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濒临灭绝,2017年被八旬老人侥幸发现,专家进行抢救性保护
鱼肉是我们餐桌上一种常见的食物,其中鲫鱼价格便宜、肉质鲜美,是我们常吃的一种鱼。
但你不知道的是,有一种鲫鱼皇家贡品,专供贵族享用。
这种鲫鱼来自黑龙江,是当地一种珍贵的地方品种,有着“鲫鱼之王”的美称,却一度濒临灭绝。
2017年,八旬老人意外发现它们的存在,专家立即进行抢救性育种。
这种鲫鱼究竟什么来头?为什么这么珍贵?老人究竟是怎么发现的?
这事说起来可太有意思了!
![]()
2017年,黑龙江双鸭山市宝清县有个87岁的刘洪国老人过生日,老爷子平时就爱钓鱼,于是过生日那天就跟儿女们说,想让他们带他去钓鱼。
儿女们一听,立即就带着老爷子去了挠力河边的一个渔场,这个渔场里有6个鱼塘,其中一个里面从来没放过鱼苗,里面的鱼都是野生的。
为了让老爷子高兴,渔场的人就在那个鱼塘里下了地笼,捕上来几条鲫鱼,还在鱼塘边上支起炉灶,准备炖鱼汤。
就在这时候,站在一旁的老爷子发现这捞上来的鲫鱼有点不一样,看上去有点像自己十三四岁时与父亲一起钓过的鱼。
据老爷子说,在他那个年代,挠力河里到处都是这种鱼,可不知道什么原因,这种鱼渐渐就遇不到了。
![]()
这种鱼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只要被捞出水,肚子就会变成红色,因此被人们称为红肚鲫鱼。
就因为这个神奇的特征,红肚鲫鱼成了名贵的鱼种,以前还曾是满清王朝的宫廷贡品,但是现在红肚鲫鱼都快要灭绝了。
刘洪国赶紧把这件事告诉了渔场的工作人员,老爷子这一发现可真是帮了专家的大忙。
谁能想到,找了将近10年都找不到的红肚鲫鱼,竟然能就藏在鱼塘中。
其实这个鱼塘里的鱼,很多人都吃过,以前就觉得是野生鱼好吃,但谁也想不到自己吃的野生鱼会是曾经的“皇家贡品”。
![]()
那么红肚鲫鱼为什么会沦落到濒临灭绝的惨境?
红肚鲫鱼光看外表就大有来头,鱼鳞是金灿灿的,肚子是橘黄色的,鱼背高高隆起,身体呈纺锤形、健壮厚实。
这种鱼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出水受到刺激后,腹部会迅速变成鲜艳的红色,这一独特特征让它被视为吉祥富贵的象征。
在以前,一些喜庆场合里,它经常被当作主菜端上餐桌,倍儿有面子。古时候,这种鱼专门王公贵族享用,尤其是用来熬制下奶的鱼汤。
因为红肚鲫鱼个头大,单体重量能达到五六斤,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还特别高,因此它也被称为“鲫鱼之王”。
![]()
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挠力河中还有非常多的红肚鲫鱼,不光够本县居民吃的,还能支援双鸭山、鹤岗、佳木斯这些地方。
甚至抗美援朝的时候,还支援了朝鲜60吨大的红肚鲫鱼,可见这时候,挠力河的渔业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
但是,再丰富的资源也有枯竭的那一天,红肚鲫鱼繁殖的速度完全跟不上人们疯狂捕捞的速度,它们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而且在自然环境中,红肚鲫鱼的繁殖能力较差、产卵较低,又没及时放流,给它们休养生息、恢复种群的时间。
尤其是,上世纪80、90年代,不管是红肚鲫鱼种群数量还是人们捕捞量都呈现严重的下降趋势。这是因为挠力河流域很多湿地都被开垦成农田,种成了庄稼。
人类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抢占了挠力河鱼类的生存空间,当地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红肚鲫鱼也随之受到影响。
![]()
曾经挠力河中数量繁多的红肚鲫鱼,面临着濒临灭绝的险境,野外几乎很难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同时红肚鲫鱼的人工养殖难度较大、养殖周期长、产量还低,不能像南方那些长得快、能快速上市的鲫鱼品种那样短时间内就出栏。
这样一来,红肚鲫鱼的经济效益自然就低了,赚的钱也少,虽然它很名贵,但是大家都喜欢买那些便宜又快的鱼。
这样一来,在市场竞争里,红肚鲫鱼就处于下风了,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大规模养殖红肚鲫鱼,所以它的情况十分危急。
2000年,黑龙江省意识到沿河生态环境变差,立即采取了保护措施,建建立保护区、停止了沿流域一切垦殖湿地、草地的行为。
![]()
而且2008年,当地有关部门意识到了挠力河中红肚鲫鱼的濒危险境,立马将它列入了国家重点保护鱼种。
并且为红肚鲫鱼种群展开了抢救性保护,计划建一个原种基地,开展人工繁殖,不过想找到这种只分布在挠力河流域的珍贵鱼种,实在是太难了。
除了它们数量太少以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杂交,在野外环境中,红肚鲫鱼种群数量较少,会和其他鱼种进行繁殖。
导致新生的鱼苗品种不纯正,存在严重的遗传混杂问题,这些年,偶尔在野外发现红肚鲫鱼的踪迹,但它们只能算是杂交品种,算不上是纯正的红肚鲫鱼。
而刘洪国老人意外发现的红肚鲫鱼很可能是纯种的,因为它一直生活在鱼塘中,并且这个鱼塘的从来没有投放过别的鱼苗,都是野生鱼。
![]()
当地相关部门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派了专家来到鱼塘对红肚鲫鱼进行鉴定。
红肚鲫鱼和普通鲫鱼相比,在外形上三个明显的区别,最显眼的就是红肚鲫鱼橘黄色或黄褐色腹部,这种鲜艳的腹色是红肚鲫鱼的标志性特征。
一条正宗的红肚鲫鱼,出水后要是受到刺激,肚子很快就会变成红色,这可是它和其他鱼类最不一样的地方。
专家对此专门做过研究,红肚鲫鱼的红肚子,其实是它自己的一种“应激反应”。
等它被捞出水后,一受到刺激,肚子里的毛细血管就破裂了,鱼肚子就变成了红色,但这并不会影响健康,只是它们这个物种的特性。
![]()
除此之外,相比较普通鲫鱼,红肚鲫鱼鳞片细密,头背呈乌金色,腹部黄褐色,观赏性更强,这也是它能成为皇室贡品的原因之一。
之后专家又对这些红肚鲫鱼进行了详细的基因鉴定,发现它们确实有独特的遗传特征,但是种群数量稀少,近亲繁殖严重。
如果放任不管的话,这些红肚鲫鱼遗传多样性会下降,现在它们急需保重扩繁
2018年7月,黑龙江宝清县的一家农业公司与当地部门合作对红肚鲫鱼进行人工繁育的工作,通过选育亲鱼、做繁育苗种的科学实验。
科研人员已经成功繁殖出10000尾了,这意味着红肚鲫鱼种群数量恢复指日可待。
![]()
未来人们将会继续完善人工繁育,可能以后不用采捕野生红肚鲫鱼的群体,也能实现人工繁殖,也能间接保护野生的群落。
并且通过人工流放的方式,对人工繁殖的红肚鲫鱼进行放生,让它们重回野外,自力更生,繁衍生息,有朝一日摆脱濒危险境。
信息来源:东北网 曾是皇家贡品一度濒临灭绝 被八旬老人侥幸发现获生态修复繁殖 红肚鲫王三年内或上市民餐桌 2019-05-27
信息来源:新媒体中心 双鸭山广播电视台 保护珍稀鱼类,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2021-06-16
![]()
信息来源:南通发布 党报见证共成长·天楹带你看界江 | 挠力河流域“三市共治” 打造河湖治理新模式 2021-10-1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