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曾经名气压过马云、资产超潘石屹的浙江女首富,如今会成了住不起房的 “老赖”?周晓光,这个靠 20 元起家、把饰品生意做到全球的女人,偏偏学起许家印扎进房地产,最后 800 亿身家说没就没,这到底是怎么栽的?
1962 年,周晓光生在浙江诸暨一个穷山村,家里 7 个孩子,她是老大。那时候农村重男轻女,父母为了要男孩,连生 6 个女儿才盼来儿子。
![]()
全家靠种地糊口,经常饿肚子,周晓光从小就帮着做家务、带弟妹,还得在煤油灯下做刺绣补贴家用,手磨出老茧是常事。冬天没袜子穿,上山砍柴脚冻得裂口子、流血泡,她都不怕,最怕的是春天 , 粮食见底,剩下的要留着播种,整个春天都得饿着扛过去。
穷到这份上,周晓光 17 岁就揣着母亲给的 20 元,挑着上百斤的刺绣品出门闯。东北零下的天里奔波,火车过道当床睡,苦是真苦,但也在这时候遇到了同是小商贩的虞云新。两人互相帮衬,越聊越投缘,1985 年结了婚,一起回义乌小商品市场租了个摊位。
虞云新跑广东、上海找货,还去加工厂学技术改工艺;周晓光凭着走南闯北练出的眼光,选品独到、卖货灵活,本来计划赚 5 万就回家,结果第一年就赚了十几万,成了当时少见的 “十万元户”。这一步,周晓光走得踏实,靠的是能吃苦、会琢磨。
![]()
1992 年,他们拿到台湾一个知名饰品品牌的独家代理,生意爆火,可物流跟不上,热门款式经常等运到就滞销了。周晓光没慌,反而决定自己干 ,1995 年砸 700 万成立新光饰品,从 200 人的小厂做到全球最大的人造首饰制造商,还引入 ERP 系统,产品卖到美国高端市场,年销售额破 30 亿,“饰品女王” 的名号不是吹的。
要是一直守着饰品生意,周晓光或许能安稳到底。可随着事业做大,她的野心也跟着膨胀,眼瞅着房地产火热,竟学起了许家印,一头扎进这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不仅如此,还把钱撒向金融、投资、互联网,恨不得把所有热门行业都占了。
2004 年,她收购浙江万厦,开发义乌世贸中心、香格里拉大酒店;2016 年新光集团借壳上市,市值一下冲到 800 亿,周晓光身家 330 亿,成了浙江女首富,登上胡润百富榜,风光无两。可这风光背后,早藏着祸根 , 房地产投资大、回本慢,其他跨界领域又不熟悉,为了维持扩张,她开始疯狂借钱。
![]()
上市时她承诺 3 年营业额达 40 亿,为了兑现承诺,也为了填各个领域的资金窟窿,新光集团发债券、签对赌协议,把能融的钱都融了。可房地产项目卖不动,海外投资也栽了跟头,哈萨克斯坦的油田一下亏了几十亿,资金链说断就断。2018 年,集团负债 357 亿;2019 年,负债飙到 469 亿,股价暴跌,市值蒸发殆尽,周晓光只能申请破产重组。
为了还债,她不停变卖资产,可卖的速度远赶不上欠的速度。2019 年 9 月,集团 3 家公司破产,她从女首富一下变成 “首负”,还被列入失信名单,成了人人喊打的 “老赖”。
如今 62 岁的周晓光,连自己的房子都没了,只能住在工作的地方。但她倒还硬气,说 “赚一万还一万”,偶尔在短视频平台分享人生感悟和工作日常,看得出来想慢慢走出低谷。
![]()
可回头看,周晓光的栽跟头,真不是运气差,而是自己踩了两个大坑。一是太贪,明明靠饰品做得好好的,非要跨界去搞不懂的房地产、金融,摊子铺得太大,根本管不过来;二是太敢赌,靠借钱撑场面,又是对赌又是发债,把自己逼进 “借新还旧” 的死循环。这种又想跨行抢地盘、又靠贷款硬撑的操作,就像开车时又踩油门又踩刹车,不翻车才怪。
她的经历,给所有老板提了个醒:做生意不是越大越好,扩张得有本事扛住,不懂的领域别瞎闯,借钱更是要拎清轻重。别看着别人赚快钱就眼红,最后把自己多年的家底都赔进去。
周晓光这辈子,从饿肚子的农村姑娘到女首富,再到 “老赖”,起起落落像场戏。但这场戏里的教训,比任何成功学都实在 , 踏实做事,别贪别赌,才是长久之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