熟悉的“波浪式步伐”和越军散乱的火力编排时,他终于转身,从腰间拔出手枪,面朝天连开三枪,“砰!砰!砰!”
三枪之后,他回头大吼一句:“给我杀个回马枪!”
霎时间,越军338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猝然遭到三面包围。
有人抱头趴地,有人连枪都没拉开保险便转身逃跑,更有甚者在试图调整火力方向时,不慎将枪口对准自家士兵,造成大规模“误伤”。
阵地上,127师的士兵早已按张万年的部署一一就位。
![]()
曾在谅山战役中布阵如神的老炮兵,此刻像艺术家一样操作火炮,每一发炮弹几乎都砸在敌人聚集区中央。
结果可想而知,越军四散奔逃,溃不成军。
张万年没有沉醉于战果,战斗进行至第三十分钟,他便果断下令:
“停止追击,准备有序撤离,我们是撤军,不是穷追猛打,贪胜易伤身。”
但敌人显然不懂这个道理。
越军338师虽已被打残,残部却仍不甘心,在127师再次开始向边境转移后,他们居然又尾随而来。
张万年已无意再以大兵力回应,他命炮兵团展开轻型阵地,悄然瞄准穷奇河对岸的越军集结地。
![]()
几枚炮弹精准落在越军身后补给线与聚集区之间。
爆炸轰鸣如同在敌军神经上重击一锤,他们仿佛想起了在谅山时被我军炮火覆盖的噩梦。
果不其然,仅三发炮弹之后,越军队列迅速解散,残兵如鸟兽散般四处逃窜,再无人敢继续尾随。
三声枪响,回马枪中,是中国军人最干净、最果决的谢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