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舆论有点热闹,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一句话把大家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这位马上就要跟着财政部长来中国“谈合作”的欧洲央行高官,前脚还没踏上中国土地,后脚就在法兰克福公开放话,说要“想想怎么报复中国”。这操作让不少人看懵了:到底是来求和的,还是来宣战的?
要知道,纳格尔这次访华可不是普通出差。前段时间德国外长突然取消访华,搞得中欧关系一度有点紧张,现在财政部长急急忙忙带队“救场”,摆明了是想修复关系、寻求合作。结果队伍还没出发,自家央行行长先放了个“报复”的大招,这剧情反转得比电视剧还刺激。
![]()
一、“左手握手,右手挥棒”:西方政客的“对华双标”日常
纳格尔的原话其实挺有意思,他先说“双方沟通至关重要”,紧接着话锋一转,就开始琢磨“要不要采取报复措施”。这种“先礼后兵”的套路,像极了菜市场砍价——先笑脸相迎,谈不拢就立马翻脸。问题是,你都准备来谈合作了,还把“报复”挂在嘴边,这到底是来解决问题的,还是来挑事的?
这种“双标”在西方政客里不算新鲜。就拿欧盟前段时间对中国电动汽车搞反补贴调查来说,欧盟自己给本土车企砸钱的时候眼睛都不眨,转头就说中国车企成本低是“不公平竞争”。还有中国稀土管制那事儿,咱们依法依规完善出口管理,到了欧洲政客嘴里就成了“贸易胁迫”。合着你们能补贴,我们不能管自己家的资源?你们能搞技术封锁,我们维护国家安全就是“胁迫”?这道理讲得,连小学生都未必信。
德国更有意思,一边是汽车巨头天天喊着“离不开中国市场”,奔驰、宝马的电动车要是没了中国电池,估计生产线都得停摆;另一边政客又天天嚷嚷着“要减少对华依赖”,甚至威胁要动用“贸易核选项”。这种精神分裂式的操作,说白了就是既想赚中国的钱,又不想让中国发展,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
二、欧洲的“焦虑症”:放不下傲慢,又丢不掉依赖
要说欧洲政客为啥这么拧巴,看看马克龙之前的表态就知道了。他在欧盟峰会上放话,要动用“最有力的贸易工具”应对中国原材料管制。这话听着挺硬气,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焦虑了。
欧洲现在的处境有点尴尬:想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吧,自己又没这个本事。就拿稀土来说,全球90%的稀土加工产能都在中国,欧洲车企造电动车、造风电设备,哪样离得开?还有光伏产业,中国的组件价格便宜质量又好,欧洲要是不用,自家的新能源计划就得推迟好几年。可让他们老老实实承认“离不开中国”,又拉不下脸——毕竟在他们心里,自己还是那个“高人一等”的西方发达国家,怎么能对中国“低头”呢?
这种焦虑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欧洲内部对华政策的分裂。前段时间德国外长说不来就不来,转头财政部长又急吼吼地要“救场”,这背后其实是欧洲不同利益集团的拉扯:车企、化工巨头这些跟中国生意做得多的行业,天天盼着合作;而那些竞争不过中国的行业,就撺掇政客搞贸易保护。结果就是政策左右摇摆,一会儿强硬一会儿缓和,把外界看了个眼花缭乱。
![]()
更有意思的是,欧洲最近特别喜欢用“反胁迫工具”这个词,听着挺唬人,实际上就像个没底气的人在给自己壮胆。以前欧洲靠殖民掠夺和技术优势当“世界老大”,现在发现中国不吃那套了,还能在新能源、5G这些领域跟他们掰手腕,心里就不踏实了。于是就想靠喊口号、放狠话来维持“体面”,可惜时代早就变了,光靠嗓门大是没用的。
三、中国的“淡定”:你闹你的,我干我的
面对欧洲政客的咄咄逼人,中国这边的反应倒是挺淡定。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回应稀土管制时说得很清楚:“我们是依法完善出口管制,同时也会给欧盟企业提供审批便利。”这话既讲了原则,又留了余地——咱们办事讲规矩,不会乱来,但也不会任由别人欺负。
![]()
就拿安世半导体那事儿来说,欧洲动不动就拿“国家安全”当借口打压中国企业,中国直接点明:“别把‘国家安全’当万金油,什么都往里面装。”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反而让欧洲没脾气了。毕竟大家都是做生意的,你整天疑神疑鬼,把正常合作搞得跟谍战片似的,谁还敢跟你玩?
中国的淡定不是没道理的。现在全球经济就像一艘大船,中国是船上重要的“发动机”之一。欧洲的卡车要拉着中国的家电、电子产品去卖,德国的汽车工厂要等着中国的电池材料开工,法国的空客飞机在中国能卖几百架……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是政客喊几句“报复”就能改变的。
其实纳格尔自己也说了句大实话:“以合作的态度对话是最佳方式。”可惜有些人就是听不进去。他们总觉得中国的发展是“威胁”,却忘了中国是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他们总把产业竞争说成“制度对抗”,却看不到中国光伏组件帮欧洲降低了多少能源成本,中国电动汽车让欧洲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这种抱着零和思维不放的人,早晚会被时代甩在后面。
![]()
结语:合作才是正经事,别整天瞎折腾
说到底,中欧贸易的问题根本不在“谁输谁赢”,而在欧洲政客能不能放下那点“老贵族”的傲慢。以前欧洲靠殖民时代的积累过惯了好日子,现在看到中国这个“后起之秀”靠自己努力发展起来了,就浑身不自在,总想着用老眼光看新问题,把平等合作当成“施舍”,把正常竞争当成“威胁”。
但现实摆在那里:中国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国,欧洲也不是一百年前的欧洲了。现在的世界是平的,谁也别想再搞“一家独大”。你有先进的汽车技术,我有完整的产业链;你需要市场,我需要技术,大家各取所需、合作共赢,这不挺好吗?非要搞什么“报复”“对抗”,最后只会两败俱伤。
![]()
最近看到一个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中欧贸易额虽然有点波动,但德国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反而涨了不少,而且1-8月中国再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这说明什么?企业比政客聪明,知道哪里有钱赚,哪里有市场。欧洲的政客要是真为老百姓着想,就该少点口水战,多点务实合作。毕竟,老百姓关心的是面包和工作,不是你今天放了什么狠话,明天又威胁了谁。
最后给欧洲政客提个醒:时代变了,别再抱着“零和思维”过日子了。你对中国好,中国自然会投桃报李;你要是非要搞贸易霸凌,中国也不怕事。与其整天琢磨怎么“报复”,不如想想怎么把合作的蛋糕做大。不然等哪天中国的电动汽车把欧洲市场占满了,中国的光伏板照亮了欧洲的千家万户,你们再后悔可就晚了。
合作共赢才是正经事,其他的都是瞎折腾。希望纳格尔这次来中国,能多听听企业的声音,少听点政客的忽悠,毕竟贸易战没有赢家,只有合作才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