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10月24日,央视军事频道对南部战区陆军某部“黄草岭英雄连”的报道,画面中,一场实战化登陆演习正在激烈进行,而一个前所未见的身影,首次出现在了抢滩登陆的战场上——仿生四足机器人,被战士们称为“机器狼”。
“机器狼”的出现,预示陆军地面作战形式正在快速迭代,然而也正是通过这次演习,让我们看到了无人化作战装备仍然存在着不小的改进空间。
![]()
滩头的玻璃尖刀
演习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恶意”。导演组为守滩部队赋予了超强的战斗力,就是要“料敌从宽”,模拟最糟糕的战场环境。按照设想,“机器狼”将扮演登陆先锋,代替血肉之躯的步兵,去啃下滩头阵地这块最硬的骨头。
在战争史上,开阔的滩头就是一台无情的“绞肉机”。让无人装备去趟第一波雷区,拔除火力点,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战术构想,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士兵的伤亡。
![]()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无比骨感,当冲锋号角吹响,这只钢铁猛兽一马当先,冲向敌方阵地。但迎接它的,不是敌人的恐惧,而是密集的弹雨。在常规步枪和机枪的集火之下,这把被寄予厚望的“利刃”,瞬间显露出了“玻璃”的本质。
它的轻量化设计带来了机动性,却也意味着防护能力的薄弱。几声枪响过后,人们在镜头里清晰地看到,机器狼的腿部关节等脆弱部位被精准命中,随即瘫痪在地,动弹不得。更致命的是,一发子弹直接命中了它头部的摄像头,瞬间“致盲”,彻底失去了感知能力。

它的冲锋失败,直接导致了后续跟进的人工爆破组,也陷入了模拟的“重大伤亡”。这次惨痛的“阵亡”,暴露出的问题尖锐而直接。研发思路是不是过于偏重行走稳定性、集群协同这类功能指标,而恰恰忽略了最基本的战场生存能力?
一个成本高昂的尖端装备,却被最廉价的子弹轻易摧毁。这种极低的效费比,无疑给所有沉浸在高科技幻想中的人敲响了警钟:脱离实战生存性的技术指标,在战场上毫无意义。
![]()
沉默的钢铁驮兽
就在人们为“突击狼”的脆弱扼腕叹息时,镜头的另一边,它的“兄弟”——运输型机器狼,却在另一个不起眼的岗位上大放异彩。如果说前者是光芒万丈却瞬间陨落的明星,那后者就是默默无闻但不可或缺的基石。当它卸下了“突击手”的光环,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忠诚的“后勤兵”,一个长期困扰一线步兵的实战难题迎刃而解。
画面中,这只机器狼稳稳地驮着约20公斤的物资,紧紧跟随在突击队员身后。箱子里装的,是弹药、是急救包,是最前线最急需的补给。它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战场快递小哥”,完美解决了后勤补给难以跟上突击部队速度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
而且,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在信息化战场上,各种电子设备对电力的需求是巨大的。这只机器狼还能化身为一个移动的“充电宝”,为战士们的单兵装备提供能源支持。
或许有人会担心它的续航,资料显示,单次充电它可以运行大约2.5小时或行进10公里。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它真正的优势在于具备30秒快速更换电池的能力。在后方的05式两栖突击车里,就携带着大量备用电池,可以保障它持续不断地投入战斗。
![]()
更重要的是,它有一双可靠的“眼睛”和一颗强大的“心脏”,通过激光雷达和多个环视摄像头,它可以自主规划路线、规避障碍。头部集成的红外热成像和光电传感器,让它在黑夜或烟雾中也能洞察一切。而这一切,都由一颗国产芯片驱动,具备极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对现代战争环境的适应性极强。
它不再是冲锋陷阵的勇士,而是一个可靠的移动传感节点,一个忠诚的后勤保障平台。在这个角色里,它找到了自己最务实、也最无可替代的价值。
![]()
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孤立地去评判这只机器狼的成败,其实是会产生误导的,演习真正要展示的,是一种全新的作战模式,一种“有人-无人协同”的作战理念。在这张巨大的作战网络里,机器狼不是全部,它只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节点。
它的冲锋,并非一次鲁莽的单打独斗。在它踏上滩涂之前,天空中的大型四旋翼无人机和由单兵投掷的手抛式无人机,早已完成了对战场的高空和低空侦察,将敌方火力点的坐标实时传回了指挥部。
![]()
而当机器狼的突击受挫,被敌方火力死死压制时,另一股空中力量立即补了上来。几架由民品改装的FPV自杀式无人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穿越机”,以“神风”特攻般的姿态,呼啸着扑向了敌人的碉堡。
爆炸声中,敌方火力点被成功拔除,这一幕,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体系作战。地面无人平台负责侦察、冲击和吸引火力,当它受挫时,空中无人平台立刻进行精准打击和火力清除。信息在不同平台间高速流转,功能在不同装备间无缝互补。
![]()
这标志着一种作战理念的根本性转变——不再是单纯追求某一件“杀手锏”武器的性能有多么逆天,而是着眼于构建一个由不同装备、不同平台组成的,信息互通、能力互补的协同作战网络。
机器狼的正确“玩法”,从来就不是让它单枪匹马去创造奇迹。它的价值,在于作为一个地面信息节点和火力引导节点,被完美地嵌入这个空地一体化的作战体系中。它的失败,反而触发了体系内其他环节的启动,共同完成了任务。这才是未来战争的真正样貌。
![]()
演习的真正目的
回过头来看,这场演习最大的成果,或许并不是某件装备的技术验证,而是通过这次公开的“失败”,向外界传递出的一种全新的建军心态:务实、透明,且敢于“拥抱失败”。
央视作为官方媒体,对演习中机器狼被摧毁、任务受挫的细节进行坦率、毫无保留的公开报道,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战略沟通。它清晰地表明,这支军队的关注点,已经从“展示完美”的表演,转向了“解决问题”的实战。
![]()
更有意思的是,执行这次前沿装备测试任务的,是鼎鼎大名的“黄草岭英雄连”,这是一支在历史上以“精神”战胜“钢铁”而著称的传统英雄部队。
让这样一支部队去测试最前沿的无人装备,其寓意不言而喻。这体现了对未来战争的深刻思考:人的战斗意志永远是核心,但技术必须服务于实战,并且要与人的精神力量深度结合。
![]()
结语
这次演习的本质,与其说是一场装备秀,不如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压力测试”。其核心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装备有多先进,而恰恰是为了提前发现问题,提前“排雷”,从而避免在真实的战场上付出血的代价。
近年来,解放军“报忧不报喜”的报道越来越多,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越来越务实的建军思路和一种强大的文化自信。这种“自曝其短”的勇气,远比一场表演性质的胜利更有价值,它预示着一种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的战斗力生成模式正在形成。
![]()
毕竟,真正的强大,不是从不犯错,而是在错误中学习,并变得更强。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8-06《冲锋!演习现场“机器狼”射击画面最新披露》
央视新闻2025-10-11《长相高萌,行动高能!“机器狼”战群技能大揭秘》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