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疫情最吃紧的时候,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张定宇院长让人印象深刻。
那时他已身患渐冻症,走路不太利索,却每天穿梭在病房和指挥室之间,统筹救治、协调物资,默默扛下了重重压力。
转眼几年过去,他从院长岗位退下后,生活并没有停下脚步。如今的他依然活跃在医疗相关的领域,一边与渐冻症继续抗争,一边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
那个曾经拖着病体坚守一线的身影,现在身体状况如何?又在以怎样的方式发光发热?
还记得吗?那个拖着病腿抢人的院长
2018年10月,张定宇拿到诊断书时,手指都在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也就是渐冻症。
![]()
这种病目前没办法根治,肌肉会一点点萎缩,最后连呼吸都可能要靠机器,医学上统计的平均生存期只有3到5年。
他没跟身边人声张,照样在金银潭医院的各个病房、办公室之间跑上跑下。
信息来源: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有了新职务!
![]()
直到2019年12月29日,医院接收了首批7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他心里清楚,一场“硬仗”要来了。
2020年1月4日那天开医院干部会,他对着在场所有人深深鞠了一躬:“我们现在就在风暴之眼,得守住武汉,拜托大家了!”
那段日子,他几乎没怎么好好休息过,凌晨两三点还在办公室里调度床位、协调物资,白大褂口袋里总揣着止痛药,疼得忍不住了就吃一片。
有一次下楼梯时,腿突然没力气软了一下,幸亏当时旁边的医院党委书记王先广扶了他一把,才没摔着,也没让更多同事发现他的病情。
更让人揪心的是,2020年1月下旬,他的妻子程琳也感染了新冠,他只能在忙完工作的间隙,隔着电话跟妻子说句“好好休息”,转头又匆匆去了ICU。
那天晚上医院要接收24个重症病人,9个护士连轴转了21个小时,他根本没法抽身去照顾妻子。
![]()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他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上台领奖时,他说得很实在:“这荣誉不是给我一个人的,该给所有一线医护人员,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退休不褪色
2022年,张定宇从金银潭医院院长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没闲着,反而给自己找了不少“新活儿”。
![]()
2024年12月,他接下了湖北江夏实验室主任的工作,这个实验室主要做临床科研转化,简单说就是把医学研究的成果更快用到病人身上。
2025年2月,他还专门去了湖北省药品检验研究院调研,在疫苗检测实验室里,他盯着检测流程看了很久。
![]()
跟工作人员提了不少实际建议,最后说:“疫苗是老百姓的健康保障,标准严一点,大家才能更放心。”
2025年4月1日,在沈阳举办的一场人体器官捐献公益宣传活动上,他多了个新身份——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宣传大使。
信息来源:2020年初,在“疫情风暴眼”武汉,时任湖北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的张定宇,
![]()
站在台上发言时,他说话的速度比几年前慢了些,但每一个字都很清晰:“我在2022年医师节那天就登记了遗体捐献。
现在就盼着以后能为渐冻症研究留点有用的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帮助也行。”
台下不少人听着都红了眼,有人掏出手机拍照,散场后还跟身边人说:“这才是真英雄,退了休还在为别人着想。”
![]()
5月9日,他以湖北省医师协会会长的身份参加了一场记者见面会,会上没说什么空话。
全程聊的都是重症医学科建设的实在事,比如怎么加强重症医生的培训、怎么优化重症病房的设备配置。
6月,他去了武汉医师协会,跟青年医生们坐在一起聊临床经验,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处理重症病人的突发情况。
![]()
8月,在一场全国肾病学术会议上,他专门提到了专科协作的重要性,说“现在治病不能靠单打独斗,内科、外科、检验科得配合好,病人才能少遭罪”。
9月26日,他还去了武汉文理学院,给医学院的学生们讲课,没讲太多大道理。
而是跟他们说当年抗疫时的细节:“你们以后当了医生,别光顾着看检查报告,多握握病人的手,多跟他们说句话,病人心里能踏实不少。”
![]()
与“渐冻”对抗
2025年9月,湖北当地媒体报道过一次张定宇的日常,镜头里的他走路速度确实比以前慢了,上下楼梯时会下意识扶着扶手。
他在采访里说,现在自己的臀大肌萎缩得比较明显,久坐之后站起来会有点疼,所以每次开会或者工作久了,都会起来慢慢走几分钟。
![]()
他现在每天都雷打不动做两件事:早上起床后练半小时拉伸,晚上睡前让家人帮忙做中医推拿。
他的主治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张定宇的病情进展比预期的要慢,目前还能自己走路、正常说话,这跟他一直坚持锻炼有很大关系。
信息来源:“人民英雄”张定宇,有新身份
![]()
但熟悉他的同事也透露,一些小事现在对他来说已经有点费劲了,比如系鞋带,他得花五六分钟才能系好。
之前参加一次医疗活动需要穿防护服,光是提裤子这个动作,就需要同事搭把手帮忙。
有记者问过他,会不会害怕病情进一步发展。他笑了笑,说得很坦诚:“刚确诊那两晚确实没睡着。
![]()
脑子里全是乱七八糟的想法,但后来想通了,生命的长度改不了,那就试着把宽度拉长点。
现在能多做一天事,就多做一天,以后真动不了了,也没什么遗憾。”
英雄从未走远
2025年上半年,中国医师协会组织过一次“医患对话”活动,当时有位渐冻症患者在现场问张定宇,觉得日子没盼头该怎么办。
![]()
张定宇坐在轮椅上,跟他聊了快20分钟,最后还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对方:“我确诊到现在7年了,还在上班,你看我现在不还好好的?
疾病能冻住身体,但冻不住思想,我们一起慢慢跟它耗。”
现在,他每个月还会抽两天时间,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坐门诊。
![]()
每次坐诊,他都会比规定时间早到半小时,看完最后一个病人也总会多留10分钟,就怕病人有话没说完。
有位2020年在金银潭医院住过院的老人,今年专门挂了他的门诊,见到他就拉着他的手说。
“张院长,我还记得2020年那会儿,你半夜来巡房,还摸了摸我的被子问冷不冷,这么多年过去了,你没变,还是那个实在人。”
![]()
11月7日,张定宇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转发了一条关于渐冻症研究新进展的新闻,配文很简单:“再等等,会有希望的。”
这条内容下面,有几百条网友留言,有人说“每次看到张院长还在忙,我就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不算啥”。
还有人说“我把您的故事讲给孩子听了,他说以后也要当像您一样的医生,救更多人”。
![]()
他的“极限人生”
从2018年确诊到2025年,张定宇已经跟渐冻症对抗了7年。
这7年里,渐冻症一点点侵蚀着他的身体,让他的动作慢慢变慢、力气慢慢变小,但他从没停下过脚步。
![]()
从抗疫一线的病房,到搞科研的实验室;从给病人看病的门诊,到推广公益的活动现场。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人:生命的力量,从来不是看能活多久,而是看活着的时候能做多少事。
![]()
就像他之前在一次演讲里说的:“我的肌肉在萎缩,但我的思想没有残疾,只要还能说话、还能思考,我就想多做点对别人有用的事。”
这样的张定宇,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英雄符号”,而是在生活里拼尽全力发光的普通人,他的故事,还在继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