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书本堆叠成山、衣物散落角落,小小的宿舍空间便少了几分惬意,更成为学业压力下的隐形负担。
11月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一场别开生面的“方寸之间,心灵之境”宿舍治愈系整理收纳课,让数十名硕博学子沉浸式体验了“空间焕新之旅”。主讲人屠辰玥——国内收纳定制领域先锋、贝纳家创始人,以“治愈系收纳”理念,为高知群体解锁了空间整理与心灵疗愈的双重密码。
“整理收纳不是简单的物品归位,而是厘清人与物、人与空间的关系。”屠辰玥在课堂上开宗明义。
作为国内最早获得日本1级整理收纳认证的专家之一,她深耕行业7年,服务超500个中国家庭,却敏锐指出日式整理的“水土不服”:“国内家庭常面临三代同堂、空间功能交织等痛点,单纯模仿‘空无一物’的极简风格,反而会加剧家庭成员的矛盾。”
![]()
此次国科大课程,她摒弃“家政代劳型”收纳的机械技巧,直击学生宿舍“空间小、物品杂、布局固定”的核心痛点。
从T恤“口袋折叠法”让衣柜扩容50%,到桌面“学习区+生活区”的动线规划,再到柜下死角收纳箱叠放的巧思,每个技巧都紧扣“可持续性”与“个性化”。
“收纳不是强迫症式的整齐,而是让空间服务于你的生活习惯。”她举例:化妆品较多的女生,可利用卫生间墙面做漂亮的展示型收纳;球鞋较多的男生,则可以结合置物架,充分利用深柜来收纳鞋子。她还分析了不同宿舍的户型,优化收纳动线,让收纳更便捷。这种“以人为本”的思路,让在场学子频频点头。
“劳动是最好的治愈。”课堂上,屠辰玥将收纳技巧与“劳动育人”理念深度融合。分组实操环节,硕博们从“无从下手”到熟练掌握衣物立放、分区归置,在协作中互帮互助。
“原来整理不是体力活,是逻辑思维的训练。”一位博士生感叹,当散落的实验报告与书籍被分类归位,混乱的思绪仿佛也随之清晰。
屠辰玥强调,收纳的本质是“给生活确定性”。“当换季整理只需15分钟,当找东西不再耗时,节省的时间便是留给心灵的留白。”
她分享自己从“整理焦虑”到“乱而不慌”的转变,鼓励学子通过收纳建立对生活的掌控感,“这种掌控力,能对抗学术压力带来的无力感。”
近年来,整理收纳师正式成为国家新职业,千亿级市场背后,是当代人对空间秩序的集体渴求。
![]()
屠辰玥观察到,贝纳家的客户中70%是事业女性,“她们在职场独当一面,却常因家庭空间管理陷入内耗。”而此次走进高校,她发现高知群体同样面临“物品过载”与“精神紧绷”的双重困境。
“收纳是生活方式的重新梳理。”她以儿童房改造为例,曾为独居女孩设计“全开放衣柜”,让1000多件衣服一目了然,反而抑制了消费冲动;也为怕麻烦的丈夫设计“无盖收纳盒”,化解家庭矛盾。
这些案例让学子们意识到:收纳不仅是技巧,更是关系的润滑剂、情绪的解压阀。
两小时的课程落幕,学子们带着折叠整齐的衣物和焕然一新的桌面离去,更带走一种“主动规划生活”的信念。国科大园区后勤部表示,此次课程是“劳动育人”的创新实践,未来将持续推出贴近学生需求的暖心服务。
屠辰玥则期待将“治愈系收纳”带给更多年轻人:“当房子成为真正的家,当宿舍安放青春与梦想,收纳便超越了技巧,成为滋养心灵的日常仪式。”正如她创立贝纳家的初心——让空间回归人,让整理成为治愈的开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