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星标
中国联通原董事长陈忠岳调任中国移动之后,中国联通的董事长就又又又空缺了,新董事长会是谁呢?
看到陈忠岳将辞去中国联通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发展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担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个消息,说不意外是假的,但说完全在意料之中也不准确。这次人事调整,让联通董事长这个位子再次空悬,也让我们这些"业内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联通在央企人事格局中的独特定位。
最新情况:陈忠岳履新,联通董事长宝座再次空缺
2025年10月28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党中央关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同志调整的决定:陈忠岳同志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
从时间节点看,执掌中国移动六年后,伴随着杨杰正式卸任,中国移动迎来首位"70后"董事长。陈忠岳生于1971年,54岁的年纪正是央企一把手的黄金年龄,这次履新中国移动,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但对于联通来说,这意味着董事长位子再次空缺。按照惯例,简勤同志任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的简勤很可能会暂时主持工作,但他1966年出生,已经59岁,从年龄结构看不太可能长期担任董事长。
人才输送基地:联通的"新使命"
更让人震撼的是联通在人才输送方面的"慷慨"表现。过去的2024年,中国联通一级高管这个级别的人才,变动了8位,包括对同行输送了2位人才担任一级高管,对其它行业输送了3位人才担任一级高管。
这个数字相当惊人!一年内输送5位一级高管到外部,这在央企中绝对是罕见的。具体来看:
输送到同行业:中国联通副总经理何飚,调任中国移动总经理,这可是直接"资敌"啊!当然,从大局观来看,这是国家统筹考虑三大运营商人才配置的体现。
输送到其他行业:另外3位高管分别去了不同的央企和政府部门,体现了联通在为整个国家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
"换帅频率"背后的深层逻辑
从数据看,联通董事长的任期确实在缩短:
王晓初:2015-2021,6年
刘烈宏:2021-2023,2年
陈忠岳:2023-2025,2年
这种"快进快出"的模式,在业内确实比较罕见。但仔细分析,这背后有几个深层原因:
原因一:联通成了"实战训练场"
联通体量相对较小,但业务复杂度不低,混改后的治理结构也更加多元化,确实是锻炼高管综合能力的好平台。在这里历练过的干部,去到移动、电信或者其他行业,都能快速适应。
原因二:国家层面的人才统筹
通信行业在数字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需要有更多既懂通信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联通客观上承担了为整个行业、甚至为国家培养这类人才的使命。
原因三:联通自身的"务实"选择
与其让一个不太适合的人长期占着位子影响发展,不如通过人才的流动来保持组织活力。这种看似"不稳定"的安排,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发展动力。
简勤:过渡还是长期?
现在大家关心的是,简勤会不会从总经理升任董事长?
从履历看,简勤拥有30余年丰富的通信行业管理经验,高级工程师,经济学博士,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南昌电信局副局长,南昌移动党委书记、总经理,江西移动党组成员、董事、副总经理,江西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四川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他的资历完全够格。
但有个现实问题:年龄。简勤1966年出生,今年59岁,按照央企高管的年龄要求,他更多可能是过渡性安排。真正的董事长人选,很可能还会从外部选拔。
下一任董事长的可能人选
基于对央企人事规律的观察,下一任联通董事长很可能有这几种情况:
情况一:从移动、电信平调副总
这是目前最可能的路径。选一位70后的副总经理,既满足年龄要求,又能带来兄弟公司的先进经验。
情况二:从部委空降
工信部、国家数据局等部门的司长级干部,也有可能空降联通历练。
情况三:从其他央企调入
不排除从其他相关央企调入一位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干部。
联通的"牺牲"与"收获"
客观地说,频繁换帅对联通的品牌形象和团队稳定性确实有一定影响。员工可能会有"又要换老板了"的心理波动,外界也可能对联通的战略连续性产生疑问。
但换个角度看,联通也有收获:
收获一:高层关注度提升
频繁的人事变动,实际上提升了联通在高层的关注度。每次换帅都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政策倾斜。
收获二:管理理念的更新
不同背景的领导者会带来不同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思路,这对联通的创新发展是有益的。
收获三:人脉资源的拓展
输送出去的高管在新岗位上取得成绩,反过来也会对联通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行业影响:从竞争到协同
这种人才流动模式,对整个通信行业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影响一:打破"门第之见"
过去三大运营商之间壁垒森严,现在通过人才流动,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协作。
影响二:加速最佳实践共享
不同公司的优秀做法可以通过人才流动快速传播,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影响三:为6G时代做人才储备
6G研发和建设需要更多跨企业、跨领域的协同,现在的人才流动为未来打下了基础。
未来预测:这种模式还会持续吗?
我个人判断,联通董事长的"快进快出"模式在未来几年还会延续。原因有几个:
原因一:6G建设需要更多协同
6G时代的技术复杂度和投资规模都会大幅提升,需要更多具备跨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才。
原因二: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更多既懂通信技术又懂其他行业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原因三:国资委的改革思路
国资委一直在推进央企之间的人才流动和协同发展,联通的实践符合这个大方向。
从"稳定"到"活力"的华丽转身
回顾联通董事长的人事变迁,我们看到的不是简单的"不稳定",而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一家央企对自身定位的重新思考和主动调整。
从传统意义上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到现在的"人才输送机",联通实现了从追求"稳定"到创造"活力"的华丽转身。这种转身,既体现了联通的大局观和奉献精神,也反映了国家在人才资源配置上的统筹考虑。
当然,这种模式也不是没有挑战。如何在保持人才流动活力的同时,确保企业发展战略的连续性?如何在输送人才的同时,也为企业留住核心团队?这些都是联通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
但无论如何,联通的这种实践为央企人才管理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样本。它告诉我们,在新时代,央企不仅要追求自身的发展,更要承担起为国家培养人才、为行业输送人才的更大使命。
从这个角度看,联通董事长的频繁更换,不是问题,而是一种新的价值创造方式。这家曾经被认为是"最弱运营商"的企业,正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着自己的价值和担当。
点击图文 查看更多
想看到更多通信、职场的精彩文章?
点个赞,送颗红心,通信路上一起同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