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记者王天晓
10月31日清晨,雾还没散,位于阳城县凤城镇东关社区的“红连理发店”透出微微灯光。
“今天路远,得早点准备。”72岁的栗红连弯着腰检点着理发包,那条比左腿短4厘米的右腿轻轻打颤。“没问题,都收拾好了。”听到身旁志愿者们的回应,栗红连点着头,麻利地挎起了包:“好,出发。”说话间,她迈着一深一浅的步伐,带领众人走向晨雾深处。
30多年寒来暑往,相似的情景不断在这里上演。跛行10多万公里,走进全县400多个村庄和所有敬老院、福利院,义务理发15万多人次。她用坚持和奉献,踏出一场“爱心长征”。
1990年的一次交通事故改写了栗红连的人生。时任中学理发师的她被货车撞倒,右腿落下终身残疾。“那时就一个想法,身体残了志不能残”。带着这份勇气和决心,手术后仅7个月的栗红连自己干起了理发店。而让她走上爱心之路的,是一次难以忘怀的经历。
“那天早上刚开门就进来一位老人。脸黝黑,长长的头发结在一起,脖子上是厚厚的污垢。”回想起1992年为北头村孤寡老人贾昆理发那天的情景,栗红连仍会红了眼眶,“我为他反复洗了三遍头,才开始理发。理完发,老人要付钱,我没收,老人顿时泪流满面……”打那以后,深受触动的栗红连开始定期上门为贾昆义务理发。而当她走进乡村,看到更多需要的眼神时,栗红连暗暗下了志愿服务的决心。
“这个是南任村的王国军,多年瘫痪在床。我从2014年开始给他理发,到今年就11年了;这个是东哄哄村的李小四,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我们去,他就在村口迎接……”翻开厚厚的服务记录本,栗红连念叨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满脸深情。青丝变白发,帆布包磨破了12个、推剪用秃了50多把,不曾改变的是她的真心与热忱。
吉庄村的小雨馨母亲病故,父亲患有尿毒症。下乡中的栗红连得知情况后,登门送上米面、衣服和书包,从此将小雨馨当成“亲孙女”长年照顾。
每个节假日去敬老院、福利院做公益、送慰问,买上衣服、玩具去特教学校看望残疾孩子。30多年间,栗红连累计帮扶困难群体2000多人次,捐赠款物超过40万元。
“我淋过雨,就想给别人撑把伞。”多年来,栗红连免费收徒160多个,其中有1/3是残疾人。
腿有残疾的梁朋刚来时,因为受不了别人的异样目光,头都不敢抬。“没干亏心事,有什么见不得人?没有本事才丢人。”被栗红连一语点醒的他,至此开始挺胸学艺,3年后成功出师,开起了自己的理发店;智力有障碍的栗军利一开始连推剪都拿不稳,栗红连手把手、不厌其烦传授技艺,10多年过去,她成了店里独当一面的骨干匠人。
30多人开店自立、3人被招聘到国有企业就业,其余残疾徒弟全部自食其力,一个个原本暗淡的人生在栗红连的托举下焕发光彩。从一个人发热到带动一群人发光。当初栗红连和几个残疾徒弟组建的“红连爱心理发队”如今已发展到300多名成员。他们不仅义务理发,更和栗红连一起助残济困、投身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成为闪耀阳城的一张爱心名片。
晚上6时,天色已暗。“红连理发店”里,顾客往来不断,栗红连仍和徒弟们一起忙着热情服务。“人啊,最大的价值就是被需要。”操着推剪,她劲头十足,“只要能干动,我就和大家坚持干下去。”
“全国劳动模范”奖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奖状、“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证书、层层叠叠的锦旗……此时的小店,正被满墙的荣誉映得通红,就像一团火,温暖着整座山城。
来源:山西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