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的一个周末,去了一趟济南。
等我办完事,在济南工作的同学组了个饭局。我按照他发的导航地标,去了一家饭店。一进门,喔嚯,好大一张桌子,五瓶白酒整齐划一摆放在桌子上。他见我来了,快速上来,拉着我往正中间坐,让我要坐主位。我环视一圈,其他位置上还有三个头发白了的 中年 汉子,显然他们比我岁数大,我当然不好意思去坐主位了,随后,就是短视频上看到的那种拉扯、面红耳赤……。
主陪、副陪……,推杯换盏间,我们聊起济南,我感觉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城市充满了自豪,比如,我去上海,上海本地人对上海还有一大堆怨言,济南这帮兄弟好像很少。
那是一种很深的自我认可。
前段时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中国首份《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济南大放异彩,竟然排进了前五,超过了天津、广州、南京、成都、武汉等传统强市。
我在济南读当地媒体报道,看到他们也报道了这个排名,但是,只从字面报道上,完全体会不到是什么让它排进了城市榜前五。但是,亲身走进济南,才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其实,在许多人固有的印象里,除了青岛之外,包括济南在内,北方城市几乎都与“滞后”“保守”等词汇相连。济南的这次破局,恰似一泓清泉冲破厚重的地层,展示了一个深刻的课题:
一条不同于京沪粤深的城市进化路径。
暗功夫:跳出GDP迷思的大智慧
翻开过去各种城市竞赛排名表,济南似乎一直是个“非典型”选手。
很多城市为GDP增速小数点后几位绞尽脑汁编排时,其实,济南悄悄地做着一件“笨拙”的事:把财政收入的80%以上投入到民生领域。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难得的战略定力。
我记得志纲智库的王志纲老师曾经说过:“城市竞争如同下围棋,不能只看眼前吃子,更要讲究大势。”济南的大势,就落在了“人”这个根本子上。
济南是个老城,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人才服务优化……这些投入很难在短期内转化为光鲜的经济数据,但这些却像春雨,滋养着城市的软实力。这种“以人为本”的长期主义,恰是济南破局的第一重密码。
巧实力:在时代的弯道上换道超车
在我看来,济南的第二个高明之处,在于它读懂了时代的大逻辑。或许这是有意而为之,或许只是一次巧合,甚至或许是被逼无奈而为之,都没关系,结果是一样的
这几年,济南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的布局开始显现成效。这可不是四面出击的盲目扩张,而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精准落子。
尤其值得玩味的是济南对“山泉湖河城”独特生态底蕴的守护。在工业文明时代,泉水或许是“负担”;但在生态文明时代,这恰恰成了济南最大的稀缺资源。
这种将自然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智慧,让人想起曾经有人说过:“认识你自己,寻找唯一性,打造权威性,巩固持续性。”济南似乎深谙此道。
韧境界:以柔克刚的东方智慧
我仔细研读了这次评估体系标准,“韧性城市”济南高居第六,透露出另一个重要信号。
当不确定性成为常态,城市的抗风险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济南建成全域实景三维模型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构建全链条应急体系,这种“韧性”建设,看似不如摩天大楼光鲜,实则是城市治理的至高境界。
当年,铁铉守济南,用的就是俩字:韧性。由此可见,韧性是济南的基因之一。
当一座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冲击的城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之城。
温度计:文明才是最终的竞争力
当地的朋友对济南的一个招牌很自豪,这个招牌是,“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城市的竞争,最终是文明程度的竞争。当硬件建设日趋同质化,那种发自内心的友善、那种浸润到毛细血管的秩序感,成为城市最深的护城河。
真正的城市竞争力,不在于楼有多高、路有多宽,而在于人是否幸福、是否有归属感。
济南的答案
回望济南的破局之路,它没有复制深圳的速度神话,没有模仿上海的洋气时尚,也没有照搬成都的网红路线,而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济南路径”:用温度凝聚人心,用产业清晰度吸引人才,用文明尺度衡量发展。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中国城市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一个缩影。城市竞争的棋局已经改变,那些能够读懂新时代密码的城市,终将在新一轮洗牌中脱颖而出。
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思考高质量发展的真谛时,济南这份“非典型”样本,值得每一个用心经营城市的人细细品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